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的认识

洋葱数学微课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  广南1250胡丽

【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 ,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

播放洋葱微课:克与千克的认识

一、在本节课中,通过播放洋葱微课,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通过观看视频后感知克与千克,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

2千克有多重呢?3千克呢?4千克呢?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带来的都合起来有多重?

最后学识自设疑问:我自己的体重是多少?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

【课堂作业】

1.在里填上“<”、“>”或“=”。

1千克1000克              3000克2千克   

5千克200克2500克        8千克7900克

答案:1.=  >  >  >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多留心观察。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1000克=1千克

【教学反思】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分组就座,每组均拥有独立的学习活动用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称、掂、数、比、看、算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使每名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克与千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