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的包容与苛刻

最近,朋友圈被关于腾讯清退35岁以上年龄员工的文章刷屏了。

多年来一直混迹在互联网科技行业,因为这则新闻,加上疫情的背景,已经感受到身边人浓浓的焦虑从手机屏幕迎面扑来。

回国工作这些年,中国市场对职场人的定位一直随着互联网的推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前天的新闻,媒体传话说互联网巨头们吵吵着员工的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需要加快组织血液迭代的速度;

昨天,就有传统企业抱怨现在的人稳定性不够,开出入职需要拿房产抵押,签订终身劳动合同的招聘要求。

作为供职过两家科技公司,参与过市场,产品,品牌,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工作的我,来说说我眼里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1  先来谈谈我是怎么进入互联网行业的?

16年刚刚毕业回国时,对国内职场并没有做太多功课,更对互联网公司没有什么概念,按照我所学的专业和身上的一些技能投递了很多乙方广告公司,但简历都石沉大海;相反,一些有科技背景的甲方和互联网公司向我抛来橄榄枝。在整个面谈的过程中,其中一家公司的老板和他公司的氛围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在我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情况下,他给了我足够的信任认为我可以把事情做好,并且能与他们同行的信心。在走出公司大堂的时候,我观察到员工办公的方式非常轻松,吧台柜子上放满了零食,3,5人形成一个team,在讨论着什么解决方案。

如果非要我说出一个理由,那这种轻松自在的人性化管理风格营造出来的氛围和模糊的上下级关系应该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2  在TOB互联网工作做运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第一份岗位是在市场部作新媒体运营,在科技公司做新媒体运营是怎样一种体验?我的答案是非常的痛苦。因为我输出的内容读者画像是品牌方企业主及拥有决策权力的高管,如何把互联网营销技术用通俗的语言,艺术化的通过文字或语音把价值点精准的描述出来是我在那儿上半年的主要工作。但是短短一年时间,它让我迅速了解了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背后的运营机制,还有不同技术是如何赋能行业的,以及互联网整个技术生态链的运营机制。这些都成了我输出内容的必修课。

当其他人在惆怅如何产出十万➕的时候,我的烦恼是快点把不懂的东西补起来,输出点有价值的内容;当别人在研究社会学,人性,研究大多数人的喜好时,我在研究技术,流程,还有技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提高客户体验的解决办法,然后如何通过新媒体让人们轻松的阅读。

后来,我去了产品部,和研发人员,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共事的过程中,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和底层逻辑。它是协作的过程,是分层的,有等级的,是环环相扣的,是平台化的,是具备超强拓展性的,并且不是单打独斗能实现的。

当然,在我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不愉快的经历,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尤其在初创的互联网企业。不是每个人都禁得住kpi的考验和团队的考验,我并不像水一样能匹配一个公司里的每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团队长的领导方式,更不是每个部门主管都具备扁平化的管理能力,不到一年时间,在这家公司我的领导换了6次。在这种不稳定性下带給我更多的是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性带来的工作内容变化的焦虑与高强度工作量的暴脾气。最后,我决定离开了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公司,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带我上了一个很高的阶梯。

3  互联网行业的包容

那么,现在讲讲我理解的互联网行业的包容。

人们对它的包容是又爱又恨。因为互联网行业超重技术与强运营的特质,所以对有能力,爱学习,逻辑思维清晰,有技术和创新思维的人来说是特别好的"super训练营"。它可以让你实现在实业很难实现的很多想法,还能快速提高团队合作中的协作能力。人才是互联网企业最珍贵的财产,所以你们看到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员工薪资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其实,互联网行业更偏爱主动的人,前些年它崛起后,有两个词语成为市场上的流行语:“互联网思维”和“扁平化管理”。它俩成了所有企业效仿的管理方式,用来吸引人才,还有那出了名的敏捷scrum的管理办法,被copy到国内各大银行体系,如果你处在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企业,那互联网思维和扁平化管理就是对员工最大的包容了。

4  互联网行业精益求精的“苛刻”

除了包容,它也有残酷的“苛刻”存在。

在互联网企业工作,加班才是最常吃的加班餐。如果真的按照时薪换算薪资的话,估计大部分互联网人都有说不完的辛酸泪史。为什么?只要wifi是二十四小时提供服务的,那互联网公司就是“灵活上班”。你会发现,你的时间根本不值钱。

它的苛刻还体现在对“看不到快速进步”的人身上。互联网的发展真的很快,它来不及等待那些慢慢进步的人,很快就会被另外一群人替代,现在科技巨头公司的团队长可能是19岁刚高中毕业的同学,或者是已经在互联网某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95后。他们思想灵活,具备创意能力,比起80,70,60后更早接触到电脑与网络。正迅速成为了这个时代互联网的主力军。

我认为互联网行业是特别“没有人情味”的行业,它的理性超过了任何行业。所有东西以市场数据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以运营流程为驱动,以内容为引子,每个环节都那么富有逻辑,都必须细致入微。这些就是我总结出来它的“苛刻”,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样的节奏与处女座般不断对完美的追求。

5  我眼里的互联网行业

如果说互联网行业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最大化的消除了信息差吧,因为信息差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增强了,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也颠覆了曾经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无纸化办公的兴起,很大程度解放了大自然林木资源的压力,它做到了以小搏大,用一个虚拟的世界覆盖了整个真实的世界。当然,也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负面因素,如信息安全问题,网络暴力问题等。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是一个持续学习者,并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愿意付诸行动去实践与探索,那么互联网行业真的很适合你。

它会很包容对自己苛刻的人。

如果不是,也不用担心,花点时间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偏好,在哪儿都能发光发热。

总结:

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混迹过的同学,从运营岗位出发,給大家分享了我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机缘巧合,以及从中的成长,还有它与其他行业的不同(当然,那些打着互联网行业名头的非传统企业不算数),以及互联网的特质决定了它整个管理运营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与不留情面的淘汰机制,你对它的了解是否和我一样呢?

虽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可怕,人才淘汰机制太无情,但你在其中学到的互联网思维,还有团队协作的本事,到了其他行业,依然可以直接用起来,为其传统行业带了新的动力。我们不一定要死磕在纯纯的科技互联网行业,未来,每个传统行业都会有一个数字化部门,与互联网相关,需要技术驱动,需要创意能落地,且跟得上生产,需要不那么快,也不太慢的速度去稳健成长。

35岁被动离开互联网企业,不一定就是终点;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机会。无论你在哪儿,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它为社会提供正向的价值输出,那就一定值得被尊重。

祝福每位互联网人充实的度过今天,也能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行业的包容与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