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篇 《西游记》导读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清代学者张书绅评价《西游记》是一部奇文,一步妙文。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也说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列夫托尔斯泰或者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新门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后来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北宋朱星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都有模仿它的痕迹,《西游记》也是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首屈一指,据不完全统计,西游记目前已经有日,英,法德,意西班牙,捷克、罗马尼亚,朝鲜,越南,波兰,匈牙利等多种译本,光日文译本就超过了30种,海外对《西游记》的研究也尤其深入,大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国,这种情况大概就变成了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1万个《西游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游情结。

86版电视剧中孙悟空那个从石头里蹦出来一飞冲天的镜头,已经变成了永恒的经典,动画版西游记的孙悟空片尾曲,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会唱,如来佛祖被赶出灵山这一精彩的设计称得上是西游记改编的上乘之作,七龙珠主角就使用了孙悟空的名字,前期也有大量致敬西游记的元素,大话西游里罗佳音一曲only you直接将西游记的恶搞推到了极致,《西游记》版本众多,图书奖推荐大家的是根据现存最早最权威的万历20年的《大唐西域记》阅读指导版。

话题一:看过那么多影视作品,还有必要再读《西游记》吗?

。一听到读《西游记》相信会有朋友说开什么玩笑,西游记还用读,我还在我妈肚子里时候就知道孙悟空了,就算我没有看过原著,可我看过动画片,电影电视啊,还看什么书啊,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再买一次梦幻西游。那么,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测验,下面的图中哪一张才是原著中描写的孙悟空?很多同学可能都会选这张油头粉面的金丝猴。实际上呢,大家都应该对西游记中的一句台词十分熟悉“你这毛脸雷公嘴的猢狲。”朗朗上口,但是大家知道吗?毛脸雷公嘴有多难看啊!在《西游记》第二回,龙王见了笑道“你一身不满四尺”按照明代当时的标准,一尺为32厘米,孙悟空身高不足1米28;第36回僧官道:“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伸,就像是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者用黎杖指定:“你这骨挝脸,磕额头,塌鼻子……”总的来说孙悟空长得是又矮又丑,按照原著的描述,长成这样才比较的科学,没想到吧是不是现在就想找本原著翻炒一下,没错,你以为很熟很熟的《西游记》故事,其实都是别人改编后讲给你听的二手货。正因为西游记的影视版,反而淡化了原著的影响力,最忠实原著的86版电视连续剧,由于审查思想以及拍摄技术的原因与原著差别较大,被拍成了老少皆宜的简化版。真正的原著,虽然主要人物只有四个,但却将勾心斗角演绎到了极致,堪称魔幻版《琅琊榜》中国版《纸牌屋》,如果你真正喜欢西游记那非读原著不可,原著绝对高于翻拍。

话题二:《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这本书不是凭空完成的,而是改编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唐太宗贞观元年,唐朝和尚玄奘花了整整17年的时间,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前往天竺取回佛经657部,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壮举了,这些内容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都能找到答案,这些书大多是玄奘口述其弟子完成的,里面加入了很多神魔鬼怪,从这以后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广泛的流传,各种神奇的版本纷纷诞生。后唐有了陈光蕊江流儿的故事,就把唐僧的身世补得越来越全,在金代的月本里有《唐三藏蟠桃会》,唐僧和孙悟空的组合就慢慢成型,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又出现了更加完整的《西游记》评话,这基本就补齐了西天取经的情景,跟现今的西游记非常的接近。到了明代,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重新创作完成了西游记的最终版本,也就是所谓的离不开百回本的《西游记》,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大家一定会说不对呀,我们从小就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种说法,因为得到了鲁迅,胡适等大文豪的支持,而几乎成为了主流观点,不过也有相当多的国内外学者论证,这部书的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这其中就有人说是著名的学者于平伯。《西游记》到底是谁写的,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所谓知人论事,作者之争往往是打开作品背后创作思想的钥匙,这就得把时间倒回到了明朝了,当时明刊百回本的《西游记》没有署名,只属了个“华阳洞天主教”,因为在明朝,它是一本禁书,《西游记》书中有多处讽刺明朝皇帝的情节,比如著名的车迟国斗法,车迟国皇帝痴迷修道,修仙中用三个妖精,虎力大仙、角力大仙、羊力大仙,以致民不聊生,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明朝的嘉靖帝尤其喜欢这些方士、术士,崇尚道教,《西游记》被禁就不足奇怪,还有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对如来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妥妥的造反言论,所以,西游记的作者在明朝自然就不敢署他的真名了。

话题三:《西游记》独特的魅力

《西游记》是一本梦幻之书,它最大的魅力就是超精彩的情节安排。《西游记》是完全靠情节制胜的长篇通俗小说,更难得的是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连大故事中套用小情节都令人称赞,孙悟空刚刚被唐僧救出了五行山,就正面遭遇了六个山贼,那个时候孙悟空直接将山贼打成了肉饼,而六个山贼的名字却十分让人玩味:耳听怒、鼻爱嗅、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这里的眼耳鼻舌意身指的就是佛家的六根,表达的自然是:若想要出发取经,必须六根清净,而到了西天取经的尾声,唐僧师徒还是遇到了一群山匪,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没有再用棍子将山贼们一一打死,而是用了一个定身术小施惩戒,多了一份恻隐之心。孙悟空的心性自山贼而起,又随山贼而灭,这种首尾呼应的设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环。三打白骨精和大战黄袍怪的融成了一个整体,读起来环环相扣,精彩程度,一浪高过一浪。另外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狮驼岭降妖……西游记中精彩的情节实在是数不胜数,即使是一个完全不起眼的情节,作者也要写出极高的可读性,以小见大,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西游记都达到了剧情制胜的极致,用可读性和精彩程度留住读者,意在体现自己独一无二无二的思想内涵,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一个无可复刻的了不起的文学奇迹。故事运行的表面只是框架,其内核还是在于两个字——奇幻。《西游记》原著从没从正面将自己的神话体系展列出来,而是像挤牙膏一样,一次挤出一点点带着读者层层深入,让人总有新概念,新事物出现的那种惊喜感。《西游记》也是一部伟大的浪漫幻想文学,精彩绝伦的斗法,令人眼花缭乱的法宝,神仙之间前世今生的种种纠葛与联系,构成了庞大复杂又无比优秀的中国神话。让读者为之所吸引,读完后还能在自己已有的理解上生成新的幻想。《西游记》就是这么神奇,它能保留这种童年幻想,虽然不是童话,却能让童年之梦生生不息。这种浪漫小说或曰神怪小说,涉及妖魔与神仙的斗法,包罗了民间传统的很大部分,这种传统与中国人的心灵非常接近,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超自然的东西总是与现实纠缠在一起,《西游记》之所以受到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人士的欢迎,成为一部成人童话,是因为在这虚幻的迷雾下蕴含了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四释厄传》”,意思就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谛,就必须要看《西游记》。为什么吴承恩会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人生总是一个苦难接着一个苦难,而众所周知的是西游记就是一部讲述历经苦难的小说,八十难每一难都是一次人生的升华,纯真的读者能读出西游记中的童心,练达者能读出西游记中人情世故,饱经沧桑的人更能读出西游记中所折射的社会百态,现实人生。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大话西游最后给大家出几道思考题,期待你们个性解读,创意表达。孙悟空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他为什么不背着唐僧飞到西天取经?童年看西游记都是欢笑,长大后再看都是残酷和现实。莫言说:“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读,其实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读西游记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81篇 《西游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