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德国,中国汽车出口全球第二:连续10年出口创新高,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名片!

10月17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2022 巴黎车展重新启幕。

时隔四年后,中国品牌俨然成了这次车展的主角。长城汽车携欧拉好猫、闪电猫和魏牌PHEV等车型亮相。其中,欧拉好猫在车展正式宣布欧洲上市。

比亚迪、长城等国内自主品牌纷纷亮相,与大众、宝马、奥迪等欧洲车企巨头缺席形成鲜明对比。

路透社在对巴黎车展的报道中这样形容:这次车展难以见到法国本土制造的电动车,而中国品牌却占据强势,这成了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

《福布斯》杂志:巴黎车展国际参展商缩水,但中国品牌表现抢眼

关于此次中国电动汽车展出的SUV\中型轿车等车型,“福布斯”杂志称“他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欧洲攻势”。

法国媒体Viralpro:要么是中国的电动车,要么就不是电动车

德国《经济周刊》在10月5日的报道中写道,超过15个中国汽车品牌已准备好征服欧洲市场。

文章援引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多年的冯思翰的话称,在现代汽车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的追赶正在变成超越。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盘点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交出的亮眼成绩。

仅仅在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24.7万辆,同比增长122.4%。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全球市场的59%,是欧洲的近两倍。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力,根据最新预测,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全年有望交付600-650万辆。

在出口方面,2022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爆发年。

据中汽协统计,今年1-9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其中,9月出口量为30.1万辆,同比增长73.9%,新能源汽车出口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这一数据同时表明,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排名仅次于日本。

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国内新能源车企不约而同纷纷“出海”。

5月,蔚来发布“挪威战略”,正式进入欧洲市场。同月,比亚迪宣布与挪威经销商RSA合作,推出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唐EV车型,作为比亚迪乘用车出海欧洲的第一站。

7月,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首批登陆日本的是元PLUS、海豚、海豹这三款基于其最新的e平台3.0打造的纯电车型。

10月,蔚来宣布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四国提供全体系服务

哪吒汽车在今年9月交付18005台,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3个月获得造车新势力第一,同比增长134%,实现连续27个月同比增长。自今年8月份在海外上市首款车型以来,截止9月中旬,哪吒在海外的订单快速超过5200台,海外渠道发展到30家。

不难看出,当下的国内自主品牌已经已经开始注重成体系地进入海外市场,包括上汽、比亚迪、蔚来等已经开始建立海外运营、销售、研发分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此外,中国车企正力图以新能源汽车,撬开过去以日系车为主的东南亚市场。根据东盟汽车联合会(AAF)数据,2021年东南亚的汽车总销量达到279万辆,同比增长14%,预计到2035年,东南亚的电动车销量将彻底超过燃油车。近两年来,包括哪吒、比亚迪、五菱、长安、吉利、长城等中国车企接连在东南亚布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或生产。

1. 成长中蜕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全面提升出口“加速度“!

国内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930.64万辆增至2021年的2627.5万辆,相当于美国与欧洲销量之和,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提升至32.42%。

新能源汽车方面,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8万辆,2021年跃升至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正成为中国品牌核心增长点之一。

时间拨回到2002年,世界汽车出口量为2210万辆,其中德国、日本的汽车出口数量均超百万辆。(数据来源:国际机动车制造商协会OICA)

反观中国,2002年汽车整车出口量仅4.31万辆,扣除雪地行走机动车、高尔夫球车等其他载人机动车,就只剩下2.2万辆。(数据来源:中汽协)

从20年前的4万辆,2010年前不到50万辆,上升至2010-2020年的50-1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迅猛,2021年更是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达到212万辆,实现翻倍式增长。其中,中国向欧洲汽车出口数量达到18.9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14%。

2021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超过40万辆,占全球的1/3,同比增长近3倍,占比汽车出口总量的18%。于此同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

中国新能源出口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1年以前,中国汽车出口量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多销往一些欠发达国家,中亚、南美等市场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并且大多数是单纯的外贸方式。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的增长最快的,增速达到了204%,对北美洲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100%。

而今,发达国家成为重要的出口市场。欧洲市场已经快速超越亚洲市场,占据了50%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份额。2022年年初到8月,在欧洲上牌的电动汽车中有19%来源于中国制造。

欧洲市场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一大增量市场,主要集中在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等发达国家。

中汽协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墨西哥、日本、比利时、英国、俄罗斯联邦、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

国内出口汽车也不再一味地推出低价车型,而是将更多的中高端车型推向海外市场。

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约3万美元/台。而在5年前,我国新能源车基本以微型低速电动车为主,出口平均售价仅为500美元。纯电动车对出口均价提升极其明显,2020年均价为1.1万美元,2022年前8月均价达到了1.99万美元,8月份达到2.58万美元。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汽车出口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出口国家越发全面,过去以中国友好国家和发展中市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为主,现在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欧洲等主流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出色;

二是在结构上,汽车工业出口正从过去以商用车为主,转向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乘用车为主。在车型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出口车型更先进,过去多是低端车型,现在不少企业开始以高端车切入市场

三是出口战略从过去的被动式,到现在的主动出击,除了当地建厂、跨境品牌合作,还采取自建销售渠道、通过共用技术定制化开发新车型等多种方式。车企在国外建设了自己的营销渠道,持续打造品牌,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有力。

2. 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中国制造”的底气在哪里?

