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小记

                        钟    声

        我一直很热眼别人宽敞的工作间,摆设一张老板桌,在空间安置一方茶座,来个客人,也显得宽松。再摆一张书案,处理完公务之余,可以练练书法;心血来潮时还会闭了门挥舞几下剑法。可是,从乡村到城镇,从学校到机关,从一般教师、一般职员到单位头目,变换来变换去,办公空间却总是拓展不了,仍然拥挤不堪,杂物、书籍总是堆满案头。退休了,看到别人都创办了文化大院,就想,自己也应该创建一个活动空间。去年,有关部门发了文件,要求有点文化造诣的人士创建工作室,以引领当地同类行业,培育艺术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我终于下了狠心贷款租了一间旧楼房。简单装修一番,作为工作室。虽然距离闹市区偏远,但总算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

      早晨起来锻炼,晚饭后散步,心中惦记的自然是工作室,便有事没事就去坐一坐,喝喝茶。在这里搞活动,就有些热闹,忙碌会使人感到充实。

      文化的力量

      “以文化人,最能凝聚心灵,以艺通心,最易沟通世界。”工作室开办那天,正好是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有朋友适时将习总书记的讲话发给我,我立即下载学习领会,这一读,发现金句连连,非常接地气。除了以上所表述的,还有好多,如“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理辨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者,贯通之气也”等等,都是引经据典。我连忙摘抄书写装点工作室,尽管我的书法还不叫书法,但我还是要表达在宣纸和留言簿上,让更多人学习领会。

      既然是工作室,本地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应该展示陈列。“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这是固原书法家刘正德先生的一幅楹联,因为它是写在红色宣纸上的,所以我把它装裱起来悬挂在迎门的屏风两边,客人一进门,便觉得暖目。进了里屋,右边是书架,展示的是多年来收藏的各地杂志,有《人民文学》《十月》《收获》《当代》《诗刊》《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还有《当代戏剧》《飞天》《延河》等各地刊物,当然,更多的是宁夏的报刊,《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摆放了整整几格书架,《葫芦河》《原州》《六盘人家》《红枸杞》《古峡文学》《同心》等内刊也是占据了一席之地。左边,是一轴书法中堂,前任文联主席淸风写下了朱熹的心情之作: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边的楹联为王昌龄的诗句“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顶端是黄超雄先生的横幅《惠风和畅》,在楼梯口的空间,悬挂着一方长方形镜框,里面装嵌着余成的“读书养德”的书法作品,楼道里的两面墙壁上,也挂着几幅书法条屏,有本地书法家孟昌祖书写王勃的《滕王阁序》和陕西书法家张秀明书写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著名作家石舒清的书法“劳谦贞吉”显得很有特点。还有狂抄的“龙”与“虎”,笔如行云流水,让人目不暇接。杨会兰女士的十二生肖剪纸,王维德、柴培科、沈克斌、金玉葆、马俊、刘文辉的美术作品,李东海、白昌林、祁学斌的摄影作品,都点缀在相关空间。使工作室显示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二楼办公桌背景,是宁夏著名书法家刘正谦和吴善璋的作品。吴善璋的作品是一幅楹联:一路短长学识论,三杯冷暖弟兄情。其实这幅楹联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小故事呢。2002年,宁夏文联访问团访问江苏和上海两个结对友好文联,时任固原市文联主席的我和时任宁夏书协主席的善璋先生都是代表团团员,所到之处,我俩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住宿,自然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而,我竟然连他的一幅书法作品都没有收藏。退休后,每当想起,觉得很是遗憾,就试探地给他写了信,表明了心意。结果没过几天,我便收到了他的书法作品,还是自撰联。每当看到这幅名家书法自撰联,心中的感慨就会涌上心头。

        二楼空间,本地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和合影尽可能都上架,至少隔段时间,可以调整,轮流展示。本人的创作手稿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发表有自己作品的杂志、报纸和创作手稿,常常会吸引参观者眼球,翻开那厚厚的几本剪报,那发黄的“豆腐块”记录着历史,是各个时期的“晴雨表”,《固原日报》记者采访报道后,还上了“学习强国”。要不是大家在这里集中看到数十本各类剧本原创,很少有人知道,本人也是一名剧作家。

      精神的力量

      工作室主要的宗旨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引领读书风尚”,红色文化占据了一定位置。

