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自媒体平台不需要你的深度文章?想不到,答案竟与择业有关

作为一名兼职的自媒体人,我也一直很困惑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自媒体上写的深度文章,却很少有人看?而那些标题党文、水文甚至是搬运文等内容肤浅的文章,却能大行其道?难道,是因为这行业注定就是出不了精品的烂菜地?或者,自媒体的受众就是一些喜欢看水文的小白?

我又联想到另一个与职业选择有关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困惑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自己学了一大堆知识,却找不到一个好单位,还不如那些非专业,深度不如自己的人呢?

下面,我结合这两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1、市场需求与客户口味,决定了一个行业的趋向。

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都是向钱看。因此,除非你是进了公务员队伍,或者那些与经济效益没有太直接关系的公益组织、事业单位,否则,你的单位、你的行业必定是利益驱动型的。

就拿自媒体行业来说吧,比如,百度推出的百家号这个自媒体平台,最初,它给人的印象是各类专家的平台,集中了知识与专业,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但是,后来放开门槛之后,百家号却成了靠内容获取点击与广告的“小报”。这就说明,百度的定位,已经从当初的知识密集,转向了媒体密集,从专家定位,转向了平民定位。

那么,这种转向对不对呢?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其他自媒体也是如此的经营方式。这主要是应对自媒体人群的口味,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商言商,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这么说,除非不做自媒体这一块,否则,没有一家企业能免俗。

那么,自媒体这个行业的读者又是什么口味呢?根据我自己的从业经验与调查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

(1)文化程度小白,很难理解深度专业的内容,也不感兴趣;

(2)有自恋、自嗨心理,容易被标题刺激鼓动;

(3)碎片化阅读,2000字以上的文章基本不看;

(4)不动脑筋,被动阅读,很少主动找领域学习;

(5)关注情感、奇闻、搞笑等内容,有市民阶层的乐趣,却很少或者抵触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觉得“烧脑子”。

自媒体的大多数读者的上述特性,决定了他们需要的不是精品文章,而是快餐式的,自娱自乐的短小文章,这一点,与网络小说的读者是一样的。因此,自媒体这个行业,包括行业内的各个企业、从业的作者,就必然会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将文章包装成这些读者喜欢的样子,从而导致了文章水平的普遍下降。



2、推荐机制与公司策略,决定了从业者的优胜劣汰

自媒体平台最喜欢吹嘘的,就是他们“公平”的推荐机制,说是电脑自动推荐,不会有人工干预。然而,这种推荐机制,其实本身就是通过读者的点击、收藏、分享、互动来反馈的。也就是说,电脑会自动筛选掉它认为读者不感兴趣的文章,哪怕你再有深度也没用。它是以口味,而不是营养来判定一篇文章的价值,并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在这种推荐机制下,你文章的标题、封面就成了电脑考察的重点。比如,情感或者娱乐类的,标题含有“出轨”、“劈腿”、“小三”,配图里有性感美女的文章就能大火;反之,那些分析情感心理的深度文章,点击率惨淡,连给你第二轮推荐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就只能看到千篇一律的垃圾文章。

同理,在择业时,你要受聘的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平台到底是什么导向的,就非常重要。比如,你是法律系毕业生,如果你想做律师,你就要明白:大多数的律师事务所是看重你将来拉案件的能力,所以你必须被塑造成为能说会道,懂得推销自己做案件的能力甚至与法官的关系,甚至还要有一点似是而非的模糊性的“法律推销员”,这才是大部分律所希望新人将来达到的水准,而不是成为什么法律专家。因为,你一旦成为专家,反而容易给别的律师造成威胁。这,就是这个行业普遍的策略。

当然,在同一个行业里,肯定还会有那些注重长期发展的企业与领导者。但是,我要给你们这些职场新人一个提醒,那就是:别幻想你的平台或者公司能为你量身定制什么,除了你自己和你的职业规划顾问,否则,没有人必须为你去改变规则!

潜规则无处不在,因此,除非你能够另辟蹊径,否则,你最好还是学会接受它!



3、选择职业方向,一定要找对合适的平台。

很多人会问:假如我就是不想写那些肤浅的自媒体文章怎么办?假如我做律师,就是不想整天和客户打交道,而是一心一意研究案件,学习法律知识怎么办?

这里,就涉及到你的个人兴趣、气质、性格、价值观与行业、企业、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什么样的职业才是适合你的?

