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挖坑,不挖坑

不管是已经参加工作,还是仍然在读书,在接手别人的工作时,多多少少会踩到一些坑。这个坑,可能是无意挖的,也可能是有意挖的。

无意是说考虑的不全面,漏掉了一些方面,导致一些场景下的问题;有意是指明知道方案有缺陷,甚至是重大缺陷,依然那么去做,或者故意给后人留些彩蛋。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人也不能考虑到方方面面,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我们可能处于前人挖的坑里,只能去填坑。填的过程中还可能继续挖坑,可能挖的更深,也可能是挖的宽一些,填的浅一些。

考虑不周如果是能力导致的,那么在设计方案时就应该多咨询周围懂行的人。如果不敢正视自己的能力及自己的方案,对于别人给出的建议又是排斥的态度,那么真的就是刻意挖坑了。挖坑容易,但是后来的人填坑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人第一印象可能觉得是一个很小的坑,很容易填,跳进去后发现原来是深不见底。

如果在设计方案时,明知道方案有缺陷或者是重大缺陷,在外部因素(赶工期,先推出占领市场或者是先向外界证明有该功能)的影响下,就匆匆忙忙定稿,然后实施。这种是最可怕的,故意挖的坑,后续填坑还不知道要用掉多少人力物力呢。这种坑,一般填起来都很难,如果容易,之前设计方案时可能就进行考虑了。但是由于受限于短期利益,往往会牺牲长远的利益:后续可能要发费好几倍的代价来兼容之前的方案。如果能在方案设计时将可以预料到的问题一一考虑进去,从长远来看,成本更低。

为了填前人的坑,后续的方案要一直兼容之前的方案,毕竟产品已经出去了。这种情况对于API型中间件来说尤为麻烦。为了兼容,不得不打很多让人难堪的补丁。你明知这么做对于后续维护的人很不友好,甚至麻烦不断,但是鉴于已有框架及已有方案的限制,你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后来,你自己都不愿意看自己的兼容方案。负责任的人,可能会在代码中添加详细的注释以说明具体情况,对于容易挖坑的地方也尽量避免。比较随意的人可能为了解决问题不择手段,只管他将问题解决,根本不愿意从长远出发,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就给后人挖下了无数威力无穷、惊喜连连的坑。

一直在坑中挣扎,人力物力都被浪费了,心也会疲惫。这种情况无疑会极大的降低效率及增加成本。本来一个人可以做好的事,没有好好进行方案设计及实现,导致最后要好多人反反复复去收拾烂摊子,这些都是严重的浪费。宁可慢一些,设计的更完善些,实现的更好些,将成本降下去,将力用在刀刃上,这样个人也会更有价值感。

不断反思自己挖的坑,不断从别人挖的坑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使得挖的坑更小些、更浅些,逐渐减少挖坑的数量,最后不挖坑。

少挖坑,不挖坑,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能力需要在做事中锻炼和提高,但是态度一定要端正:尽量不要给后人留坑,多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

扫描二维码,关注“清远的梦呓”公众号,手机端查看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挖坑,不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