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汪的日常 16 年终考核

这是7月份入职以来参加的第一次考核,不同于以往的组会,场合更正式,也有许多其他课题组的老师做评委。考核的结果会分等级,被评到末等的人需要调岗或者下调工资,有点末位淘汰的意味。所以,虽然师姐说这个考核主要是看工作量,准备的过程中还是很紧张的。


仔细梳理了入职后的工作,前两个月主要是参加各种实验室或者仪器设备的培训,熟悉实验流程什么的。后面开始各种qPCR,Western Blot去验证可能的分子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再就是免疫荧光染色和小鼠行为学实验。边梳理边在内心感谢每周的组会,要是没有每周组会让自己养成及时整理数据的好习惯,这会可就会像无头苍蝇了。

考核的过程虽说不要求全程在场,但还是去的比较早,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汇报的,想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也想看看他们的这一年都是怎么度过的。不过,旁听的时候心理压力是在逐渐增加的。看着他们思路清晰,对答流利,还有些PPT做的很有趣(孤陋寡闻的科研汪直到看到才知道,PPT还有让图片先变大,全屏展示后又恢复原样的功能),自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经过这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科研基础不扎实。以前的自己只能说是知道和熟悉实验的流程会做实验了,但会做实验与能把实验做好有很大差别。单说qPCR这个实验,以前觉得只要机器不报错(结果里不出现感叹号)数据就能用,看到师姐去做机器校正的时候才知道机器不像我以为的那么可靠,用的管子的型号是否和仪器匹配也对实验有影响。跟同事交流后,才知道设计引物的时候需要跨外显子防止提取RNA时残留基因组DNA存在而影响结果。

至于科研思路什么的,硕士阶段的科研就是老师和师兄师姐们说什么就做什么,很少自己去探索不同的方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验证老师和师兄们定下的计划能不能正常执行。也看文献,却看的很表浅,看看摘要和结论,几乎没有去问过自己,人家的实验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要验证的是怎么样的科学问题。而现在的状态是反过来的,观察到了现象要去找原因,于是就需要在茫茫文献大海里搜寻可能的证据来将自己的故事讲完整

,也要思考为了将故事讲完整,需要做些什么实验来证明。

虽说懂得的道理告诉自己,只跟以前的自己做比较就好,但有时候就是会控制不住去跟人比较。在这样的环境里,看着大家都那么优秀,偶尔会挺自卑的,所以常常会需要找到一些证据去证明自己吧。巧的是,今天在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加油哇,科研汪,未来需要加倍努力呀。

参考链接:

1. PPT的神奇操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332929/answer/619313402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研汪的日常 16 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