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在市场,融合在厨房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对饮食包罗万象的人,基本每到一处异地,不仅没有遇到讨厌的食物,还总能找到爱吃的食物。可出嫁后随老公定居西安,才发现自己的认知谬误根源,在于我就没真正呆过北方!

刚来西安,老公觉得应该让我吃遍特色饮食,于是带着每天在外吃饭。今天这家面条,明天那家饸饹,后天哪家泡馍…,羊血羊杂葫芦头、锅盔面条糊辣汤,妥妥的把一个南方妹子吃得哀声叹气,身体里被川菜圈养的细菌们不断发出抗议,罢罢罢!还是自己做饭吃吧!

一到菜市,就感受到巨大的南北差异。

南方的菜市,菜品细分,整理得干净,堆码得整齐,每一种菜品,都像一个个闺中待嫁的碧玉,嫩瑶瑶的招人。

北方的菜市,也带着些北方人的彪悍。每种菜品大咧咧的堆一块儿,成捆的山药、成堆的菠菜、番茄,满车的大白菜、一摊位的韭菜…,带着任性和娇纵,一副不屈不饶舍我其谁的模样:我就这样,爱买不买!

拿青笋来说,南方菜市里,通常会有三种卖法:青笋尖、笋棒、全笋。爱怎么买都由你,一窝青笋能卖出好几个价。北方菜市里,青笋就得一颗拿,想买笋尖,对不起,不拆零!北方买青笋的人,把笋叶扒拉得几乎不剩,吃的主要是笋棒。南方人买青笋,却尽量保留鲜嫩的绿叶。

蔬菜本身也差异较大,有种南桔北枳的感觉,不过这种感觉带着异乡人的偏执,事实上有好多植物在北方长得很壮而到南方却瘦小。

南方芹菜冬季出,茎白叶绿,嫩得一碰就破,香味浓烈,炒肉作料都是佳品。北方菜市的芹菜有两种,一种是西芹,肉厚味淡。一种是水芹,样子与南方芹菜很像,长得细细矮矮,看着像南方的芹菜小苗,却失了那股水灵劲儿,吃起来也更糙,香味略淡(也许在北方人的认知感受里会完全相反)。

买过菜,找许久才找到卖鱼的地方。小小的门店,几个小水箱装着为数不多的鱼,鱼种也就寻常几种:鲫鱼、鲢鱼、鲈鱼、武昌鱼,兼卖一些冷冻速食。

跟老板要一条花鲢,问能不能切鱼片?老板说得空了可以,于是驻足等了好一会儿。老板切鱼片的手法生硬,切出来的鱼片厚薄不匀,切好后,鱼骨和鱼肉一股脑儿的装进一个袋子里递给我。

这要是在南方,卖鱼的不会利索的切好鱼片,几乎就等于别做这门营生。通常老板秤好一条鱼,主动会问:切片还是切块?等买家说好,店主已经利索的上刀,肉片定然是又薄又匀称,速度飞快,切完后鱼骨鱼头和鱼肉,分门别类拿袋子装好,再套上一个干净的外袋递过来。

从鱼店出来,一老太太就一直跟着我,边走边搭话:你切片怎么吃啊?

我:水煮鱼、酸菜鱼都可以啊!

老太太:都怎么做啊?

我:拿回去先把鱼肉和鱼骨分开,冲洗好了,拿盐和料酒腌渍半小时,再次冲洗好,加点盐、胡椒、蛋液、生粉调好了,想吃什么口味就做什么口味的汤,汤水开了,鱼头鱼骨先下去,快起锅把鱼肉放下去烫一会儿就可以起锅啦!

老太太:要放醋不?

我:…没这么做过!

之前我被带着外面吃各种面的时候,就发现大都一股让我不喜欢的酸味。我不是不能吃酸,只是不太喜欢这种酸。这种酸来得大大咧咧,从舌头到胃,酸得直白,没有多余的念想。拿白酒来作比方的话,这就像烧酒,劲大却余味不足,缺乏那份温润绵长的口感和余香。

后来才知道,这种醋是小米酿造,没什么香味,但酸味突出。而南方多用香醋,酸味绵软。

随着在西安呆的时间的越长,与婆婆和七大姑八大姨相处的时间也越多起来。

婆婆一家都是北方人,家庭饮食主要是面条、饺子、馍(一种电饼铛烙的大厚饼)。粥也算是常吃的食物,只是与南方不同,婆婆熬粥大都是苞米或小米加各种豆,熬的时候会放点食用碱。厨房里案板很大,菜盘很小,菜的份量自然也都小小一盘。

婆婆炒菜最喜欢用番茄和白糖,莲花白里放一点,蒜苔里也放点,虾仁里面放点…,几乎桌上的菜里都有点。但凡肉菜,都少不了大料,做鱼有大料,牛羊肉有大料,就连排骨汤都是一股大料味。我第一次喝这种排骨汤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差异,喜欢喝汤的我一大口下去,差点呛吐,却也不敢吱声,只得勉强将嘴里的喝下去,再不敢碰。

二姨嫁的是南方人。二姨家菜盘大,做的菜不管是搭配还是口味,都很南方。比如丝瓜配青豆,蒜泥白菜等。但包子饺子和馍,就还是北方传统。大米在厨房的比重明显比婆婆家的高。

在这点上,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厨房更能融合世界参差的了。

南方人北方人,原是差异巨大,因为爱组成一个家,共有一个厨房,或许外加几口人丁。

厨房像一个魔法盒子,在一个个新的家庭里融汇南北,合并东西。所有被这个家接受的食物,被发扬和传承,而不被接纳的菜式,将逐渐被遗忘。

我有一个朋友远嫁美国,她是广西妹子,喜欢吃螺蛳粉,好在夫家很包容,虽不能接受螺蛳粉的味道,在她每次要吃的时候,女儿赶紧如临大敌的打开小喇叭:妈妈又要吃那种臭臭的东西了!这时除了她,全家都赶紧拿东西塞住鼻孔。

但就算是皮蛋、猪脚这种对于她夫家来说,绝对的黑暗料理,丈夫和婆婆还是在她带动下,吃得津津有味。

食物在这种东西南北的融合中,不仅会改良,更会传承。

他接受不了太麻,就不放花椒。她喜欢偏甜,就再加一点糖…,每家厨房里的菜,又培养着新一代的味蕾,有了新一代的口味偏好。

朋友的婆婆给了她一本家传菜谱,这本菜谱已经传了三代。想来这份菜谱还会传承下去,只是会多一些这个广西妹子的拿手菜。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差在市场,融合在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