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秘数字》节选——“和合”崇拜

汉族神灵崇拜中有一种“和合”崇拜。“和合”为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之神。原为一神,后改为两神,亦称“和合二仙”。旧时民间婚嫁喜庆,多陈列两神像,蓬头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盒,谐和合之音。

由于汉人对汉语中的谐音现象极为敏感,同音的字总是被类比附会到一起,引申出种种奇妙难解的新鲜事。比如说“荷盒”二字可以等同于“和合”,“喝鞋”二字也可以象征“和谐”。请看《金瓶梅》第六回西门庆演出的如下一幕:

西门庆脱下潘金莲一只绣花鞋儿,擎在手内,放一小杯酒在内,吃鞋杯耍子。

不明真相的人读到这里的描写一定会产生厌恶反感心理,以为西门庆纯粹是在恶作剧吧。其实不然,喝鞋杯至少从确立喝交杯酒礼俗的宋代起,就已成为一种流行的习俗了。元代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三中有“金莲杯”一条,写道:

扬铁崖耽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载盏以行酒,谓之金莲杯,予窃怪其可厌。后读张邦基《墨庄漫录》,载王深辅道《双凫》诗云:“时时行地罗裙掩,双手更擎春潋滟。傍人都道不须辞,尽做十分能几点。春柔浅蘸蒲萄暖,和笑劝人教引满。洛尘忽浥不胜娇,划蹈金莲行款款。”观此诗,则老子之疏狂有自来矣。

从这条记载看,“鞋”这种东西在类比联想中至少有两重意义。第一层意义在于,鞋总是成双成对的,因此可以借来喻示“合二而一”的理念。王深辅唱出的咏鞋杯诗用《双凫》做题目,这不是把成双成对的鞋比作形影不离的鸳鸯吗?喝鞋杯的行为总是在男女两性之间展开的,尚 未见到同性之间以鞋为杯的现象,这足以表明鞋在两性结合中的象征作用。第二层意义在于,“鞋”这个汉字的读音与“和谐”之“谐”完全一样,所以借鞋来象征男女好合就又多了一重根据。唐人传奇中有一篇名作叫《霍小玉传》,作者蒋防在叙述中夹了一段说明:“鞋者谐也,夫妇再合。”正是从语音象征上使用鞋来喻示两性结合的。如此看来,善用比兴手法的诗人骚客们看中“鞋杯”这一隐喻便是自然而然的了。清人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七十“鞋杯”条下收录有瞿宗吉、王弇州、王深辅等人的以鞋杯命题的诗词作品多首,西门庆只不过是因袭此种流俗而以潘金莲的绣鞋盛杯,重演类似合卺礼或交杯酒一类“合二为一”的程式罢了。

当代学者钱穆先生对中国思想传统中重“和”的特色做过极精当的比较说明,他说:“西方思想重分别。如黑格尔辩证法,有甲则有非甲,合为乙。又有非乙,合为丙。始此以往,则永无止境。故西方思想有始而无终,有创而无成。有变有进,而无完无极。中国则不然。乾道生男,坤道生女。男不称非女,女不称非男。男女和合为人,既具体又确切。万物与天地对,合成一大体。在此一体中,天地万物亦各有止有极,即有成有终。人有男女,禽兽亦有雌雄牝牡,则正反合一形式,已臻复杂。又如男女结合为夫妇,则夫妇即成为一体。此非于一男一女之外别有增加。又如死生为一体,生可以包括死,死可以融入生,亦非于生之外别有死。”钱穆的这段话是从中西文化对比的意义上讲的,它对于理解数字“二”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哲理性是极富启发的,就连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不也是不断地重演着一而二、二而一的历史剧,在分与合、合与分的大循环中推向前进的吗?——《中国神秘数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神秘数字》节选——“和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