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的优点:
多线程的缺点:
多线程是指在一个程序中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任务或操作。每个任务或操作都是由一个单独的线程来执行,而这些线程共享程序的资源和内存空间。与单线程相比,多线程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 CPU 的多核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某些操作阻塞其他操作的问题。
多线程是一种并发编程的技术,它允许程序在同一个进程中同时执行多个独立的任务或操作。每个任务都由一个单独的线程来执行,而这些线程共享程序的资源和内存空间。
多线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程序分成多个子任务,并创建对应数量的线程来同时执行这些子任务。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堆栈、寄存器和指令计数器等状态信息,可以独立地运行代码。不同线程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和协调,通过锁、信号量、条件变量等机制来实现数据同步和互斥访问。
多线程在操作系统级别实现,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如POSIX标准中提供的pthread库)进行创建、管理和控制。在高级编程语言中也提供了相应的库或框架来支持多线程编程,如Java中的Thread类、C#中的Task类等。
在GUI程序中多线程的应用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如果是CPU密集型任务,则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优势;如果是I/O密集型任务,则可以通过异步IO等方式来减少阻塞时间,并且避免过度使用多线程造成系统负荷过重。
C++11新增加的thread库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多线程编程方式,相比于pthread和Windows API,其使用更加简单易懂。
C++11中引入了thread库,用于支持多线程编程。在使用该库时,需要包含头文件,并使用std::thread类来创建和管理线程。
示例:
#include
#include
void print_num(int num)
{
std::cout << "num: " << num << std::endl;
}
int main()
{
// 创建一个新线程
std::thread t(print_num, 42);
// 主线程继续执行
std::cout << "main thread" << std::endl;
// 等待子线程完成
t.join();
return 0;
}
示例中,首先定义了一个print_num函数,用于在线程中打印数字。然后在主函数中创建了一个新线程t,并传入print_num函数和参数42。主线程继续执行,在输出“main thread”后等待子线程完成并调用join()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join()函数之前必须保证子线程已经完成,否则会导致主线程阻塞。另外,还可以使用detach()函数将子线程与主线程分离,使其成为独立运行的后台进程。
除了基本的创建和管理线程外,C++11的thread库还提供了一些其他功能,如互斥量、条件变量、原子操作等。
在多线程编程中,线程之间的同步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C++提供了两种主要的线程同步机制:互斥量(mutex)和条件变量(condition_variable)。
(1)互斥量(mutex)。互斥量用于保护共享数据,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对其进行访问而产生竞争条件问题。当一个线程获得了互斥量的锁时,其他线程就无法再次获得该锁,只有等到该锁被释放后才能继续执行。
在C++中,可以使用std::mutex类来创建和管理互斥量。使用方式如下:
#include
std::mutex mtx; // 创建一个互斥量
void func()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tx); // 加锁
// 访问共享数据
} // 解锁
其中,std::lock_guard是一个RAII封装类,用于自动加锁和解锁。需要注意的是,在访问共享数据时必须先加锁再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及时解锁。
(2)条件变量(condition_variable)。条件变量用于在不同的线程之间传递信号或消息,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协调工作。通过条件变量可以实现一些高级同步机制,如生产者-消费者模型、读写锁等。
在C++中,可以使用std::condition_variable类来创建和管理条件变量。使用方式如下:
#include
#include
std::mutex mtx;
std::condition_variable cv;
void func()
{
std::unique_lock<std::mutex> lock(mtx); // 加锁
// 等待条件满足
cv.wait(lock, [](){ return condition; });
// 条件满足后继续执行
} // 解锁
void notify()
{
cv.notify_one(); // 通知一个线程
cv.notify_all(); // 通知所有线程
}
其中,std::unique_lock也是一个RAII封装类,用于自动加锁和解锁。在等待条件时需要使用wait()函数,并传入互斥量的引用和一个可调用对象(lambda表达式或函数对象),该对象返回true表示条件已经满足,否则会一直阻塞等待。当条件满足后,wait()函数会自动解锁互斥量并返回。
在通知其他线程时,可以使用notify_one()通知任意一个线程或notify_all()通知所有线程。在发出通知之前必须先获得互斥量的锁,并且只有收到信号的线程才能继续执行。
如果两个或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可能会导致资源竞争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这些竞争条件可能会导致死锁问题。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进程或线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的一种情况。当一个进程被阻塞并等待另一个进程释放其占用的资源时,如果该进程同时也占用了另外一个进程需要的资源,则会形成循环依赖,导致所有相关进程都处于阻塞状态。
避免死锁的方法:
假设有两个线程 A 和 B,它们都需要访问共享资源 X 和 Y。如果线程 A 先锁定了资源 X,然后尝试获取资源 Y,同时线程 B 先锁定了资源 Y,然后尝试获取资源 X,就会导致死锁问题。
示例代码如下:
#include
pthread_mutex_t mutex_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pthread_mutex_t mutex_y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void* thread_a(void* arg)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x);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X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y);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Y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y);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x);
}
void* thread_b(void* arg)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y);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Y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x);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X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x);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y);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_a, tid_b;
pthread_create(&tid_a, NULL, thread_a, NULL);
pthread_create(&tid_b, NULL, thread_b, NULL);
// wait for threads to finish
pthread_join(tid_a, NULL);
pthread_join(tid_b, NULL);
return 0;
}
线程 A 先锁定了资源 X,而线程 B 先锁定了资源 Y。由于两个线程都无法释放已经持有的锁,在互相等待对方释放锁的情况下就形成了死锁。
为了避免死锁问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加锁。例如,可以要求所有线程都按照相同的顺序获取锁:
void* thread_a(void* arg)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x);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X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y);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Y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y);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x);
}
void* thread_b(void* arg)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x); // 注意这里先获取了资源 X 的锁
pthread_mutex_lock(&mutex_y);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Y
// do something with resource X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x);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_y);
}
线程 A 和线程 B 都按照相同的顺序获取锁,即先获取资源 X 的锁再获取资源 Y 的锁。这样就能够避免死锁问题。
数据共享和内存模型问题通常指的是多线程编程中由于不同线程对共享数据的访问顺序或方式不同,导致程序出现意料之外的行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多线程编程中的内存模型以及使用正确的同步机制。
(1)内存模型。内存模型描述了程序如何在计算机内存中分配、访问和更新变量。在多线程编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线程之间的竞争条件。就是当一个线程写入某个变量时,另一个线程可能正在读取该变量或者正在修改该变量。
Java、C++11 和 C11 都定义了一套严格的内存模型规范,确保了在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共享数据时能够正确地执行。例如,在 Java 中,每个 volatile 变量都有一个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能够保证任何对该变量的写操作都会立即刷新到主内存,并使其他所有线程看到最新值。而在 C++11 中,则引入了原子类型(atomic type)和 memory_order 等关键字来控制并发访问。
(2)数据共享问题。在多线程编码中,要避免以下几种常见的数据共享问题:
多线程技术对于软件开发带来了以下几个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