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只有那张小小的邮票吗?

提起余光中先生,大家都知道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但余先生的其他的诗知名的不多,其中不乏精彩且有趣的,今天就分享几篇节选和我自己感受。

《西螺大桥》节选如下:

图片发自App

诗句很结实,很写实,但余光中先生的后记却让我更为感动唏嘘,"那守卫大桥的警员,拿着望远镜,望着墙对面良久,说守桥这么久,一直还不知道桥那一头是什么样子。"

《有一只死鸟》,其中选段如下

"如果你是一只鸣禽,美丽而且有一身白羽,便可以将你拨制成标本,装饰那家博物馆,栩栩如生,拉丁文的学名下,注名,一种鸣禽,能歌能高翔,罕见的品种,日趋灭亡,……杀死一只鸣禽,杀不死春天,我觉得最后一句是余先生为那个时代发出的声音,而且至今令人鼓舞。

《江湖上》是先生1970年的作品,其中写道"一双眼能燃烧到几岁,一张嘴吻多少次酒杯,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一颗心能年轻几回,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想到了鲍勃迪伦,看了一下后记这首诗写在丹佛,果然受到了鲍勃迪伦的影响,这跟我们的记忆当中,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总是很久远,其实他大概长鲍勃迪伦20岁,却能够受他晚辈的影响,且对他的欣赏毫不避讳,实在让今天看到年轻人的做法和思想与自己不同,便横加指责的"老年人"惭愧不已。

《如果远方有战争》这首诗我也很喜欢,节选如下图,


诗句中残酷的战争,具体就是指重庆大轰炸,是何等的残酷和惨绝人寰,才能让余先生写出"如果一个尼姑在火葬自己,寡欲的脂肪炙响一个绝望"的诗句。提起同重庆大轰炸,我记得另一个当时亲历者回忆中描述,他的女儿腿被炸飞了,赶到医院时,有无数的伤者家属,在医院,医生连轴转的做手术,但是还是做不过来,他的女儿失血过多也离开人世,根据当地的习俗,没有全尸会影响她的女儿来世投胎,他希望医生能够帮她的女儿缝合上一双腿,哪怕那是假的;

医生由于没日没夜的手术,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对于家属的要求表示理解,随即让他到隔壁的仓库里面找一下合适的,那间房间是所有截肢后的肢体堆放的库房……战争就是这么的残酷,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想象跟虚构出这样的场景,相信余光中先生只有亲历过这样的惨剧,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余先生出生在南京,在厦门、美国、香港和台湾都留下他生活和工作的足迹,对绘画合唱片有他自己的见解,除了那枚脍炙人口的"乡愁",他也做过很多翻译工作,今天节选的几首作品仅是个人喜好,算是管中窥豹,还是希望大家去读读他的散文跟诗歌,跟着他回到那个年代,陪他哭一哭笑一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光中只有那张小小的邮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