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

清朝初年,金氏族祖为纪迁居,于屋后山脚栽下一颗红豆杉。后人遂将守树一事写入家规,累世经营,当年一株毫不起眼的树苗竟在今时为村子带来一笔不可忽略的财富。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我心里泛起一股淡淡的暖意与感动。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和经济模式的特性,中华大地上的生民几千年来常局促于一方水土,惯性式的耕耘劳作也使安土重迁的观念深入人心、日益浓厚。金氏族祖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为了纪念他的那次迁居而栽下了那棵红豆杉。只不过他不曾想过自己的一番幽情稠绪竟使得后人如此敬重,而后人的后人也因此承了祖辈之泽,竟在三百多年后多出了一项宝贵的经济收入罢了。

是了,最初只是一个安土重迁的观念,接着是一份承前启后的情怀,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却在错综复杂、一番挥发之下,居然在三百年多后实现了它的现代价值,而且实现得如此温和、如此轻快。我想,这不仅得益于安土重迁的观念、承前启后的情怀,同样也得益于金家人一代又一代的恪守古训、辛苦经营。

——那一棵树,按着今人的眼光,它不过是祖辈所栽所培,除此之外,别无他意。若在经营之道尚且陈朽的清初清中,耗费心神去照顾一棵红豆杉的无疑是一件获益甚微的事情。而在战乱频仍的清末民初,更是自顾不暇、自身难保,又何必多费精神去守一棵身外死物?

如此一来,计较清了个中得失的聪明人,他们也许早在某个时空的节点便把护树家规忘得一干二净——也许是在某次修订家规的过程中,主事人盯着那一项“世代守住红豆杉”,皱着眉头,露出一种不解的目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守一株杉树又怎么能算作传统呢?先祖也真是……”遂而轻轻一笔划过,这项家规便消失在了金家的历史上,一棵承前泽后的红豆杉就夭折在历史的潮流之中,不复痕迹。

所以我也感到庆幸,庆幸从金氏族祖到他如今后人的这两三百年间,金家并没有出现前面提到的聪明人——当然或许也有,只不过占了极少的一部分,而这些人也恰巧在家里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因此也许是金家后人生的都不大聪明,也许是他们内中有一股我们不能理解的坚持,总之他们一路磕磕绊绊,也就这样熬了过来。

我相信其间他们一定遭遇过穷困已极的难境,也必然接纳过许多人投去的难以理解的目光,甚至在山穷水绝之时他们可能也曾动摇过心中护树的信念。但他们的努力毕竟战胜了困厄,他们的坚持终究击退溃了退志,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红豆杉苗遍栽乡里,才有了如今的单项收入数倍百万,当然也有了此时此刻我心里抑制不住的暖意与感动。

最后在这里我想轻轻抹去纵观三百多年的时空框界,为大家描绘出四幅画卷、四道目光——

第一幅画卷里,金家族祖俯身正把红豆杉栽下,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那是他思乡时深情而真切的目光。

第二幅画卷里,族祖后人正手挥狼毫,把护树一项写入家规,他转头凝望一眼杉树,状若深思,那是他对后人充满了希冀的深邃目光。

第三幅画卷描绘的是百许年前,金家后人挺身树前不畏万难誓死捍树的坚定目光。

第四幅画卷笔迹方干,颜色正鲜明,只见得金家后人围在红豆杉前,西装革履,器宇轩昂,他们眼里是抑制不住的敬佩、喜悦与感恩的目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