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成全自己

著名作家金华曾说:“经典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着忠诚。”我想,这忠诚里面既包含对事实的尊重,又包含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成全。自从参加一道聊书吧读书会,我不仅仅读到了好书,还交到了好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入的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硕果老师在分享会致辞时说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的这句话如座右铭一样令人深刻。是啊,阅读便是每个读者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为我们遮风挡雨洗涤烦恼,也为我们建造积极乐观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相聚一道聊书吧,所以,我们一直在一起。

听着党玲芬老师的分享,我的思绪又一次回到《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重温,细品,似乎老友相逢般亲切。讲座结束后,我便打开自己当时阅读的笔记,细细回味,当时的心路历程还在眼前,可脑中,明明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想,这便是经典的魅力,也是阅读的魅力,经久不衰。

趁着夜的宁静,伴着雨的节奏,我的思绪继续往前飞,回到《教育的目的》。那是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也是比较难啃的一本书,整个阅读的过程都显得有些艰难,甚至现在回想起来,也只能记起来印象较深的只言片语和一些与教学联系紧密的观点。整本书的价值,于我而言,被发掘者不到三分之一。比较而言,《自卑与超越》容易读一点,留在脑海中的东西更多一点,也算是一点进步。

再往前追溯,回望,便是和新教育的相遇。第一本读的书是《走,我们去找好教育》,第一次看到的叙事是硕果老师在新教育App上的分享,第一次晨诵是《咏梅》,第一次师生共读是《女儿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关于新教育的第一次。这些经历,如今看来都略显生涩和肤浅,不如现在理解的透彻和成熟。我自己,也在这一次次尝试中,走出舒适区,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完成着自我的超越,这是最大的收获。

回到《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说:“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正是希望的来源。”是的,生活就像一场冒险,对于不确定性的追求和探索是本能,更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在疑惑中出发,在坚持中行走,在明晰中超越。不知不觉的,我们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遇见了更好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经典,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