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分布式的总账本,而每一个区块相当于这个总账本中的一页。它通过算法解决了“点对点传输”中的“共识机制”问题,实现了“点对点数据传输”的去中心化。此外,它还具有开放性、自治性、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匿名性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或领域:区块链1.0、2.0和3.0[1] 。区块链1.0对应的是货币,区块链2.0对应的是智能合约,区块链3.0则延伸到一切领域。
区块链是通过“共识机制”来达成共识的,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为PoW,即“工作量证明”,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
[1] 区块链1.0、2.0、3.0的概念由美国区块链科学研究所创始人梅兰妮·斯万在他的《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一书中首次提出,后被业内广泛使用。
在区块链诞生之前,人类的记账方式一直都是“中心化的”。区块链则颠覆了这个传统,它让系统里的每个用户都参与竞争记 账,系统会从竞争者中找到记账最快、最好的那个用户,来形成新的区块。在区块链系统里,每个节点的权利是一样的,任意节点被摧毁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 全,也不会造成数据丢失,这种“去中心化的”记账是更安全、更高效的一种记账方法。它能够在不需要任何中心机构做信用背书的情况下运行,甚至不需要监督。
在区块链刚刚诞生的时候,也就是区块链1.0时代,区块链的定义就是“分布式账本”,即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方式。
如何理解?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下什么是“中心化记账”。
举个例子:支付宝的数据库就像一个大账本,上面记录了A有多少钱,B有多少钱。如果A用户支付了一笔钱给B用户,那么支 付宝就在B用户上加上那笔钱,从A的账户里减掉那笔钱。A和B自身是不参与记账的,记账行为全部由一个中心——支付宝负责处理,这是传统的“中心式记 账”。
但是区块链则颠覆了这个传统,它让系统里的每个用户都参与竞争记账。在某个时间段内,系统会从竞争者中找出记账最快、最 好的用户,相当于这个用户创造了一个新的区块,该用户会把这段时间内的所有交易(数据变化)写到区块中,并复制备份给其他用户。如此周而复始,从而不断形 成新的数据(也就是区块)。由于每个区块数据都是通过密码学技术链接在一起的,所以将它称为“区块链”。
更简单一点理解: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总账本,而每一个区块相当于这个总账本中的一页。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区块链,我们引入一个“节点”的概念。
什么是节点?
在区块链系统中,负责记账的是计算机,因此我们可以把参与记账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一个节点。
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
(1)在区块链系统中,每个节点(通常是指计算机)都有一个完整的账本副本,因此所有交易数据系统中的人都可以看到。
(2)每个节点的权利是一样的,任意节点被摧毁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也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其在整个系统中的权重都是一致的。系统每次都在链入这个系统的节点中选择记账者,于是,即使某个或者部分节点被摧毁、死机,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3)每个节点的账本数据都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意味着单个节点的数据篡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如果系统发现两个账本对 不上,它就认为拥有相同账本数量相对较多的节点的版本才是真实的数据版本。那些少部分不一致的节点账本不是真实的,而是被篡改的账本。系统会自动舍弃这部 分认为被篡改过的账本,除非能够控制整个系统中的大部分节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1%攻击,才能发动对账本数据的更改。
而现在,人们对区块链的定义进行了延伸:区块链不仅可以记账,还可以记录一切数据。因此,对区块链的定义也由最开始的“分布式账本”变成了现在的“分布式数据库”。
有位业内人士在自己的论文中对区块链给出了一个更详细具体的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 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狭义区块链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 布式账本。广义区块链技术是利用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 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1]
(1)区块链是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分布式数据库。
(2)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
(3)区块链采用共识机制来对新增数据达成共识。
前两点很容易理解,关于共识机制,这是区块链的核心理论,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讲解。
[1] 杨熳.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会计模式浅探[J] 新会计,2017(9)。
有人将区块链技术称为继PC、互联网、社交网络、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五次计算机革命。那么,区块链技术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它的优点何在?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特点,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它无需中心化代理,实现了一种点对点的直接交互,使得整个交易自主化、简单化,并且排除了被中心化代理控制的风险。
区块链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例如,在比特币区块链里,只要下载比特币软件,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区块链进行搜索,也可以提交交易。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这个时候,对机器的信任取代了对“人”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不起作用。
为了解释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性”,我们引入一个“时间戳”的概念。
什么是“时间戳”?
