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Kubernetes里最核心的概念

为了解决这样多应用联合运行的问题,同时还要不破坏容器的隔离,就需要在容器外面再建立一个“收纳舱”,让多个容器既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够小范围共享网络、存储等资源,而且永远是“绑在一起”的状态。

Pod 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容器正是“豆荚”里那些小小的“豌豆”,你可以在 Pod 的 YAML 里看到,“spec.containers”字段其实是一个数组,里面允许定义多个容器。

因为 Pod 是对容器的“打包”,里面的容器是一个整体,总是能够一起调度、一起运行,绝不会出现分离的情况,而且 Pod 属于 Kubernetes,可以在不触碰下层容器的情况下任意定制修改。所以有了 Pod 这个抽象概念,Kubernetes 在集群级别上管理应用就会“得心应手”了。

Kubernetes 让 Pod 去编排处理容器,然后把 Pod 作为应用调度部署的最小单位,Pod 也因此成为了 Kubernetes 世界里的“原子”(当然这个“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不是铁板一块),基于 Pod 就可以构建出更多更复杂的业务形态了。

Pod:Kubernetes里最核心的概念_第1张图片

 所有的 Kubernetes 资源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依附在 Pod 之上,所有的 Kubernetes 功能都必须通过 Pod 来实现,所以 Pod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 Kubernetes 的核心对象。

我们在使用 Docker 创建容器的时候,可以不给容器起名字,但在 Kubernetes 里,Pod 必须要有一个名字,这也是 Kubernetes 里所有资源对象的一个约定。

“containers”是一个数组,里面的每一个元素又是一个 container 对象,也就是容器。

和 Pod 一样,container 对象也必须要有一个 name 表示名字,然后当然还要有一个 image 字段来说明它使用的镜像,这两个字段是必须要有的,否则 Kubernetes 会报告数据验证错误。

  • ports:列出容器对外暴露的端口,和 Docker 的 -p 参数有点像。
  • imagePullPolicy:指定镜像的拉取策略,可以是 Always/Never/IfNotPresent,一般默认是 IfNotPresent,也就是说只有本地不存在才会远程拉取镜像,可以减少网络消耗。
  • env:定义 Pod 的环境变量,和 Dockerfile 里的 ENV 指令有点类似,但它是运行时指定的,更加灵活可配置。
  • command:定义容器启动时要执行的命令,相当于 Dockerfile 里的 ENTRYPOINT 指令。
  • args:它是 command 运行时的参数,相当于 Dockerfile 里的 CMD 指令,这两个命令和 Docker 的含义不同,要特别注意。

不过 kubectl exec 的命令格式与 Docker 有一点小差异,需要在 Pod 后面加上 --,把 kubectl 的命令与 Shell 命令分隔开,你在用的时候需要小心一些:

kubectl exec -it ngx-pod -- sh

Pod 屏蔽了容器的一些底层细节,同时又具有足够的控制管理能力,比起容器的“细粒度”、虚拟机的“粗粒度”,Pod 可以说是“中粒度”,灵活又轻便,非常适合在云计算领域作为应用调度的基本单元,因而成为了 Kubernetes 世界里构建一切业务的“原子”。

此文章为7月Day12学习笔记,内容来源于极客时间《Kubernetes入门实战课》,推荐该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K8S,kubernetes,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