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黄帝内经》一部关于长寿的宝典(37)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谭电波研究团队


【拓展】

手太阳小肠经


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后缘。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手背尺侧上行至腕部,出尺骨茎突直上,沿小臂尺侧外缘上行过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间,沿上臂尺侧外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交会于督脉大椎穴,再向下入缺盆,络于心,再沿食管过膈肌至胃、属于小肠。由缺盆分出支脉沿颈部上至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由颊部分出支脉2上行目眶下,抵于鼻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后斜行络于颧部。

手太阳小肠经计19穴,左右共计38穴。经穴走向为由手走头,起始于 少泽 穴(井)、前谷(荥)、后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正(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止于耳前听宫穴。

手太阳小肠经对头面五官疾病如:目疾、眼痛、耳聋、中耳炎、咽喉、扁桃体炎有治疗作用。对于少腹痛,腰、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肩臂外侧后缘痛,手太阳小肠经也能起到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课堂:

《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寅时(3时~5时)

肺气始降,静卧养肺

很多老年人,每天寅时就会醒来。

《黄帝内经》里讲:“老者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意思是,老年人气虚,对内供养不足,对外抵抗力下降。

所以白天精神不济,夜间难以入眠。

清晨正好是肺气生发的时候,静卧休息可避免肺气受到干扰。

若过早起床,反而会使肺气过早消耗。

相当于“竭泽而渔”,不是健康之道。





卯时(5时~7时)

肠道蠕动,排便通肠

《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

大肠管理人体输送,能使营养吸收,又把糟粕排出。

卯时,气血运行到大肠经。

此时大肠蠕动最快,功能最活跃。

人产生了便意,理所当然应该排出。

即便没有便意,也不妨在马桶上坐坐。

养成规律的排便时间,有利于体内残渣毒素的排出。



辰时(7时~9时)

胃酸分泌,早饭养胃

《黄帝内经》曰:“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辰时,胃开始大量分泌胃酸。

若不吃早饭,胃酸就腐蚀胃壁,长此以往会造成消化道溃疡。

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和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

总而言之,早餐是一定要吃的。


巳时(9时~11时)

脾土当道,思虑伤脾

脾为阴土,特性为喜燥而恶湿。

湿气伤脾,人就容易困倦和乏力,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

容易出现厌食,胸中郁闷,脘腹胀满等症状。

《黄帝内经》认为:“脾在志为思。”

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巳时养脾,尤其要注意放松心情。


午时(11时~13时)

心经当令,睡子午觉

《黄帝内经》认为,心是“君主之官”。

午时心脏“如日中天”,是人体阴阳转换的一个临界点。

明朝太医刘纯说:“饭后小憩,以养精神。”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不仅可以养心蓄神,还可以防病祛病。


未时(13时~15时)

小肠传导,按摩润肠

《黄帝内经》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

有上传下达的功效,是体内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顺时针按摩小腹,可以帮助肠道蠕动。

帮助排气、排便,降低便秘和肠梗阻发病率。


申时(15时~17时)

膀胱活跃,喝水排毒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饮水。

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膀胱会受损害。

申时膀胱经当令,多喝水,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酉时(17时~19时)

肾气充足,敲打肾经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强则肾精足。

人就会充满活力,健壮,精力充沛。

酉时敲肾经,可以使肾经的气血充足。

肾经在腿的内侧,用手握成空拳,稍加用力敲打。

感到发热时,就可以停止了。


戌时(19时~21时)

养心包经,抵御外邪

《黄帝内经》云:“心包为心之外膜,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戌时心包经最兴旺,按揉心包经,效果会更好。

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施行:沿着手臂的内侧往下,经过掌心,直达中指尖。

可以用大拇指来揉,也可用鱼际来揉,动作要柔和,力量要渗透。


亥时(21时~23时)

安心定神,揉三阴交

亥时,又称“人定”。

此时应当停止活动,准备休息。

若气机失调,难以入眠,不妨揉按三阴交。

搓到有热感为度,在10分钟内上床睡觉,很快便可入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