      在楼梯前悬挂的一幅书法作品,会引领参观者驻足观赏,那“书香满室”的条幅不仅笔锋洒脱,而且内容也与工作室合拍。当看到那“丙子夏月”的时间落款时,掐指一算,那发黄的书法作品已经二十六年了,这是1996年夏天,我们几人带着庄严的使命晋京采访老红军,在中央军事科学院请原常务副院长高锐同志为将台堡红军会师题词,高老曾经在宁夏担任过区党委第二书记兼宁夏军区司令员,他见到宁夏人就高兴,当时为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的建设题写了“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加快宁夏建设步伐——纪念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六十周年”。他兴致极好,就又为我们四位采访者每人题写了一幅书法。给我题写时他说:“你是写文章的,就题书香满室吧。”就是这幅题词,我一直当作座右铭鞭策自己。二十多年过去了,先生已经故去,但每当看到这幅出自老将军之手、与空间相辅相成的书法作品,再回头看看对面墙壁上他当年题词的照片,有种“音容宛在”的感觉。对面墙壁上,展示的是当年晋京采访老红军的相关照片和他们的题词,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中展示的41幅题词被浓缩在这小小的工作室中——其实,这个展版具备了“原创性”,因为我当年是受命晋京采访老红军、老领导,并求取墨宝的主要当事人,当年就有一篇纪实性文章《晋京求墨散记》发表在1996年10期《朔方》上,这些与将军的合影也应该是“独家资料”。这些资料与本人创作的《红军在西吉》《红军将台堡会师前的往事》等一系列相关文章一道,为佐证红军将台堡会师的重大历史事件增砖加瓦,自己在为当年全程参与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的论证、纪念碑的筹建和系列宣传工作产生自豪感的同时,也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红色宣讲员的自信心和执着情怀。因此呢,工作室的空间,总是会在醒目的位置装点红色内容。楼梯口,陈育宁教授题写的“长征精神,不竭动力”与李继辉先生题写的“红军精神代代传,长征永远在路上”、本地书法家齐国旺根据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诗句书写的楹联“不忘初心,红雨随心翻作浪;牢记使命,青山着意化为桥”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给人以精神的力量。

      关注的力量

        工作室虽小,可是一应办公设施得有。好心的朋友可是帮了不少忙,有人送来了电脑和打印机,有人把自己多余的书案、办公桌椅搬了来,有人送来了黑板和文房四宝,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众多办公用品中,有五套旧桌凳总会引发人们的话题。这五套桌凳纯木质,泛着焦黄,上面的裂缝和刀刻的文字,显现着它们的沧桑,学生娃娃的顽皮也被记录在此。这些旧桌凳是一位学校校长派人从仓库里挑选出来送到工作室的。这些旧桌凳显得笨重而刺眼,与新装修的空间和各类艺术作品极不协调,有人曾经提议,扔了吧,添置几件新桌椅也花不了多少钱。然而,我却敝帚自珍,有些舍不得。每当搞活动,我都有意识摆放在空间,而且提议新来的客人就坐,也有意识地请有身份有头脸的客人坐坐——钟声工作室主人的用意不言自明。就这一个细节,使相当多的人感慨不已: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情况下,来点“忆苦思甜”还是必要的!

      工作室开办以来,活动连连。除了周六下午集中开设文学讲座,辅导文学爱好者之外,每逢重要节日,都有活动,原州区美术家协会的首访拉开了活动序幕,作家与美术家的互动,活跃了气氛;美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得展示。“三八妇女节”前夕,结合学习雷锋纪念日,第十二届萧关读书会在防疫的简约环境下举办,女性朗读者诵读女性作家作品,母女同台诵读,学员自己诵读自已的作品,“学习雷锋精神”、“抗击新冠疫情”、“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冬奥会精神”等主题在这里通过现代化宣传手段传向四面八方。在展示文学作品的同时,我们的学员现场在黑板上创作与作品相关的粉笔画,一幅幅事先并没有安排的创意《读书会》和《六盘春晓》被几位小女孩绘制成春意盎然图,清新明丽,感动了现场的观众。各位亲历者现场点评,热心人士也把节日慰问品送到她们手中——我为我们的学员骄傲,也为社会仁人志士的热情支持而感慨,同时也为今后开办好这样的公益讲堂增加了底气和信心!

        每当主要活动结束,大家站在钟声工作室的门前,牵起“钟声工作室欢迎您”的标语合影留念时,心中的感受是温馨的。下次活动的创意又在心酝酿、升华!

                2022年4月3日星期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室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