那就是你的主观意愿,与客户的客观需求能够达到平衡点的职业,是两者之间的交集。

打个比方,你喜欢写深度的文章,但是,绝大多数的自媒体平台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不会给你推荐。怎么办?你需要去找到需要深度文章的人群啊。比如,知乎、或者是博客,都适合长篇的深度文章,因为那里的读者本身就是带着问题来阅读的,不是来无聊消磨时间的。这就好像你不能在小吃街卖海鲜大餐,而必须去高档酒楼一样。

再如,上面的那个喜欢做研究的律师,其实你完全可以去做非诉讼事务,或者去做兼职律师,一边教书,一边创收。另外,近年的律师讲课、写文章也开始流行了,法律培训或者法律自媒体也有一定市场,你不一定非要做传统的案件,做一个学者型的律师也可以啊!

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要站上合适自己的舞台。

平台很重要!平台很重要!平台很重要!



4、站对舞台,不要勉强自己变成连自己都不熟悉的人。

你的舞台在哪里,你的未来就在哪里!

这世界上,到处都有站错舞台的人!他们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忍受着与自己个性不相符的职业规则的限制,最后,才华烂在肚子里,却没有与需要自己这份才华的客户产生交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职业规划,做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让每个人都找对属于自己的舞台罢了!

过去,我们有一种老观念,要“干一行,爱一行”。

其实,这种观念未必正确。你怎么可能强迫自己爱上与你个性差异悬殊的职业呢?一个内向的人,非要人家去满街推销?一个外向的人,非要人家坐在椅子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请别为了钱,把自己变成了连自己都不熟悉的人!

或许,为了生存,你可以暂时隐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无可厚非。然而,这只是“暂时”,不是“永远”!最终,你还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而不是一直伪装自己!



5、没有合适的平台,那就自己创造平台!

那么,对那些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也不合适的职业的年轻人,你该怎么做呢?

(1)首先,面对现实,先要了解你现在的工作和平台的规则。比如,你如果只能做自媒体,你就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写那些在你看来没什么营养的文章,没办法,拿到推荐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你连自己都养不活。做律师,你就必须先忍受推销案件,拉案源的压力,让自己变得滑头一点,没办法,你和你的家人都需要你拿钱回家。记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玩了这游戏,就要守规则!

(2)其次,积极探索更合适你的平台。比如,在做自媒体的同时,你可以在其他网络平台上发表你想写的文章;在做律师的同时,你可以试着多写些专业论文,或者找机会去讲课。这种“兼职”的方式,可以让你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平台。

(3)再次,注重专业知识积累,提高经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第一步,没有站在舞台上,如何表演?但是,你演得好不好,就要看你的内功了,这需要你去学习,去磨炼。有些年轻人一方面抱怨工作不如意,一方面却不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工作的知识,如何成功?不付出,别想有收获!

(4)最后,打造个人品牌与个人平台。与其做自媒体,不如做自品牌!自媒体只会给你收入,无法让你自身价值品牌提升,你只是里面的一个齿轮罢了。同样,在公司里,我们也只是一个小角色。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我比较推崇、知乎与博客这三样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不限定你的写作领域,而且是作者与读者直接接触的平台。而一般的自媒体,比如百家号、头条号这些,它们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人为地设置了障碍,那就是电脑推荐体系。自媒体读者很难看到你的文章,如果没有平台推荐的话,而且,即便你有粉丝,自媒体粉丝的贡献率也是很低的。同时,自媒体文章相似度太大,可以彼此替代,所以你的粉丝离开你的概率很高。

事实证明:在任何单位里,包括自媒体,那些与客户面对面,而不需要经过老板的人,才能逐渐积累自己的真正粉丝。相反,如果你必须通过你的老板,通过那个推荐机器,才能与你的客户、读者碰面的话,你成功与自立的概率就会小得可怜。所以,即便你在、知乎以及博客上面的客户再少,你也值得去大力发展,因为那是你独立面对客户、读者、粉丝的平台。



结语:

从自媒体文章这件事,我们其实可以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你的职业成功,与你所处的这个平台的定位,以及这个平台的顾客的需求,是息息相关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平台的定位,我们也无法幻想自己会在不合适的平台上,找到合适的客户。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去寻找更合适我们自己的平台,去找到需要我们特殊才华的客户。假如没有合适的平台,你就要自己打造平台,或者,寻找可以直接接触客户的机会。

一味依靠平台或者单位,确实是很舒服的事情,但是,这不长久。《易经》的“颐”卦就告诫我们:自求口实,这就是说:你要想吃饱饭,就要自谋生路,不能依赖别人。只有走出了舒适区,靠着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才会笑到最后!

����GT�z�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自媒体平台不需要你的深度文章?想不到,答案竟与择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