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札记】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部编版教材语文教材

        有不少家长朋友抱怨说:“现在初中的语文太难了。数学、英语和其他一些学科,只要孩子足够努力,就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语文,想要拿到一百分以上,很难;能上一百一十分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至于满分,想都别想了。”

        语文学习有这么难吗?我们先看看咱们语文教材的一些课后习题。


《苏州园林》课后题

        叶圣陶《苏州园林》的课后题:1、阅读红楼梦第十七回有关大观园的片段,比较苏州园林与大观园的异同。2、比较中国园林,西亚园林和欧洲园林的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回忆我的母亲》课后题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课后题: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作品,分析其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的不同。

        看看这几个题目,第一感觉,这是给园艺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出的题呀,深入钻研一下,就可以写成一篇论文的。但是,你没有看错,这确确实实是给八年级的学生的语文题。对于十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要解答这些问题,确实有些难度。

        


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再来看看八年级下某综合性学习中的相关要求:“和”与“同”有何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什么?“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我想,就是在985大学里,随机抓上十个学生,也不一定都能回答出来吧!这真是难为我们初中八年级的孩子了。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中在古诗词鉴赏部分有这样的一个题:请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与“白云千载空悠悠”中两个“空”字的异同。即使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的成年人,未必能够准确的答出这两个“空”的异同,你能想象初中学生能准确作答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这样的一些知识全都掌握了,甚至把一整本书背下来了,其实也很难保证他们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因为, 现在的语文考试基本上不考课本上的内容。

        有人说:“虽然不直接考课本上的,但考点都是课内的。”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语文学科内涵丰富,外延无限,考点实在太多、太散、太乱。其他学科有着确定的、系统的知识架构,而语文学科似乎没有,没有。

        出题的专家教授有时候也太过任性,给学生挖一个又一个的坑,那架势好像不把学生埋掉就誓不罢休,不把学生难倒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水平。他们似乎高估了十多岁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评卷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又囿于参考答案,过于一板一眼,斤斤计较,生怕在分数上便宜了学生,生怕别人给自己扣一点阅卷不严的帽子。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出题人专家、阅卷老师共同造成了语文难以拿高分的现状。

        网上流传一个故事:某知名作家的文章选入了某高考阅读模拟卷中。有好事学生将试卷寄给这位作家,恳请作家作答。作家作答后将试卷寄回来,该学生根据参考答案和判卷规则进行阅卷,最终,十八分的阅读题,这位作家仅得了四分。之后这位作家在网上发表感慨说:“实在想不明白,在一道关于本文的写作目的的选择题中,我居然选错了。难道不清楚我的写作目的么?”


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之所以这么难,还在于语文学科承担了太多的额外负担。

        近些年来,“核心素养”成了教育的热点词汇。各科的教学都要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去实施,去考核。看看上图,核心素养涉及三大领域,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有很多时候,很多考题已经和真正的语文距离十万八千里了。

        语文学科也有自己的核心素养要求,包括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些要求都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贯彻落实,当然也会在学生考试中有所体现。

        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强调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提倡语文学习的场景化、生活化和多样化。所以,在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请你就如何防治酸雨提两条可行性的建议”之类的题,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语文核心素养

          哎!对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想说爱你真不容易;对老师来说,语文教学,想说爱你也不容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札记】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