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恩师

      2月最后一天,虽然有点疲乏,但跟前些天的焦虑相比,感觉多了一份坦然,那份坦然来自于恩师的帮助。

    还是说说明天要要说的公开课,昨天试上了之后,我只是把教学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设计上我抓住了一条线,诗歌“绘景、传情、言志”,然后从岑参的诗歌中得到人文启迪,正是因为心中有不灭的理想,那孩子般的天真,才会在笔端呈现一份美好。设计中的亮点来自于他人,主要是开头与结尾,整体的设计不够新颖,教学过程也不是非常流畅,因为对岑参的了解也不是太多。心里没底,而上公开课必有底气,底气来自于大量的阅读。何不求助于导师,导师肯定很忙,开学工作调研,还有网络复习课,她不仅也要上,同时还要审核我们的录音。够忙的,我心里也挺矛盾的,要不要去请教她。

    但她带给我的是成功的体验,记得那次论文的修改,我向她请教,她跟我几次视频聊天,让我陈述论文的思路,没想到,跟她一说,我的思路就顺畅了,在她的寻访下,我修改后,那论文终于发表了,至今感激不尽。她是特级教师,特级教师高的不仅仅是教学能力,更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晚上九点多了,我将试上过后的简单的教学设计发给她,十点钟到家后,听到了她发起的聊天,结果没有接到。不多久,她打电话给我,听我讲了试上的情况后,她提出了精辟的建议:设计的结尾很有新意,但前面没有亮点,对于前面的两个环节,可以用这样两个问题来代替:一是诗歌的意象,可以这样问:如果让你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突出画面上的哪一点。而我是直截了当地问:诗歌写了哪些景,虽然用了自以为好的标题“感受边塞奇风光”,但问的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哇,太妙了,这样的问法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我没看到过,绝对是原创,面向学生,比较开放,肯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二个问题,我是问: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她建议改为“生长在南方的岑参看到这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边塞,他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这样的问题就让人置身于情境当中,惊喜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满满的干货,虽然只是两句话,但实在是我上课的主问题的三分之二,称得上是金砖,定会让课堂熠熠生辉。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去试上了,效果明显比昨天上的好多了,基本上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也比较流畅了,尤其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古诗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将心里想说的但表达不出的画面及情感表达出来。这节课有进步了。这就是恩师给予的帮助。

    晚上,我写着日更,感悟着恩师给予的思路,敲下以上文字,然后再修改教案及课件,力争将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谢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