第一,国内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欧洲市场减碳+补贴。

2012年,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明确了纯电驱动、采用补贴和全面优惠的政策扶持,以及各行业配合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等多项重要内容,财政补贴、牌照等政策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外部环境也为中国品牌发力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为实现“减碳”目标,近年来全球多国政府陆续公布碳排放目标,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

比如,挪威推出多项支持电动化转型的政策,包括对电动车免征25%的增值税、免征进口关税、免征养路税;德国则将新能源补贴延长至2025年,进一步激活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欧洲各国还提高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比如在德国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单车补贴最高可达9000欧元,在西班牙,最高单车补贴从5500欧元涨至7000欧元。

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出口量约55万辆,其中40%销往欧洲市场。

内外部因素共同促使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市场开花结果,仅比亚迪一家,其新能源汽车足迹就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座城市。

第二,中国汽车品牌精准地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机遇,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抢占先机。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基于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构建,也是中国汽车开拓海外市场的一把利器。这是海外用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关注度持续升温的一大原因。

无论是产品外观、内饰、续航里程、环境适应性,还是整车性能、质量、安全、智能化应用,当前我国新能源整车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敢于出口到德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和汽车工业强国,不仅需要品牌的自信,更需要产品实力的支撑。

第三,“缺芯”导致全球汽车减产。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数据,截至2022年10月9日,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53.7万辆,其中欧洲地区减产就高达109.7万辆,德国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新车订单积压创新高。而中国减产仅为16.7万辆。

世界级“缺芯”,全球产能降低,就连国际市场的二手车价格都暴涨,因此增加了中国汽车的出口竞争力。

可以说在全球汽车生产受限时,中国恰好填补了这份空缺。当然,运气属于计划之外的东西,唯有足够努力,才能在运气降临时抓住它。

3. 总结&思考

许多国家和地区宣布了燃油车禁售计划:意大利(2024年),挪威、墨西哥、法国等(2025年),荷兰、德国、英国、印度等(2030年),日本(2035年)……

欧洲对于碳排放的要求最为严格,当地采取的绿色转型举措,加速提升了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其中,北欧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100%,这意味着北欧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接近100%,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较大增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除了在欧洲表现良好,还敲开了东南亚国家的大门。曾经的东南亚市场是日系车的天下,如今包括哪吒、比亚迪、五菱、长安、吉利等在内的车企都在东南亚地区布局。

随着各国碳减排的推进,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释放。未来十几年,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给我国车企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我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做大做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过去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能源结构的变革带动汽车生产制造与品牌服务模式剧变,锂电、5G、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渐次萌发,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厚积薄发的中国汽车产业正以一个成熟者姿态站在全球前列,参与并引导着下一步产业变革的来临。

在中国新能源车逐渐占领全世界的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欧洲也感受到了危机。

欧洲运输与环境组织(Transport & Environment,T&E)发布的报告《从繁荣到刹车:电动汽车转型是否停滞?》,数据显示欧盟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已经放缓。2022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为11%,而根据以往的增长趋势,这一比例应该达到13%。

研究提出,欧盟需要提供更多的监管激励措施,鼓励本土汽车制造商扩大纯电动汽车的本土生产,否则将面临被中国竞争对手抢走市场份额的风险。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寻求在欧盟站稳脚跟,其电动汽车最近在欧洲获得了很高的安全评级。

T&E预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欧盟电动汽车销量的5%,到2025年市场份额可能达到18%。

中国汽车出口量的大幅攀升,虽然喜人,但仍需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最近两年的表现,实在全球汽车产能受限情况下的突围,能否持续向好,还很难说。

欧洲中高端市场,目前只有特斯拉几乎占据了100%的出口份额。

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出口量达16.3万辆,占到了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一半的份额。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以9.7万辆的出口量,占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48%。

其余国内自主品牌,如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极少有出口量。

2020年12月,小鹏汽车首批向挪威市场出口的100辆小鹏G3已向分布于挪威28个城镇的用户交付。

2022年,有媒体援引数据网Cleantechnica统计结果显示,小鹏汽车在挪威两年仅卖出1006辆车。

除了小鹏,2021年国庆节在挪威首都开出首家海外NIO House的蔚来,销量成绩也十分惨淡,截至今年9月,蔚来在挪威市场整体销量仅900辆;主打海外市场,2020年5月就开始出口的爱驰汽车,今年1-6月累计出口也不过1042台。

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的持续升值,这对汽车出口欧洲市场是一个压力。此外,俄罗乌危机等一些地缘政治风险也不容忽视。

放眼未来,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首先是口碑和信誉,中国车企要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与一般商品不同,汽车产品价值高,使用场景复杂,生命周期长,在强调性能、价格、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

其次是深度优化产品。当前中国汽车出口尚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只是把中国开发的车型进行简单改造后,就向目标市场销售,比如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建厂,但只是把哈弗车拉过去做简单改造,实际上对当地用户需求的契合度有限。

此外,中国车企普遍缺乏熟悉海外市场的人才。

坚持长期主义,中国车企新能源制造或能走得更稳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赶超德国,中国汽车出口全球第二:连续10年出口创新高,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