(以下问题由明空如月老师解答,在此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1、在静坐中是听音乐好还是不听音乐好?
这二者都是可以的,主要在于自己去把握。如果不听音乐时,感觉自己的心也能很快静下来,这时就可以不听音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不够静,需要靠音乐来引导自己静心,这时音乐就变成一种辅助静心的工具,是可以听音乐的。所以听还是不听哪种好不是固定的,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节。
2、自性在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解释,具体有哪几个层面的含义?
自性的含义的确有很多,其主要含义有三个方面:
第一,自性本身的含义,是指事物恒常不变的性质。如果一个事物具有恒常不变的性质的话,那么这种性质就叫做自性。这是自性的第一个含义。
第二,所有的事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这时自性就指向了空性。这是的自性,有变化的含义,有空性的含义,这是第二个。
第三,自性是指我们的心性,即生命的自性、心的自性。我们心的自性,同样也是空性。但是心的空性跟现象的空性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空性的,同时还有一种明觉在里面,即有觉性、灵性在里面,也叫做明性。这种空性与明性一体圆融的性质,也叫做自性。这时,自性即是空性和明性的一体无分,这也是我们生命的真性、真相。
自性的主要含义就是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看它的具体含义。
3、雪师书中说要净信自己的上师,我该怎样升起这种信心,我拿什么去相信?
明空老师:你相信自己会觉醒吗?
FP:我好像不太相信。
明空老师:你不相信的原因是什么呢?你不是一直走在这条路上吗?
FP:对,这也是我困惑的一点,我一直走在这条路上,但是具体要到哪里去,我不知道。然后我也好像不太愿意去回答这个问题,不愿意去面对这个问题。
明空老师:你想要去到哪里呢?今天我们读书的主题永远在当下,你的心永远在当下就好了。你不需要去哪里,不管在什么地方,无论何时何地,让你的心回到当下就好了。剩下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脑海中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在阻碍着我们的心回到当下。当心中有各种各样其他想法的时候,你的心就已经掉进了一个由念头编织的牢笼之中,它已经不在当下了。所以说当下有两种,一种就是你在这个当下,却被各种念头困住了,掉进那个牢笼里面去了。还有一个当下是指,当你说到当下的时候,就当下觉,当下就从这个牢笼里跳出来。
FP:此刻我是感觉到蛮激动的,明空老师的这样一个回答,让我回忆起我其实好像问过明空老师类似的问题,问完之后又把它忘掉了。
明空老师:永远回到当下,在此时此刻的当下,你的生命本身本来就是没有问题的,有什么问题?没问题对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在此刻的当下,它本身就是空灵的。你在听着我的声音,对不对?这个声音是清清楚楚的,只要此时此刻你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比如我觉得明空老师他说的对还是不对,或者说明空老师怎么样,或者我自己怎么样等等——当你心里没有任何妄念的时候,你只是在静静地听着我说话的声音的时候,注意体会自己的心——当下的心本身它就是轻松的,就是自在的,没有什么东西去束缚它。仔细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呢?
FP:明空老师一说,我就好欢喜的,我原来哪里都不用去,我只是在当下就好了。
4、如何找到自己的根本师?
自己和根本师是有一个特定的关系的。能让你见到真心的老师就是你的根本师。但这一点也是有点像悖论一样,你首先要在心里认定一个人是你的根本师,你在心里坚信他是已经明心见性的,而且你也相信他教给你的方法是能够让自己明心见性的,同时你也相信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如法地修行也一定能够明心见性。然后当机缘到的时候,在某个比较合适的时机他点拨了你一下,让你当下见到真心,这时他就真正成为你的根本师了。
5、在做观照寂静的自我引导冥想,一直会出现昏沉。如何对治?
