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节选自《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冯友兰
【BGM:《千年回眸》,作曲人:徐鲤】
在今天云南师范大学的东北侧,葱郁叠翠的寂静角落,耸立着一块由著名学者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中国一代名校——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这块碑文的撰写起因,是抗战胜利,西南联合大学即将撤销,其组成的各个学校也将各归所在。
心情激荡之下,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写下了这样的一篇碑文。
而上面的这段话,就节选自这块纪念碑的碑文。
这段文字里,最经典的,莫过于这几句话:
“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这几句话,将我们国家相比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最大特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就是:
“岁数”比中国大的,都没活到现在。现在还活着的,都没中国“岁数”大。
而这,正是这个系列所要探寻与解读的核心内容。
中国,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且国家主体绵延至今的国家,它相比于其他任何国家与文明的独特,毋须多言。
在漫长的时空长河里,为什么只有中国成功存留到现在,并还依然保留有与它过去一样的极高国家地位与实力?
每一个古今中外有心于此的人,都在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
但无论他们的观点侧重于什么,都绕不开两个词——“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
前者是专属于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概念,后者则是由中国首先创立并沿用至今的国家制度。
这两个事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关系,是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也互相成就了彼此。
这个系列,将会从这两个事物的诞生、发展与现状入手,以解读中国能够屹立至今而不倒的原因所在。
而之所以将系列名,选定为“中央集权制下的大一统国家文化”,而非“大一统国家文化下的中央集权制”,是因为“大一统”的国家文化,包裹在中央集权制下,受到这一国家制度的保护。同时,“大一统”的国家文化,又作为支撑这一国家制度的精神内核,源源不断地给予着这一国家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我们需要一迈数千年,首先回到先秦时期,从那里开始我们的旅程。
我们将会回览数千年里以中央集权制为代表的中国国家制度的诞生演变,与“大一统”的国家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这二者之间在无数次的历史轮回里的奇妙互动,所促进产生了怎样强大的一种文明、一个民族和这个国家。
我们的旅程从先秦时期开始,历经“开天辟地”般的秦王朝、能有“虽远必诛”之气魄的两汉,再到魏晋南北朝的迷茫,隋唐的成就,五代十国的摸索,宋元之际的突破,明清两代的巩固与发展,再一直前行到今天,看到这些事物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体现。
我们将努力走近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那一群人,去了解他们面临着各自所处时代的怎样难题,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合理解决。
数不尽的争斗背后,是对于这一国家与这一文明的不断推动,是这一国家与这一文明之所以能保持强大自我更新能力的原因所在。
受限于笔者的学识阅历,以及笔者可能存在的认识谬误,这一系列仅仅只能作为对于这一宏大历史命题的“引路者”。
笔者所希望的,是看完这一系列的你,能够产生对于我们国家与文明的好奇心,以及引起你自己去探寻我们国家文化的冲动。
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你能够在看完这一系列后,对我们的国家制度与文化,拥有更加充分的自信,对我们的文明,拥有更深一分的自豪。
若能如此,善莫大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