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时代||第四十章 书声琅琅满校园

第四十章书声琅琅满校园

开学的最初几天,真的叫严萧潇和同学们有点猝不及防的感觉。

先是在第一天的第二节课上,教导处的王主任来宣布了一年级上学期的所有课程,而这些课程竟有11门之多。光是听听这些科目,已经让大家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史、古代文学史、写作与阅读、逻辑学、古代哲学……所谓的主课就有七八门,还有英语、体育等副科。

更加让这些大学生们头大的是,从第三节课开始,每一个第一次上课的先生,上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出了一大串书目,而且都是明明白白很严厉地表示。

“你们要读书,要求按照书目精读100本,通读200本。这是最低要求,否则你可能本科通不过考试。”

同学们私下议论。

“这么多,读的完吗?”

“一天只有24小时,主课8门,每科必读100本,就要读800本,怎么读啊?”

“何止?是2400本!通读也要读吧?不吃不睡,不知道能不能读完十分之一?”

每次下课都在愁眉苦脸议论这个问题。

显然,这些大学新生,还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大学生活。担任各门课程的课代表,带着同学们的疑问去咨询自己的主科老师。

谁知道竟然得到如此一致的答复。

“大学学习就是读书,老师只是提纲挈领讲个方法,你要真正学会自己去学习。叫你读,就去老老实实地读,至于你究竟读完几本,又读进去几本?凭自己悟性吧。开给你们的书目是参考书,你自然读得越多掌握也就越多,成绩必然最好。这也要问吗?”

同学们茅塞顿开。其实你一本也可以不读,只要你有本事掌握这门学科,能成功应付这些先生们的考题。尽管如此,渴望这个读书机会足足十年的大龄大学生,还是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样的读书生活。尤其是以阅读和背诵记忆为主中文系和英语系的学生,更是让朗朗读书声,充实到了校园每个角落。恐怕只有从深夜2点到4点的这两个小时,整个校园才会真正的安静下来。

他们毕竟是已经成熟的大龄学生,几乎各个都已经成家立业,甚至差不多都已为人之父母,又来自川内不同地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生活规律,自然也会按照自己的原有生活轨迹,来安排作息时间。有人喜欢早睡早起,在清晨的新鲜空气中读书、背书;也有人偏爱晚睡晚起,在夜深人静后读书、记忆;更有几个学痴,不惜晚睡早起,拼出自己全部时间来读书学习,争取最大化的收益。

严萧潇、罗玉国,还有陈建农,就是这样的学痴。

自从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严萧潇早就习惯了晚睡,利用夜晚的寂静奋笔疾书,努力创作自己的小说。早起,是因为他必须正常上班。在兵团是准军事化生活,早操雷打不动的。他还是个排长,必须更早起床来负责叫醒其他战友。在工厂,他曾经是大炉班班长,后来是炉前浇筑工段工段长,需要比别人更早去做工作准备。

现在,严萧潇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读书、学习,他安排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早晨5点起床,5分钟之内完成整理内务和洗漱,然后拿起书本离开宿舍,跑步至教职工宿舍背后一片芳草地。这个过程大约7分钟,边跑边背书。他在这片相对远离宿舍与教室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读书圣地。这里清晨完全没有人会来,只有下午才会出现三三两两散步的先生,或者学生。

6点30分,他跑步去设在大礼堂舞台侧面的广播室,打开学校的广播。严萧潇入学的第三天就接到通知,被指定为本学期临时学生会宣传委员,负责学校的广播站工作。他没有问理由,也不需要问,心里很清楚无非因为自己是党员,而且有出色的普通话水平。他打开广播室,拿出唱片播放音乐后,会去出售饭菜的窗口打早饭,再回到这里吃早饭。大约20分钟之后,严萧潇推荐的广播员陈千百和谢桂英会先后拿着早饭进来,播放各班级送来的稿件。也有更多时候,由他自己播报学校的通知、决定,以及学校政治部指定的报刊社论。

7点30分,严萧潇关闭广播站,和他们一起去教室早自习。早自习的内容是按照学科要求布置的,一、三、五集体练习汉语拼音,二、四、六个人背诵古文、古诗词。现代汉语对拼音的要求,完全超出了这些大龄大学生的预料。这些“可怜”的川系大青年,几乎都是满口浓郁的方言,就连最好的谢桂英和陈千百,也会在翘舌音与不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L和N,这些发音上含混不清。严萧潇成了全系独一无二的翘首。他准确的发音甚至超过了贵州籍现代汉语的讲师余秀珍。他很自然得到于老师垂青,成了这门课的课代表,而且变成了汉语拼音的老师。每个一三五,他都要轮流到中文系77级甲乙丙,三个班去领读和纠正发音。