答:当在静坐中进入一种没有什么念头但很容易昏沉的状态时,就需要用一些其它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做一些动功。雪漠老师在早直播中也说过,当你感觉自己很昏沉的时候,就动起来。在动中修也是很好的。你可以在动中安住自己的心,观照自己的心,安住寂静,观照寂静。动中修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做大礼拜或者行禅,或者是慢跑。如果会打太极也可以打太极。运动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动中安住于内在的宁静,保持对宁静之心的观照,是一样的。如果失去了这种安住和观照,就不是修行而是常规的运动,在运动中继续保持安住和观照,即是动中修。
6、在修行中遇到的困惑:如何在生活中保持那个明空觉,如何做到如如不动。
答:不管明空觉,还是致虚极守静笃,还是你说的如如不动,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先见到真心。明空觉,要以见到真心为前提;如如不动,也要以见到真心为前提,要达到真正的致虚极守静笃,同样需要见到真心。这些都是要以见到真心为前提的。在没有见到真心之前,是谈不上如何在生活中保任这些方面的。所以要先致力于见到真心再说。在见到真心之前的基础修行中,知道自己什么方面的问题多,就去专门解决对治自己这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当你见到真心之后了,你的问题自然就有答案了。
“致虚极,守静笃”,可以用于指导日常修行。一个是静,一个是虚,基本上这两个字就够了。第一个是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定下来,不是乱的,不是妄念纷飞的。第二个是虚,是指要损掉一些东西,没有那么多欲望干扰你,没有那么多情绪干扰你,没有那么多想法干扰你。虚,最关键的是虚掉自我。所有的修行,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我。如果自我没有破除,那么就谈不到虚。虚的过程就是破除自我的过程。定静的过程,其实是为破除自我的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先静、定,然后再虚,把这个自我破掉。破掉自我之后,你才能见到真心。见到真心之后,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回到当下安住当下。所谓当下,其实是指当下之真心。要实现这一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你要能够去观照自己的念头。修行其实就是在跟自己的念头作斗争。念头从哪里来?从自己的心里来。而修行要破除就是我们的心被妄念主宰的状态,从而实现由真心而非妄念来主宰自己的心。如何让真心变成主宰?训练观照。通过观照的训练让这个观照变成镜子。当念头来了,你能看到它,看到它后就静静地看着它自来自去,不跟着它跑。然后你还要进一步看破它,它不是你。虽然你的心在生起各种念头,但这些念头来了走了,来了走了,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它不是你。
其实我们本身是无我的,这个我是什么?我就是那个当下的念头,你当下的念是什么,我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被念头绑架的状态。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什么是觉醒呢?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最终要看破这个念头不是自己。这个念头之我,其实聚合了我们的各种欲望、各种习气、各种习惯、各种观念、各种认知,一个个相续不断的念头就构成了相续不断的念头之我。念头无穷无尽地生起,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无穷无尽的念头中漂泊着,流浪着,烦恼着,痛苦着,不得清净,不得自由。这就是苦海,轮回的苦海,念头的苦海。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些妄念妄想而已。要出离此苦海,就要打造一艘可以在苦海之上乘风破浪的渡船。而真心就是渡船。真心,能够让我们的生命超越于妄念的大海之上。安住在真心中,你会发现你的生命本来就是超越的。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从训练观照开始。不再让念头成为生命的主宰,而慢慢地让观照本身成为生命的主宰。念头仅仅是你的工具,你可以使用它,但不要被它奴役,它不是生命的主人,真心之智慧才是你生命的主人。
7、我们整个大家庭都是圆满幸福的。各方面太圆满的东西,未必都是太好的。有种恐惧心一直占据心里,担心死亡。如何去战胜这种对死亡的这种恐惧心理。
答:要注意保持正念,首先你要能够觉察到,当你心中生起这些想法时,其实是掉进了念头的漩涡。当你这样去想而没有觉察的时候,就掉进去了。注意,对于任何一种思想观念,一定要全面地看待,包括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表述,不要将其绝对化。读任何书,都是为了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更智慧,而不是被书上的某种说法影响造成深深的困扰。当你发现自己因为某种说法或观念的影响而被困在其中的时候,你就要明白,不是那个说法本身有问题,而是自己对那个说法生起了执著之心。这种执著之心、执著之念,才是让自己备受困扰的原因。所以发现这一点后,就要及时调整自己,及时转念,从执著之念中跳出来,回到修行的正念中来。一定要明白,那种担忧和恐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妄念。
