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原生家庭的毒,需要这样做

中毒的爱是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爱的伤害治愈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抑郁的爱、强迫的爱)相比前两部,中毒的爱让人印象最深。它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撞车事故,伤害着一代又一代人。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天和地。好的父母会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保护孩子免受身体和情感上的伤害、满足孩子对爱和温情的需求、为孩子提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指导。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给予的不是爱与柔情,而是恨与伤痛。

有的父母因为酗酒、长期卧病在床、外出打工等原因不能承担父母的责任。他们并非有意如此,却还是给孩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伤害——这些孩子不得不早早担负起本该由父母承担的职责。他们长大后往往下意识地选择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一味照顾他人。酗酒者的子女有些会在成年后找另一位酗酒者成为伴侣。他们实在是太想做拯救者了。

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进行身体和语言上的虐待。语言上的伤害似乎不如身体上的伤害明显,但它带来的伤痛远大于身体上的。语言虐待有两种形式:直接的恶意贬损,间接的挖苦取笑、使用侮辱性的绰号,并且当孩子反驳时会说“我们这是为了你好。”

有的父母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控制着子女的生活,即使子女已经成年,甚至结婚生子。这类父母的内心充满焦虑,他们不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尝试、去冒风险。即使成年以后,这些孩子依旧不能脱离父母的控制。在他们的生活中,父母才是主角,自己只是配角。

控制型父母有阴阳两种手段。一种是直接的带有侮辱性的恫吓;还有阴的一手:他们用不着开口索要就会得到想要的,而且无须冒公开表达愿望被拒绝的风险。比如有的父母会在给子女制造麻烦后以帮忙者的形象介入子女生活。这种操纵裹着善意的外衣,实为多此一举的帮倒忙。节假日也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他们会在此期间制造事端,好让子女内疚,从而达到目的。如果有多个子女,控制型父母会一个孩子同另一个孩子比较,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因而尽全力满足父母要求。

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中毒的父母?要知道,中毒的父母也曾经是个孩子。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们父母传递给他们的观念、言论、行为模式。我们能做的只有阻断——先疗救我们自己,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不必通过原谅父母来换得内心的坦然。原谅有两层含义:放弃复仇的欲望,赦免罪责一方的责任。放弃复仇的愿望当然是迈出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但无条件的赦免一个人应负的责任并不可取。这等于在说“如果我原谅你,那么大家便可以装出以前的事没那么严重的样子。”因此,原谅只有在父母以行为赢得它的时候才是应当的。

重新开始生活,你要审视过去的种种观念。不受约束地拥有自己的观念、感情和行为。如果父母不喜欢你的做法,你将忍受他们的不满。多数人对父母,做出的反应几乎是下意识的。毕竟人在受到情感上的威胁时最为敏感。只是这样有害无益。与反应不同,当你做出回应时,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同时能用理智控制情感。还要学会用非辩护的方式做出回应。以下是可供日常生活运用的非辩护性方式:

哦,我知道

这很有意思

让我想想

我很抱歉你不赞成

你当然有权力坚持己见

重新开始生活,你要尝试与父母对峙。曾经一条“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新闻引发了一波热议。这位化名王猛的硕士在文中控诉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肆意操纵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有偏激言辞,但仍然看得出,他已经觉醒,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受父母不可能改变的事实,继续走在成长路上。

对峙可以采取面对面或书信的形式。和有暴力倾向的父母打交道,写信更安全。写完后不妨搁置几天,等心情平静时,再发出去。如果你想用面对面的方式,最好选在自己家里。如果是外地,就邀请父母到你下榻的宾馆房间见面。对峙前,要提前演练,做一个比较周密的准备。

对峙中,多数父母会反击。无能的父母显得更加颓丧;控制型父母会更加自以为是;虐待型父母可能暴跳如雷并反咬一口。这时的你,只有稳住,就是胜利——没有失败的对峙,只要跨出了这一步,就是成功的

对峙结束后与父母保持怎样的关系取决于当时父母的表现。如果他们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愿意承担哪怕一小部分责任。你们可能建立起毒性不强的关系。如果父母依然故我,就该与他们在保持联系的同时不再抱有期望。如果父母采取敌视态度,就该至少在三个月内不与其往来和联系,之后,再评估你们之间的关系。

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行为方式。爱并不是让人伤心,而是让人精神愉悦。只有爱的行为才能培育爱的情感。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你才能欢迎爱你的人与你共度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阻断原生家庭的毒,需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