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起跑线》,你焦虑了吗?

前几日,偶遇大学同学,赶上她忙着看房,所以只匆匆聊了几句,数句之中全是房子与孩子,其中一句让我印象深刻:我买不起最好的重点学区房,所以我选择了买得起的二类学区房,抛开教育资源问题,我倒是觉得同学的话与实际挺相符。这不禁让我想起几个月前上映的一部影片—《起跑线》,一部映射“中(学)国(区)风(房)”,对照中国式中产阶级父母的关于孩子入学与教育的影片。

网摘图片

【影片】《起跑线》

  导演:萨基特·乔杜里

  男主:伊尔凡·可汗

  女主:萨巴·卡玛尔

【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了印度德里中产阶级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图为女儿皮雅争取排名前五的幼儿园入学资格的曲折过程。为了这一名额夫妻俩跻身上流社会、托关系走后门、求神拜佛,甚至不惜假扮群人骗取名额,在这场追逐名校之旅,最终却解开了名校真正的招生内幕。

              *我看《起跑线》*


为何一部印度电影却躁动了中国父母?人口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完善以及望子成龙之心或许让异国父母照出自己的影子吧。印度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尊名言,同样是中国父母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网摘图片

在中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它承载着一大波父母的呕心沥血,也见证这一大波父母的勤劳智慧。他们抠着学区划分文件的字眼吃透精髓,精心规划、精打细算如何购买性价比最高的双学区房,早晚接送、穿梭与各个培训(补习)班,更不惜“孟母三迁”缩短路程、减少延时………,如此这般,只想为给孩子画一条通往成功的起跑线。可如果将这画线“无私”投进现实的解码器,那又有着何种隐喻?我们的孩子又将接收到什么?

影片翻译

                    *无边的焦虑*

影片中令我影响最深的一段就是女主对“吸毒”认知(影片翻译文字见上图)。母亲米图时刻为自己描绘了一副女儿“吸毒”的画面,然后再从“吸毒”倒推回不能上公立学校、不能不会英语的起点上,这是她必须让女儿进入名校的原因。

影片中的另一个细节也将母亲的焦虑表现的淋漓精致。米图带女儿滑滑梯,炎炎夏日她将女儿包裹严实,把滑梯擦拭消毒,最后让女儿小心翼翼的滑下来,女儿那一脸无辜小表情,着实让我看到焦虑之下孩子的无奈,在我看来“焦虑”是父母超负荷爱的根源。

在现实的解码器中:父母的焦虑其是对自己、孩子以及家庭的不自信,我们往往“以爱之名”装出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然后又自觉风轻云淡地关心着孩子的一切行为。而我们这貌似轻描淡写的爱与关心,对于敏感细腻的孩子而言却是一种不信任与被监控,这样的爱你给的越多,孩子接受到的爱与自由越少。曾在跟朋友聊天时,她纳闷的说:孩子独自写作业时,她总是又送水果又送牛奶,又嘘寒问暖又怕孩子累着,为啥孩子却总是嫌我烦呢?后来我问她,你送东西和询问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说感受就可以。然后她想了一会儿回答:我想顺便看看他有没有写作业。在孩子看来,那些所谓的“关心”才更像顺便。

网摘图片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容易焦虑的个性特质更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有些是无意当中通过心理模仿等多种途径,从其父母的个性中学习到的焦虑行为和情绪。医学专家也表示,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很强的心灵感应,父母的焦虑,孩子能够感觉到,即便是小婴儿和尚在妈妈肚子里的婴儿。国外研究表明:焦虑程度高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在4岁左右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过度活跃、无法集中注意力等。专家认为焦虑情绪是孕妇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异常,对胎儿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在大多数焦虑型父母中,他们一面了解焦虑对孩子的影响,一面又无法控制的继续焦虑。我曾在家长工作坊中遇到过这样的父母,她明知自己对孩子上网的焦虑与担心有点夸张,但又不知如何调整,所以只能一边自责一边焦虑一边又束手无策。那如何改善育儿中的焦虑,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认识焦虑。让焦虑自由流动,坦白自己是焦虑的,学会与焦虑共存,但又不让焦虑影响自己和他人。带着你的焦虑学习心理学知识,如:得到心理学专栏,阅读有关书籍如:《焦虑的意义》、《控制焦虑》等,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考虑的由来与改善。

2.关注事件。让会编故事的大脑,从负面经历与见闻中醒过来,你可以问自己,如果继续焦虑,你的应对能力、知识储备会提高了?是否对处理事件本身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大脑就更容易理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假象,也会更有助于把你从焦虑中拯救出来。

3.升级装备。系统学习育儿方法与技巧,了解孩子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通过学习及实践掌握育儿技巧及工具,确保遇到育儿挑战有方可依。每一个育儿挑战都是可解的,你可以通过了解孩子背后的行为,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来应对,这些需要父母亲自去学习、实践与体验才能得到,推荐育儿方法:正面管教、游戏力等。

4.读懂尊重。这里的尊重指的是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现实环境。切忌将你的无私付出提升到标榜自我的高度。好多父母遭遇孩子的异议时,表达是这样的:“我紧衣缩食,都是为了你”、“我背着外债给你买了最好的学区房,你就该好好学习”、“我都不让你干一点活了,你的学习成绩还是不提高”、“反正我把能给的都给你了,剩下就看你了”……,现实翻译器会将以上语言翻译为:“我尽力了,你也必须尽力,如果不尽力,你就对不起我”、“我反正是尽力了,你不尽力导致你的人生失败,与我无关”,对于孩子他们会承载不了你所谓的“最好的爱”,他们不需要充满负罪感、愧疚或是饱含亏欠的努力,他们更需要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为别人。尊重自己:可以在做决定前问问自己的意愿、培养自己的兴趣,给自己适当的空间和自由(可通过阅读《精通情绪》、《非暴力沟通》、《时间管理》等书籍调整自己的心态)。尊重孩子:信任是尊重孩子的基本,也是增强孩子自信心,抗压能力的根本,父母有建议的权利,而孩子也有做决定的权利,有限的选择、家庭会议、适度的权利,会让孩子在感受尊重和能力的同时也树立规则意识。尊重现实环境:在尊重自己和孩子的前提下,提供父母能力范围内的物质基础,才更感受到舒适感,否则压力和焦虑会让亲子关系变了味道。

5.有效陪伴。高质量的互动与陪伴是增进亲子关系亲密度,增加彼此了解及信任的不错方法,也是缓解焦虑不错方法。可以试用:特殊时光、家庭会议、以及游戏力时间等方法。


           

影片海报

                  *影片其他看点*


爱情


友情


阶级感情


教育本真


阶级


利益


人性


阴谋


父母的鼓励

最后,我带你欣赏我眼中的经典片段。

希亚姆的儿子成功申请到了 RTE ,最终却抽签中落败。

他垂着头走出礼堂,悲伤的说:爸爸,我还是不够幸运。

希亚姆蹲下来,郑重地握住儿子的双臂,凝视着他的双眼,说道:“别瞎说!你是最幸运的孩子!”学校的录取与否并不能决定你是否幸运。学校不录取你,是他们的损失,该哭的应该是他们。

如果你还在孩子的起跑线焦虑着,不妨抽时间看看这部印度“学区房”效应的《起跑线》,尽管也有失真,但也足够击中你的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起跑线》,你焦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