那么这种担忧和恐惧之心,怎么样去破除它呢?有几个办法,第一个是你要能在担忧、恐惧的时候生起一个观照,观照自己的内心,观照内心的担忧和恐惧,其它的事什么都不管。当发现自己有担忧恐惧之心的时候,要及时安住在正念里。修行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就是不管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据地,然后让自己安住在这个根据地中,回到根据地里。这个根据地就是真心。把所有的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内在,去观照自己的心,而不要在你的那个念头中越想越多越想越远。我们的心有一个特点,就是你越去想什么,跟这个念头相关的东西,就会不断地被想起,然后就变成了一个负面循环。所以要及时警觉自己心的状态,及时回到正念中来,静静地观照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当你只是静静地去观察它的时候,慢慢的就会发现,担忧和恐惧,渐渐地就消失了。所有的妄念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的观照像阳光,而妄念则像太阳下的露珠,只要生起观照的阳光,露珠自然就会慢慢地消失。但是当我们没有觉知、没有警觉,不知道去观照的时候,诸多的妄念就会层出不穷,就像一个牢笼一样困住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跳不出来。所以说要【觉】,要回到当下,回到当下的觉之中去观照它。
另外还有一些方便法,比如念诵法。如果你信仰观世音菩萨,那么就可以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如果你喜欢念佛号,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你喜欢哪位佛菩萨就念哪位佛菩萨的名号。通过念诵让自己的心迅速地回来,回到念诵中,回到观照中,安住在这种念诵中去观察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不管哪种方法,都要长期训练,一定要让这种训练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种习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都始终以这种方法来训练自己。这样的话,这种方法对你来说就会越来越有用,其力量和作用就会越来越强大。
其实本来没有什么事,但我们总是被自己的妄念所欺骗,深受其苦。只要看清了这其实是妄念的把戏,看清之后,就不会再被妄念欺骗了,自然清净解脱。真相就是如此。为什么我们叫可怜人呢?我们的心本来可以很清净,很自由,很自在,本自解脱,但是我们总是会一不小心就掉进妄想的牢笼里。所以说一定要多加训练。训练,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最直白最简单的一个真相,就是你的心本来就是非常单纯、非常简单、非常自在、非常自由的,不要让各种妄念妄想束缚了它。
8、平时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有各种琐事。脑子里面思考琐事的时候,这个是不是在当下。
答:在生活中做好该做的事,思考怎么做好当下在做的事,这个不叫妄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做事时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这件事,不叫妄念。举个例子,比如说明天要开会,现在需要为明天的会议做准备,那么思考明天会议中可能会有那些事情需要注意,需要提前准备,这些都不属于妄念。但是假如你正在做饭,却想着明天开会的事,这就成妄念了。当下在做饭就专心地做饭,而不要胡思乱想其他的事。
另外,在修行中,严格地来说,只有始终安住于真心,才不叫妄念。只要离开了真心,都是妄念。但这不适合要求所有的人。任何事都是相对的,对于还没有见到真心的人,只要专心专注地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就已经很好了。
9、之前一直以为非得要静坐,静坐的功夫练不下来。是否可以动中修行?
答:动中修行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求更高一些。运动的过程中是有要求的。比如,在运动的过程中同时能够观照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在动中保持宁静、清明,没有其他妄念干扰,还能够在动中进行深入地观照和体悟,那么动中修也是很好的。如果只是运动而生不起观照,心也静不下来,一边运动一边妄想,没有主动自觉的观修的话,那就只是普通运动而已,与修行无关。所以动中修行,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觉,主动的、有意识的警觉、自觉,不管是静修还是动修,都需要这个觉。你要知道你的心是什么状态,有没有安住于修行的正念,如果偏离了正念生起了妄想,要及时发觉及时调整回来。不管是静中修还是动中修,这都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10、请问老师持宝瓶气可以自己擅自修吗?还是需要有人指点?
