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新认识下大老师了

如果说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看他把钱花在什么地方。那么,了解一个明星最好的方式是看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表达什么,他就是什么......

大约是2001年左右吧,那会儿的电视台一到周末就流行播放一些音乐晚会或者颁奖之类的节目。这其中最火的要数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了,这档节目每周都会去一个地儿,并在当地直接录制露天晚会,有点儿今天音乐节LIVE的感觉,那会儿能上这档节目的歌手也都是当时最红最火的那拨人,有爸爸妈妈那个年代喜欢的张行、张蔷、苏芮、刘欢、童安格等八九十年代的一线歌手,也有我们年轻一辈喜欢的周杰伦、陶喆、王力宏、蔡依林、孙燕姿、刘若英等港台歌手。还记得当时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已经开始“迷”上摇滚了,那会儿还经常可以在节目中看到唐朝乐队、零点乐队、轮回乐队等国内一线乐队的卖力演出,第一次见到大老师就是在这档节目里,那会儿的大老师自然是以花儿乐队主唱的身份出现。

还记得当时主持人有介绍说花儿乐队是中国第一支未成年摇滚乐队,印象还挺深的,几个乐队成员一脸稚嫩,头发和穿着花花绿绿的,乐器也都是比较可爱的那种。大老师当时有点儿婴儿肥,说话有点儿快也有点儿结巴,给人感觉既不高傲也没有很热情,挺符合大家印象中那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乐队曲风是当时在青少年很感冒的那种流行朋克,因为那会儿我们很喜欢green day、艾薇儿、sun41之类的音乐,今天看来,花儿乐队应该是那个年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彼时我们这帮年轻人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发型发面有贝克汉姆、陈冠希之类的男明星可以效仿,穿着方面可以学那些街头黑人以及韩范艺人(那会儿HOT真的很红)的打扮,脚下也踩上了科比、卡特或者麦迪的签名球鞋。音乐方面也早就熟悉R&B、HIP HOP、朋克、重金属等类型,然而R&B、HIP HOP、重金属以及流行音乐在港台或者大陆等华语音乐圈都有各自的代言人或者领军人物,唯独属于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朋克音乐这儿留有一个缺口,而花儿乐队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部分的空白......

当年听花儿乐队早期的音乐还真的挺有感觉的,像是读《麦田守望者》或者《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感觉,很有自己的态度,带着青少年特有的颓,那种时而迷茫时而热血的调性正是那个躁动的年纪特有的状态。现在听起来,你说是天马行空也好,说是“无病呻吟”也罢,那些年少时特有的“自以为是”、“故弄玄虚”以及日后感觉的“很傻很天真”都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份儿单纯的执着和任性的坚持真的很动人......

有空大家可以听听他们之前的音乐,看看能不能产生一点儿共鸣或者勾起一些青涩的回忆。这里分享下2首歌的歌词,一首是《静止》,歌词是这样的:

寂寞围绕着电视

垂死坚持 在两点半消失

多希望有人来陪我 度过末日

空虚敲打着意志

彷佛这时间已静止

我怀疑人们的生活 有所掩饰

啊 垂死坚持 啊 已消失 已静止......

还有一首是《泡沫》,歌词是这样的:

我点燃那盏灯火

向远方凝望着

空气都打开了

记忆随风散落

幻想美好的时刻

没有完美结果

红色夕阳下落

黯淡的云朵

憧憬像飘浮的泡沫

光映出灿烂的颜色

可却没有照到我

全世界的雨打到我

我的梦早已湿透了

瞬间被淹没......

是吧,个人觉得真得挺好的。要知道写这些歌的时候,我们的大老师才十几岁。

后来,花儿乐队的曲风有点儿变了,不知道是源于商业包装还是音乐理念,曲风有点儿“魔性”,有的音乐有点儿“土嗨”甚至听起来还有点儿闹腾,像是“自娱自乐”的产物。但这些很嗨很快乐的音乐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花儿乐队和大老师的存在,那个时期的《你是我的罗密欧》、《嘻唰唰》、《果汁分你一半》、《童话生死恋》、《化蝶飞》、《我们能不能不分手》、《啵一个》以及《穷开心》等歌曲都是我们这代人去KTV必点的一些歌儿。

当年那首被视为口水歌的《嘻唰唰》,歌词是这样的:

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闪闪红星里面的记载

变成此时对白

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

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

你我好像划拳般恋爱......

还是挺写实的吧,稍微有点儿个性的青年男女,哪对儿小情侣谈恋爱不跟照着玩似的,感觉来了就在一起,感觉没了就分开,都挺能作的,谁也不惯着谁。那种任性和无理取闹的感觉就像这首歌的歌词写的一样吧。

大老师通过《穷开心》和《我们能不能不分手》告诉大家哪怕没有钱也可以很开心以及就算分手也可以用一种很朋克很“不跌面儿”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挽留。应该说那种有点儿颓有点儿“佛系”的调调那会儿就已经埋藏在我们那代年轻人的心中了,而大老师更是先于我们一步将这种感觉表现在他自己的作品当中。如果说,早期玩摇滚的大老师内心有很多东西需要呐喊需要表达或者说是需要对抗,那么这个时期的他早已在在经历各种迷茫、纠结、执着、无奈、逃避、放下等阶段过后和自己的内心“和解”,达到一种相对自恰的动态平衡。他选择和主流的音乐和群体靠得更近,甚至是一种迎合,以此将自己的态度通过嬉笑怒骂或者无所谓的方式表达出来,内核没变,换了一种方式,市场能够更好地接受。在他看来,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乐队矛盾的种子早就种下了吧,后来有媒体爆出花儿乐队打架的新闻,这也为日后听说他们解散的消息早早埋下伏笔。作为听众的我们直到今天,看到大老师在花儿乐队十周年的告别演唱会上含泪唱着《我们能不能不分手》的画面还依然感动......

今天的大老师经常出没于各大综艺节目,节目中的他时而模仿时而插科打诨,而他的音乐也早已从朋克摇滚过渡到独立电子。这个时期,更多人熟悉大老师的音乐是《倍儿爽》、《人间精品起来嗨》以及《葫芦娃》,也许这些偏广场舞类型的歌曲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社交圈子里更流行一些。大老师希望通过这些音乐让更多的人跳起来,希望大家听过这些音乐可以更嗨更开心,这也许是他一路走来的感悟吧。

身为歌手或者一个成熟的男人,应该具备更多的社会属性,他的音乐一定不能太严肃或者太自我,他的状态一定不能太拧巴或者过于正能量,最终他的音乐以及他自己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一定是要让更多人可以接收和喜欢的,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那么一个人,即便那是一个人的非自然状态。更多的时候,在录影棚之外的大老师应该还是那个愿意和自己较劲儿的比较轴的大男孩儿吧。

请不要忘记我们大老师也曾经是一名“严肃”的摇滚人。他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很开心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年轻的有才华的榜样,他既不佛系,也不犬儒,他用自己特有的认真和坚持去“演绎”如何在一个浮躁的小时代依然努力的做自己......

注:本篇文章系为本文作者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时候重新认识下大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