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今年上高一,每天回到家里就在自己的屋里,学习、看手机,做自己的事情,和朋友的对话每天只有瘳瘳数语,基本上都是一问一答式,“嗯”、“还行”、“不用了”、“走了”,唯一主动说的话是:“妈,给我点钱,我要……”
“有的时候一天都说不了10句话”朋友万分苦恼,“小的时候,整天跟在我身边,有什么事都和我说,可现在却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
可是和老师聊起来,却说儿子在学校活泼开朗,对同学很热心,人缘也很不错,朋友也曾见他和同学有说有笑的样子。
“为什么回家就判若两人了呢?”朋友万分苦恼。
这样的烦恼我曾经听不少妈妈诉说过,每次我都忍不住给妈妈们推荐“海沃塔”式聊天。
1.什么是“海沃塔”式聊天?
“海沃塔”是一种犹太人家庭传承的学习方式。你可以把“海沃塔”理解为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这种聊天不是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就某一主题进行有内容、有逻辑、有目的的探讨,将孩子当做交流中的平等的个体,注重倾听,鼓励表达,是一种关注孩子本身,贴合孩子当前的能力,并推动孩子发展到下一阶段的聊天式学习方式。
巴菲特、扎克伯格、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海涅、毕加索、拉斐尔……还有犹太三巨头:佛洛依德、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他们都曾受益于“海沃塔”教育。
海沃塔式的聊天有三个核心: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倾听和表达,就是你要先关掉自己内心说话的声音,不要急着下结论或提出解决方案,你要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多说一点。
探索和聚焦,是指家长和孩子在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时,要努力探索最大的相关可能性,把话题慢慢朝更深的方向引领。同时,由于孩子的思维是散的,可能会跳到别的话题上,所以需要你把他再带回来,这才是聚焦。
支撑和挑战是进一步塑造验证想法的过程。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观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请他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
海沃塔式聊天伴随犹太人的终生成长,在家庭教育中这种互动交谈模式的存在就像空气一样自然。犹太父母会把饭桌变成对话和讨论的桌子,跟孩子们聊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起头脑风暴。
了解了“海沃塔”式聊天后,我们再来看看很多中国家庭为什么会存在亲子沟通障碍。
2.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亲子沟通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且根子多半是在父母身上。
曾经有教育机构对孩子们做过一项问卷调查:为什么不愿与家长沟通?下面就是孩子们提出来的对父母在沟通上最不满意的地方,值得每个父母去反思。
第一,不认真听孩子讲话
“我跟他们讲话的时候,他们眼睛都不离开电视,完全就是在敷衍我,要么就是对我的意见熟视无睹,把我的意见不当回事,甚至根本都不征求我的意见,既然这样,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只有让孩子知道家长在真正的听他说,他才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告诉家长。
第二,爱说教,爱唠叨
“每次我鼓起勇气想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可是他们听完总是会啰里啰嗦一大堆道理,摆出大人的姿态,直到我赞同了他们的观点为止。”
有一次,12岁的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对我要求那么高?”“啊?你是指早晨……”我巴拉巴拉解释了一通,结果女儿说:“算了,不说了!”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失了一次深入而坦诚的交流机会。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是真实的表达自己。
第三,家里的话题只有学习
“爸爸妈妈下班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买个东西也要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要什么我都给你买。玩会儿游戏,也要说:玩上瘾了,哪还有心思学习?最讨厌的是,一考试就问:考试成绩出来了吗?排第几啊?那谁谁谁考了多少?家里的话题永远都是学习,这让我很烦躁,不想跟他们说话。”
如果,家里的话题总是围绕学习,无形中会给孩子一种压力,让孩子感到父母在监督自己,没有自由感,孩子很容易产生反感。有些孩子因为在校的不良表现曾被父母批评、惩罚过,所以孩子觉得父母打听他在校的情况,就是想抓他的“小辫子”,因此不愿意跟家长分享在学校的任何事情。
第四,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难过,你说多大点儿事啊;孩子哭,你说哭能解决问题吗?孩子紧张,你说别紧张.......
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也来越难过,慢慢的,孩子难过了也不想给你说。
第五,要求孩子的,自己却做不到
曾经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因女儿考试成绩不好而训斥她,女儿说:那你小时候每次都考得很好吗?她顿时哑口无言,她小时候成绩的确不怎么样,后来在工作上也得益于老公的庇荫,干着一个轻松、打杂的工作。
自己没做到的,却要求孩子要做到,孩子又怎会心服口服?还有些父母,自己一边追着剧、搓着麻将,一边对孩子譐譐教诲,要如何如何努力学习,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孩子以后要如何如何?
孩子在心里鄙视父母的同时,沟通之门也会一并关闭。
3.家庭中如何跟孩子一起“海沃塔”?
分析孩子不愿和家长交流的原因之后,我们会发现,“海沃塔”式聊天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尊重、关爱,孩子会更有自信,亲子关系当然也会更融洽、更亲密。
那具体怎么做呢,我们用实例来说明:
有一次吃晚饭时,女儿边吃边跟我说:“妈妈,老师让我们三个人负责这次的节目策划,本来我们商量好了统一穿汉服,可是老师直接定了穿普通的T恤短裙。”
如果是以前,我会回答:“老师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呗。”这天就聊死了。
现在,因为学习过海沃塔,我就想顺着这个话题跟她一起讨论一下。
(1)倾听和表达
“怎么会这样呢,太遗憾了!”
“是呀,我们选的那套汉服多漂亮…… ”女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也得以宣泄。
倾听之后就是表达了,此时我要鼓励女儿多说一些。
(2)探索和聚焦
“不能穿最喜欢的汉服,你是什么感受呢?”
女儿:“我太失望了,本来这个服装和我们的节目是很搭的。”
我:确实挺让人失望的,如果是我可能也这样。那你做了点什么”
女儿:“没有。”
我:“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那你觉得怎样才能穿你们喜欢的演出服呢?”
女儿:“给老师建议一下。她也许不了解汉服。”
我:”嗯,听上去是个好办法。那你要怎么跟老师说呢?”
孩子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们多数情况下不会按照成人预想的思路聊下去,可能聊着聊着扯到其它话题上去了,还有可能直接跑走去做其他的事了。意识到这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将话题拉回来,保持我们谈话的聚焦。
(3)支持与挑战
孩子:“我会和老师提建议。”
“如果老师觉得不适合呢?”
“我会告诉她大家都喜欢,都想穿汉服“
”你怎么知道大家都喜欢汉服,你问过所有人吗?
“反正好些女生都喜欢……”
“老师为什么没选汉服呢?”
“会不会是老师觉得汉服比较贵,以后利用率也不高,不好让家长买?”
质疑其中缺失了什么,多一些为什么,是此步骤的关键,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正是通过这种反驳和不断追问,孩子在我的引导下开始有了换位思考的意识,还知道怎么去了解别人的想法。
“海沃塔”式的聊天初看很复杂,但是一旦养成思维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和孩子越聊越开,越聊越深。你只要多花一点心思,就能和和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好的享受母子之间、父子之间交流的每一刻,你获得的,将会比这更多、更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