修宝瓶气的时候,因为需要憋气,所以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比如说如果你有高血压或心脏方面的疾病,就不适合修宝瓶气。因为修宝瓶气一般一座要修至少21次,需要一直持气。首先深吸一口气压到小腹,然后会阴上提,就是下气上提、上气下压,然后把它聚在小腹这个地方。等到不能不呼吸的时候,就是憋气憋到自己受不了的时候,再吸一次,再持。然后受不了的时候再吸一次,再持。等到第三次吸气完成,再持气到受不了的时候,才慢慢的呼气,然后再进入到下一次。这样的完整的一个过程即为一次,要连续21次算完成一座的训练。
如果说血压比较高的话,那就不太适合。这是从修宝瓶气对于人的身体方面的影响来说的。除了高血压和心脏病,还有一些情况也不太适合,比如说包括女性的生理期也是不太适合的。因为女性生理期的时候,你的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小腹这个地方的话,它有可能会加大例假的量,会对身体有影响。至于除身体以外的其他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是密宗里面跟宝瓶气相结合的一些观想修法,属于密宗修行的内容,需要有老师指点的。修所有的密法都是需要有老师指点的,而且很多密法还需要先进行灌顶之后才能修,这些都是老师对弟子进行个别教授的,修密法必须要有老师指导,不能自己乱修。
除了这种,一般的这种宝瓶气的训练最重要的是为了后续的修法打基础。同时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效果,就是说一个人的妄念很多的话,那么你通过持宝瓶气的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的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无念的状态。因为当你全部的注意力不得不完全集中的时候——你整个注意力都被集中在小腹这个地方,然后去持气的时候,你的大脑,你的心已经完全没有空间再去想其他的任何东西了。所以,这是一种强迫式的一种训练,让你的心空下来,让你的大脑空下来,让你的整个身心静下来。当持气熟练了之后,则可以在持气的过程中去深入体会自己心的状态——即没有任何念头,同时又是非常警觉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它不是非常轻松的状态,持气的时候是需要用力的,吐气的时候则可以慢慢地进行放松。但通过宝瓶气的训练,很容易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进入一种没有念头、非常宁静又觉知清明的状态。修宝瓶气也可以对治昏沉,持气的时候是不会昏沉的。
另外,宝瓶气有两种,一种是刚才我说的这种叫做刚猛型宝瓶气,也就是比较用力的,力度比较猛烈的这种。还有一种适合更多的人,我们平时也可以做。稍微鼓一下小腹,你的注意力在小腹这个地方,但是小腹它是稍微鼓一点点,就是稍微用一点力。然后每次呼气的时候,不要全部都呼完,保留一点在小腹这里。平时只要微微地鼓一点小腹就可以了,不需要很用力。这种叫柔和型宝瓶气,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基本上也适合于所有的人。
11、做功课的意义?
为什么要做功课呢?到底为了什么?这首先需要问问你自己。
注意,我们做功课的所有目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为了见到真心,为了安住真心,为了让真心慢慢地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定海神针。这是一个总纲。在刚开始做功课的时候,你还没有见到真心,这时就要先做一些辅助性的、准备性的基础功课。开始的时候,功课量不宜过大,然后可以慢慢地加。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容易抱有很大的热情,这个也做那个也做,把自己安排得太满,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这时就会感到沮丧,对自己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这样其实是不利的,一开始可以先做一两项自己能坚持的,然后长期训练,长期坚持。当这种坚持已经对你构不成任何压力的时候,你可再增加功课。
另外,不同的功课有不同的训练目的,有的是为了增加信心的,有的是为了培养定力的,有的是为了培养你的观照力的,有的是为了坚定信仰、坚定信念的,还有的是为了除掉你的我慢和骄慢的。比如说做大礼拜,是为了除掉你的骄慢、傲慢的习气,有的是为了对治修行中的出现的问题,比如昏沉,比如散乱等等。不同的功课有不同的训练目的。所以要知道自己最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相应的去做一些功课会比较好。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老师会根据你的情况指导你一步一步怎么修,这时你只要按照老师的指导去修就好了。
12、座上持宝瓶气,是不是一天只适合最多21次(一座),平时就是适合持柔和宝瓶气?