8点起,上午四节课开始,11点45分第四节下课。严萧潇要赶在12点之前在去广播室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12点30分结束广播,他回到宿舍午休半小时,然后在13点回到教室读书、复习,准备下午上课。

13点30分开始下午课程,只有两节课,15点以后是自由活动时间。严萧潇会选择赶去图书馆,借阅不能借出去的书籍,然后坐在阅览室里读书。他知道这个时候,更多同学愿意选择去操场活动,或者在校园里散散步,调节一下紧张的脑神经。这个时间段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最清静。两个半小时后,严萧潇带着书本回宿舍放下,然后去广播室。

17点50分,他会再次打开广播,然后去打晚饭。这是广播站工作时间最长的时候,要到20点30分才能结束。严萧潇在自己担任广播任务之外,只能坐在广播室看书。这是学校的规定。他是广播站站长,开机时间不得远离广播站。

20点30分广播站工作结束之后,他回到教室去看书,要一直看到学校规定的最后熄灯时间,深夜1点30分。这个时间到了,学校保卫处会拉断教学楼和宿舍楼的电闸。

从晚饭后开始,大部分同学都会在教室里读书,或者完成作业,只有少数人选择留在宿舍。宿舍里要睡8个同学,只有一张不大的长方形桌子,实在不如去教室更舒适,何况还有更多同学可以展开讨论。也有一些会去阅览室占到一席之地在那里读书。教室里的同学,陆陆续续会在22点后离开,超过23点,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同学了。等超过24点之后,77级甲班的教室通常只会剩下四五个学生,其中就有严萧潇、罗玉国、陈建农和谢桂英。

谢桂英是读书最晚的女生,她一般会再读上30分钟后离开教室。不过,走的时候一定是严萧潇送到女生宿舍。严萧潇把她送到楼下,在折返回教室读书。严萧潇、罗玉国和陈建农在同一个宿舍,自然会同时回到宿舍,摸黑洗漱上床睡觉。

第一个晚上,

这个教室只剩下四个人读书。

谢桂英在离开教室之前,严萧潇主动站起身走过去,低声对她说:“英姐,我送你吧。”

谢桂英笑着摇摇头,也压低声音说:“不用。我在宜宾乡下教书的时候常常要走夜路习惯了。”

严萧潇还是坚持送她一起走出教室。

“那时候,是那时候,这里到女生宿舍要走7分钟,还要经过池塘和一片桂圆林。简淑月她们都是10点半就几个人一起走了。你是女孩,一个人太危险了,还是让我送吧。”

从那次开始,成了两个人一种默契。谢桂英也成为了严萧潇大学期间最亲密的红颜知己。经常一起读书讨论,一起去学校广播站工作。课余时间,也会偶然看见他们一起在校园里散步。只是更多时间,严萧潇还是会分别和罗玉国、陈建农在一起探讨更广泛的领域。

他们都比严萧潇大几岁,又都是老三届高中生,各方面基础显然超过了严萧潇。这是严萧潇愿意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的根本原因。严萧潇特殊的身份背景,以及刻苦好学的精神,也让这两位颇自负的学长刮目相看。罗玉国和陈建农是甲班才华最高,也是最自负的男生。两个人都有已经在高中任课的阅历,只不过一个在国营大厂子弟校,一个在汶川县城而已。可能没有严萧潇夹在中间的话,这两个人会成为争夺全班头几名的对手吧?严萧潇的存在却让他们成了挚友。很多年后谈起,他们两个都会感慨这一点。

除了他们三个,严萧潇还有另外两个挺特别的挚友同学。一个是陈千百。他是江州本地学生,天然具备了江州的本地资源,又是严萧潇推荐进入广播站的广播员,很自然会和严萧潇走近,也曾邀请他去过自己家里。严萧潇通过他开拓了自己在江州的人脉关系。

另一个是王大平。同桌、同铺的特殊性,让王大平把比自己小4岁的严萧潇当做了弟弟去照顾。严萧潇优异的成绩又成了王大平的学习助理。

严萧潇在江州大学如鱼得水生活与学习,各种各样的先天条件不仅让他成为班级和年级的骄子,也成为了全校知名人物,就连学校的老师和校领导都知道这样一个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浪时代||第四十章 书声琅琅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