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8。《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教学的教育性与“Paideia”的理想 第四节:“paideia”的理想和现代转型,第五节:自我本真性寻求的实践策略

2020/2/8。《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教学的教育性与“Paideia”的理想 第四节:“paideia”的理想和现代转型,第五节:自我本真性寻求的实践策略

  “paideia”一词源于古代希腊,由“pais”和“paidos”演变而来,意指教育孩童,强调人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引申为一种个人需要接受广博的教育。后来到了罗马时期,“paideia”变成了“humanitas”(人文主义humanity一词的来源)。因此,最初是一种人文教育的表达,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一种博雅的教育,区别职业教育p205。

博雅教育的重心在于理智取向,其反对大学中以职业和市场为核心的取向。博雅教育是心灵、理性和反思性的活动,使人成为人。博雅教育主要是由博雅学科构成,即由认为学科构成,它和实用知识有着区别:实用知识追求外在的和特殊性的知识,而博雅知识追求普遍的才智和品格的教化。博雅不仅仅是一种学科,而且是一种习得性的精神启示,追求内在的禀赋和较纯碎的知识;博雅教育是一种精神,旨在人性的解放和精神的陶冶,绝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或领域。博雅教育的主要形式为经典阅读、思维训练和 对话辩论,重视思维的训练而非操作性的技能,重视知识自身的价值,而不是知识之外的功利。

在今天,博雅教育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之声,如何面对职业化和市场化取向的大学教育。关于博雅教育之概念和前提的反思在理论与实践中应同时进行,这里作者提出了四点:1,就大学所扮演的角色而言,使学生发展独立的批判和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但是大学同时要使学生社会化和技能化。二者同样重要,却难以协调。2,大学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而这和博雅的目标存在紧张关系,一个人不能之靠诗歌来生活,也 需要面包下肚。3,博雅教育支持了对人的智力歧视。4,有些激进的教育家政治家批判博雅教育无法个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大学变成了制度化的对人的控制体系。因此我们大学走向了职业化、技术化、技能化发展。但是随着大学越来越注重职业化等方面的发展后,这其中的种种弊端日益明显,博雅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要去限制技术化的独裁,但却需要作出一些现代化转型,而现在我们的通识教育成为博雅教育的现代模式。

从这些对博雅教育的追溯和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这里,作者列出了几点对年轻大学教师有所助益:1,大学教育比喻立足于育人,必须在开启理智、陶冶人格、形成德行等方面给予生活以引导和启蒙。2,大学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我们需要对话、讨论,相互促进,通过建立一种公共的空间来获得对问题的清晰认识。3,大学教学需要将一种精神的卓越追求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有理想性追求,能够突破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能够有效地谈论一些重要的命题。4,大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批判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做出一种自己的判断。

(五)自我本真性寻求的实践策略

从前面对洞穴隐喻的探索中,引出了关于教师教育的本真性。这种本真性的意义在于使教师更像一个教师,使教学更具有“教育性”。本真性的追求的可能性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性”的自识。自识是回归本真性之前提,教师要回归自身之本性,必需一种“教师性”的自识。“教师性”是指教师之W为教师的特性,是教师的本性特征,是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品性。何为“自识”,自识是指教师的一种自我自觉,他必须清楚自己是一个教师,是作为一个教师而行为,而不是其次。自识意味着必须以教师性规范自己,摆正教师性与“非教师性”的关系,自觉地向教师性靠近。意味着一种自觉呵护,捍卫教师性的勇气和行动。二,德性优先的原则。教师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德性,这是教师和医生、律师的最大不同。德,乃师之本。教师是一种德性优先、德性胜的志业。德性优先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格,让德性始终处于自我发展之核心,追求卓越,成就一种有品格、品质、品性的教师生活。三,教师反思的重建。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反思,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一般而言,教师常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效率、方法,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种反思的目的在于锤炼自己,服务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这种反思往往使教师“只顾埋头干事,不问干事为何”,使他们的眼界不大,遮蔽了对教师本真性的反思。教师反思的重建是说教师必须超越那种遮蔽本真性的反思,使反思成为一种对自己价值的重新发现。1,这种反思是一种前提性反思,而不是方法性的反思。2,教师反思是对教师自身教育理念、教师理想的反思。3,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实践是否符合自己的教育理想,是否体现了理想教师的特质。4,这种反思是一种哲学思考,需要教师学习哲学与教育哲学,作出更完整的批判与思考。四,存在意义的彰显。对于教师而言,存在意义能使他们获得一种内在的认同,使他们将自身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而呈现。追求意义彰显意义就是一种自我实现,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使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学生人格、人生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2,使自己的实践能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的榜样和精神典范;3,使自己的行为成为助推自我成长的永动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2/8。《自我的回归》读书笔记,第四章:教学的教育性与“Paideia”的理想 第四节:“paideia”的理想和现代转型,第五节:自我本真性寻求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