这个看你自己的时间。雪漠老师之前闭关修的时候,一天会修很多座。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集中专修某一种方法,可以使修行获得快速的突破和进步。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增加功课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调整。平时在生活中修,一般一天一座(21次)就可以了,然后其它时间可以持柔和宝瓶气。
13、修行过程中很多东西是不是不能随便与人分享?
如果是修密法,密法的内容和修行体验、觉受等是不允许分享的,除非是同一个老师的修同一种密法的弟子之间,可以稍微交流一下。如果修的是不同的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的弟子,也不适合交流。这里面有这么几点,一个是修不同的法,如果相互探讨交流的话,有可能会影响你自己修的法。别人分享的内容,当你还没有完全通透的时候,对你总是会有影响的。第二个就是当我们把某些不应该分享的东西分享出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负面力量的影响。密宗中有一种传承的力量在里面——这个世界是由不同维度的能量场构成的,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是一种能量场,同时还有不同维度的能量场。在密宗修行中,同时还会连接到一些无形的能量场,它是有这样的一种能量场的影响的。所以密宗修行要求遵守密宗的戒律,密法内容和修行体验一般是不允许分享的,其实这也是对修行者的一种保护。因为你分享的越多,有可能会遇到这种反作用力就越多,会影响你的修行。
什么东西是可以分享的呢?智慧是可以分享的。不要分享你的觉受,也不要在乎你的觉受,这些觉受的东西说到底是非常个人化的,即使修同样的法,每个人的觉受也不一定一样。别人听了之后可能会羡慕你,也可能会非议你,甚至会带来一些逆缘。另外你分享的内容也可能会对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为什么我修了这么久却没有任何感觉等等,会影响别人的信心。虽然我们分享的心是好的,但是产生的具体效果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不要分享觉受,但可以分享智慧。别人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觉得怎么样去处理更圆融,更有智慧,更有利于修行,这样是可以分享的。
14、刚听老师说,只要处在当下就好,也不要去想去哪里。这样是不是给了很多人一个偷懒的理由?那他会不会始终没有自己的目标,就没有那种激励呢?
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回到当下、安住当下。其实真正能够回到当下的人非常少,大部分的人心都不在当下。
不要以为回到当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人都可以简单轻松地做到,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共读的内容——专注于做好当下的事,我们要明白这本书的整体背景,老师的这本书它是一本比较适合大众的心灵瑜伽散文随笔。它适应的面比较广,语言也是比较生活化的。对于一个真想修行的人来说,你永远要做好当下的事,这个最重要的当下的事是什么?是觉,是觉本身。你首先要能够在这个当下【觉】,能够当下觉的时候,其他的就不会有问题。正是因为你做不到这个当下觉,才会有其他的问题。对于修行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下觉,回到当下的觉知中。而这个却恰恰是最难的,因为我们的心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妄念带走。能够念念安住当下,安住于当下之觉,一直觉而不迷,即是最精进的修行。
15、自己过往的这些经历,不限于密法的内容,是不是也不能分享,仅仅只能分享智慧?比方说,我想告诉别人如何培福报,这算不算触犯边界?
因为觉受体验这一类的东西是比较个人化的,每个人的感觉、觉受都是不同的,这些东西对真正地去解决生命的困惑、提升生命本身的境界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也就是你分享给别人的东西对他来讲是不会有太大作用的,反而会让他有可能带偏方向,比如可能会误导别人偏重于觉受之类的。但其实觉受不重要。觉受只是一种现象,它是随着你的修行自然会发生的一些东西,但是每个人发生的情况不一样。你分享自己的这些觉受,只能代表你自己,但是你分享出去,就会影响别人。但告诉别人如何培养福报,这个是可以分享的,只要分享的内容如理如法即可。
16、关于写作,什么时候去写,写什么内容?