在电子商务交易文件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例如签合同时一定要注明时间且不可篡改。而数字时间戳正是提供这样一种服务的技术。
过去,时间戳服务都是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来完成的。
时间戳包括三个部分:需要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第三方机构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第三方机构的数字签名。
一般来说,时间戳产生的过程为:用户首先将需要加时间戳的文件用哈希编码加密形成摘要,然后将该摘要发送到第三方认证机构,该机构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后再对该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然后送回用户。
书面签署文件的时间是由签署人自己写上的,而数字时间戳则不然,它是由认证机构来加的,以该机构收到文件的时间为依据。
简单地讲,时间戳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签名”“盖章”,给某一笔交易敲下一个不可篡改的时间证明。
区块链中的时间戳签名是写在区块链上的,而区块链过去的部分是不能以任何方式进行修改的。如果文件被修改了,这个哈希值就无法匹配,操纵行为也将被系统检测到。因此,它比传统的公证技术更为安全。
在区块链系统中,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上,就会永久地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完全可以做到匿名交易。
由于区块链的所有信息都有时间戳证明,不可篡改,且区块链是一个公开化、透明化的系统,这就意味着在区块链系统里,所有信息都可以溯源。
中本聪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发明了PoW工作量证明的方法,利用新币发行的刺激机制,解决了拜占庭难题,从而漂亮地实现了公开网络上的信任机制问题。
中本聪,无人知道他是谁,也无人知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2008年出现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中,他如神龙一般,提 出自己的创意。2008年11月1日深夜2:10,中本聪发表了著名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俗称白皮书),系统地提出去中心化电子货币 的理论。在邮件中他给出了含有上述见解的论文的链接,重述了比特币的五个主要特性:
(1)可以用点对点的网络解决双重支付问题。
(2)没有类似铸币厂之类的第三方信任机构。
(3)使用者可以完全匿名。
(4)可以用哈希现金形式的“工作量证明”来制造新的货币。
(5)用于制造新货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同样可以用来预防双重支付。
很快,他提交了可运行的比特币系统。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也被称为“创世区块”,中本聪因此被称为“比特币之父”。
有人说,区块链技术是中本聪为了表达对某些中心化机构的不满,是技术人为了表达对权威的反抗。依据是区块链正式走到大众 眼前,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了这些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依然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因为“大到不能倒”,所以政府不得不用 财政收入为其错误买单。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本人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了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 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使得这句话连同第一个区块产生的时间被永久性地保留了下 来。
然而,关于中本聪是谁,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在比特币圈内,他是一个传奇,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匿名者、一个爱收集火车 模型的天才黑客。即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巴格·乔杜里(Bhagwan Chowdhry)已提名他为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候选人,也依然没人能找到他。他的一生就像一个谜团,但正如很多人所评论的那样:中本聪是谁并不 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实际遗产。
区块链1.0时代主要是指区块链诞生之初,其技术探索主要是货币和支付领域的去中心化,其主要应用就是比特币。因此,也可以简单地认为,区块链1.0就是指比特币系统。
如果说区块链1.0实现了比特币交易中的去中心化,那么区块链2.0就是将这种去中心化延伸到其他的资产领域。比特币是一种资产,在比特币网络中,去中心化运转得很安全,那么能否把这项去中心化的技术应用到其他资产的交易和转换中呢?
这就有了区块链2.0,伴随着区块链2.0的是智能合约的诞生。主要指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将去中心化技术应用于注册、确 认、转移各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及合约。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实现交易和转移,包括股票、私募股权、众筹、债券、对冲基 金和所有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
区块链2.0超越了货币范畴,延伸到所有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股票、基金等),也包括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
什么是智能合约呢?
传统合约是指双方或者多方协议合作或者交易时,每一方必须信任彼此会履行义务,还需要第三方监督的参与(通常是法律或者冲裁)。而智能合约无须彼此信任,因为智能合约不仅是由代码进行定义的,也是由代码强制执行的,完全自动且无法干预。到了约定的时间,机器就自动执行。
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智能资产这个概念。
使用区块链编码的资产通过智能合约就成为智能资产。智能资产是指所有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可交易的资产类型,包括有形资产和 无形资产。智能资产通过区块链控制所有权,并通过合约来符合现有法律。比如,预先建立的智能合约能够在某人已经偿还全部贷款后,自动将车辆所有权从财务公 司转让到个人名下,这个过程是全自动的。
区块链2.0时代,人们对区块链应用的构想,除了智能资产,还包括无需信任的借贷。
让不认识的人在互联网上把钱借给你,而你可以将你的智能资产作为抵押,这必然大幅降低借贷成本,让借贷更具竞争力。非人为干预的机制也让纠纷率大大降低。
以太坊也是区块链2.0的产物,它是一个开放的智能合约完整解决方案。[1] 比特币是区块链1.0最重要的运用,很好地完成了货币和支付交易。但是当我们需要记录和转移更多复杂的资产类型时,我们就需要第三步——更强大的脚本系统 ——最终实现图灵完备(能够运行任何货币、协议和区块链)。以太坊就是一个区块链为基础的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图灵完备脚本语言和图灵完备平台。
区块链1.0主要是指比特币,区块链2.0延伸到一切资产,而区块链3.0则超越了货币,超越了金融领域,甚至超越了商 业领域,延伸到一切领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社交、教育、医疗等。按照行内人士的预测和构想,区块链3.0时代在未来5年将会得以实 现,那时,区块链将变得和互联网一样被所有大众认知和接受,从而全面颠覆我们的生活。
麦肯锡公司向美国联邦保险咨询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区块链技术报告,报告把2009年至2016年称为“黑暗时代”,认为此 期间所有区块链解决方案都基于比特币,而区块链的新时代将从2016年开始。届时,区块链的应用将变得空前广泛。应用麦肯锡报告中的一句原话:基于区块链 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区块链解决方案也许会在未来5年实现全部潜力。[2]
[1] http://www.8btc.com/blockchain-2-ethereum.
[2] http://www.8btc.com/mckinsey-sees-blockchain-technology.
来源:我是码农,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54manong.com/?id=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