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把“性、禁药、摇滚”作为人生矢志不渝奉行的准则

一、阴影

一个人,过着放纵的生活,嗑药、酗酒、感情混乱。并且把“性、禁药、摇滚”作为人生矢志不渝奉行的准则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早期的黛比福特就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下,三岁的她对于说谎就习以为常了。

一生都将在这样的阴影下毁掉,但28岁的时候,她开始醒悟,开始接受这些阴影,并写成了书《阴影》。

在她的另一本著作《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里,对此介绍到: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当我们回顾过去的困难、痛苦时,试图装做从未经历这些痛苦;或者我们常常通过问责他人,从证明他人错了的过程中,证明自己是对的,然后从中收获快乐。

二、阴影是什么?

早在1912年,心理学家荣格就已提出“心灵的阴影面”。

阴影,如荣格所认为的,古往今来以不同的原型出现在神话和传说故事中,例如“黑暗中的兄弟”、双面人、双胞胎(其中一位流露出邪恶性格),以及第二自我等等。

荣格认为阴影代表相关的情结和被压抑的能量,弗洛伊德则称它为本我。

张德芬老师也在《活出全新的自己》里写道:阴影就是你性格行为习惯当中,你自己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的部分,被你压到意识层面之下的。我们之所以会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是因为小时候的家人、环境、周围的邻居朋友等,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这些或是我们不可以拥有这些。

在“阴影理论”方面最具权威的作家黛比福特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对此解释到:

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所经历的人、事、物都是不一样的,对阴影的介绍也可能不太一样。

但大部分分都如荣格所描述的那样,诸如受压抑的自己、第二自我、自我的黑暗面、疏离的自我、次人格等等。

三、了解阴影

张德芬老师也在《重遇未知的自己》里描述:

有些人把自己好的那一面也压抑下去,因为可能小时候父母告诉他不可以哭,那就意味着不要多愁善感,不要太关心别人(收起了自己柔软的心),或是父母笑他你怎么这么胆小,那他就会应声而收起自己的勇气。

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从小就教育我:男子汉不要哭。

每一次哭的时候都会被他打,渐渐的就非常讨厌这种情绪。

刚开始,他越打我,我哭的越厉害,但是后来真的是怕了,也渐渐的接受了:男子汉就要坚强一点的性格。

长时间的这样认为,让我在情感的表达和流露上有了很大的障碍,更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因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坚强,我甚至开始鄙弃那些不坚强的人。

在我的人生里,我开始把‘不坚强就不应该身为一个男生’作为行为准则。

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我们拒绝生命中的阴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健全的人,让我们每天耗费很多能量去掩盖、压抑自己不喜欢的部分,进而时不时的投射在周围人的身上。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存在着两个部分,比如说:坚强。那么就有一个部分叫坚强,还有一部分叫:不坚强。

两个看似矛盾的情绪,但从未冲突,对于一个人来说,需要的是两种情绪,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我们所认可的:坚强。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看到了阴影,请不要害怕,因为你背后就是阳光。

可如果没有阴影,那阳光又如何而来呢?

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说: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

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四、发现阴影

至于怎么样找到正面的阴影,就是去看那些你崇拜、仰慕的人的特质,他们有的你都有,否则不会看见。

怎么去发掘自己的负面阴影呢?这个很简单,其实就是你最讨厌的那种人的特质,就是你的阴影。

比如我自己,从未内心深处说起,我一直不喜欢不坚强的那部分,并且压抑着那一部分,进而开始讨厌那些不坚强的人,这就是我的阴影。

那些强迫压抑自己需求的人,那些把自己的阴影锁在地下室的人,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缺失一块的,有一部分是永远不见天日的。

把光明带到黑暗里的确是一种办法,但我更希望带着黑暗去寻找光明。

因为这部分的黑暗本就属于我自己,我接纳它,我允许它的存在,但我要带着它去寻找光明。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阴影)把“性、禁药、摇滚”作为人生矢志不渝奉行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