可以写的内容:1)可以写读书体会。每天坚持读书,读一定量的书,读书时对于自己触动比较大、感想比较多的,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文字不在于多少,不一定说非要写几百字、几千字。自己有一些感触,就把它记下来,这是一个方面,即读书心得。
2)第二个可以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每天去反思一下自己做的事情,有哪些不足。这也是修行者三省吾身的一种方式。
3)可以写一写自己遇到的让自己感动的事,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是跟自己有关系的还是没关系的人和事,能够见闻觉知到的真善美的事,对你有所触动的事等等,都也是可以写的。
4)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所擅长,也可以进行专题写作,这样可以写出深度,写出独特的价值。另外在这里推荐大家读一本书,就是雪漠老师也经常在直播间里面推荐的《文心》。《文心》是关于怎么去开启文心从而写出好文章的一本书。其实就是要把我们内在的智慧本源给打开。一旦本源被打开,你就会有写不完的东西。这个本源没有打开的时候,尚处于搜肠刮肚地想要写出点东西出来的那种状态。当然,开启智慧很重要,基础训练也很重要。训练的过程也是必要的。刚开始要勉强自己去写,然后慢慢的,有了基本功之后,同时文心之智慧也打开了之后,如何写作的问题就不再困扰你了,你的灵感也会自然的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17、什么是种福田?
种福田其实就是与人为善。所谓种福田,就是当你的心永远不是在为自己个人的私利去考虑的时候,你所有一切的行为都是在种福田。每当我们的心纠结在自己的利益当中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是在种福田,而是在损耗自己的福田。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么简单。真正的福田是智慧和慈悲,不断地去培养自己的慈悲之心,开启自己的智慧。读书、学习、修行,传播大善文化,自利利他,这其实就是在种福田,而且是最好的福田。
18、持宝瓶气21次可以分几次完成吗?原本坚强的自己,读书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哭,这是为什么呢?
持宝瓶气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如果能一次做完是最好的了。如果时间或客观条件不允许的话,那么早晚分两次完成也可以。看书流眼泪这代表你的生命柔软了,因为人的生命其实处在一个随时等待被开启的一个状态,我们的生命一直在迷着,在这个红尘的梦中迷着。总有一个点能够跟我们的心链接,就是这种智慧总是在寻找机会跟我们的心链接。雪漠老师所有的书,比如说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随笔,有的是文化著作,有的是这种像诗歌类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链接点。可能你读《诗说老子》的时候,在那个时刻,这样的一个点就跟你的生命连接起来了。我们在大脑的意识层面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但其实它正是来自我们生命深处的两种能量的共振,就是书中所承载的这种智慧能量和我们生命正需要这种能量的这种关系,在这个地方产生了一种合一。所以你才会忍不住地哭,因为这个东西它是从你的生命深处产生的触动。
19、有些书一读就很难受,读不下去,还要坚持读吗?
关于读书,刚开始我们要先找到一本自己能读得进去,能让自己快速地静下来,能让自己的心变得宁静、变得清静、变得安静的书。这有一个过程。就是让自己的生命跟这种文化产生链接,产生融合,你要给它创造机会。如果一开始我们读一本书,心里面读不下去的话,你还要坚持去读,那么有可能坚持不下去,最后你有可能就放弃了,那反而是不利的。那么我们就换一本自己能读得下去的书。当然这是刚开始的阶段。
然后等到自己对于修行的方向再也不会有任何变化的时候,有些书确实难读一点,但是也要慢慢地读。比如说像雪漠老师的《真心》、《空空之外》这一类的书,可能会比较深一点。但你读完了一些基础的书之后,像我们今天读的《让心属于你自己》,还有像《世界是心的倒影》、《给你一双慧眼》、《活着就要发声》等,以及雪漠老师的各种文学作品,当通过这些书你已经走进来了之后,然后再去读一些深入的书,这样也是比较好的。
20、抄经的时候同时做着其它事情,杂念纷飞,也不太懂含义,这样抄有作用吗?
《金刚经》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懂,所以都会有一个过程。有时候可能抄着抄着就懂了。最重要的是,抄经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只做好抄经这一件事就好。你抄经的时候,将心收在这里面,一笔一划地去抄,这个本身就是专注,你的心是宁静的、专注的,这个状态本身就是很好的,注意体会这种状态。你想要明白《金刚经》的内容,可以先去读雪漠老师的《真心》。《真心》本身就是讲如何找到生命中本自自由解脱的心灵的一本书,金刚经其实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讲真心,它的语言不同,表述方式不同,内容不同,但讲的核心东西是一样的。你把《真心》读懂了,《金刚经》慢慢也就明白了。雪漠老师还有一本专门解读《金刚经》的书——《佛陀的智慧》,可以先将《真心》看懂,再读《佛陀的智慧》。
21、佛教里面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与不饮酒。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这几点的话,是不是离修行还很遥远?比如杀生。
答:五戒,对于修行者自身来说,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一般是能够做到的。比如为了避免杀生,买菜的时候买一些已经加工好的,而尽量不要去杀生。当然,对于海鲜类的可能会困难一些,如果无法避免要买一些鲜海鲜,这时可以在心里面诵经、持咒回向给这些生命,比如可以持往生咒,然后回向给这些生命。你也可以观想佛菩萨放光加持它们往生净土佛国。借助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希望它们能够借助你的念诵和观想,获得对生命的一种善的影响。
关于饮酒的问题,也可以酌情处理。首先尽量不要饮酒,更不能形成喝酒的习惯。但是在某些个别场合,比如家庭团聚,大家都喝酒,你少喝一点陪陪大家也是可以的。但同时要清楚自己的情况,比如自己在饮酒之后是什么样的状态,如果喝了酒就控制不了自己,那就还是不要喝比较好。如果只是点到为止,没什么影响,那就点到为止就好。
上面说的都是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如果出离专修,那就严格持戒,不要违范。
22、“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依荒沟”核心含义是什么?
这是雪漠老师《真心》偈颂中的内容,原文为“心极法依止,思维暇满时。无常若现前,除法无依止。法极穷依止,沦为乞丐时。亦不舍正法,永无退转时。穷极死依止,牺牲身命时。一心系正法,富贵勿贪痴。死极依荒沟,弃尸荒野时。如狗无尊严,正念无顾忌。事前无牵累,事后无愧悔。同行无执著,金刚无能摧。”
这所有的内容,其核心涵义即是说,一个有信仰的修行者所依止的那个信仰的核心是不可动摇的——包括我们所选择的生命觉醒的方向,我们选择的老师,我们所选择的方法,我们所选择的生命觉醒、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这条路——也就是信仰的信和仰,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生命中,要像定海神针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是生死无常来临,还是贫穷困苦到极致,还是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和逆缘,我们的这种信仰之心都是永不改变的,这就是这些话的核心含义。
23、从父母那一代维系的送礼的习惯,到我身上来,我非常厌恶,不想去维系了,怎么办?
答: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而有所得,也必有所舍。不能患得患失的。要继续维护这个关系,还是不维护这个关系,这种取舍的决定必须由您自己去做。我既不能建议说您应该把这个关系断掉,也不能说您应该继续维持这个关系,因为不管怎么说都是不负责任的。具体情况和其中的利弊得失只有您自己最清楚,所以需要您自己去做决定。其实这些道理您自己也明白,但缺少一些力量和智慧去看待和处理这件事。所以我建议您先去读书,当你有了一种智慧之后,再去看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去处理了。很多的东西不是说给你一个答案应该怎么样,当你有了智慧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很好地去处理这件事,继续保持或者不再保持,都会有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