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要的工作!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读好它、用好它,找到我们命中注定的工作,那就会有“没有一天觉得是在工作”的美妙感觉。这本书就是《这才是我要的工作》:

我喜欢书名,以及它上面的 Slogon :这个世界有的事不缺你做,有的事非你不可。我们想要找的,就是“非你不可”的工作。

我通读了《这才是我要的工作》,观照我自己当下的状态,多次会心一笑——因为它又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接下来我们从理想职业的定义、发现理想工作的工具、行动清单三个方面摘要解读。

“快乐-金钱-心流”模型定义理想职业

大部分人都想找一份能带来快乐和金钱的工作,过上平衡的生活。我们都想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想要学以致用,并且希望不要在爱好或金钱方面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都想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为此,作者提出了“快乐-金钱-心流”模型,来说明什么是我们命中注定的工作:

  • 快乐:让我们开心的事
  • 金钱:经济上可行的事
  • 心流:能最大限度提升我们独特技能的事

作者还画了一张图:

快乐、金钱、心流三环交叉出的位置,就是“职场赢家”!

大家可以对照着这张图来看看自己是什么状态,然后可以找到自己缺哪个部分,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进入“职场赢家”的区域。

岔开说一句,想真正理解“心流”,请研读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著的《心流》一书,也可以☞ 戳这里,领取樊登读书会30天VIP,免费听樊登老师对《心流》一书的解读。

工作内容,即我们做什么,往往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比如“写归纳总结类的干货文章”就会让我快乐,比如“寻找软件Bug”会让有些测试工程师快乐,比如“与商家砍价”会让有些买手快乐……所以,快乐这个维度,更多的要在工作内容上下功夫,靠“选择-实践-体验”的循环不断去靠近。

工作环境与快乐和心流的关系也很大。这是因为,只有在能保障你基本舒适度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你才可能快乐。反过来,如果工作环境处处让你感到别扭,那你就失去了快乐的基础。

作者给出了规划工作环境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 日程弹性:我们都想要一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也想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选择喜欢的工作方式。
  • 报告及问责制度:你的工作会被考核,你需要了解自己喜欢的“考核”方式。
  • 社交环境:在哪儿做、怎么做以及和谁共事非常重要。
  • 贡献感:你做的事情,要让自己觉得有意义或比较重要。
  • 协作机制:你是独立工作、与他人合作,还是有时独立工作有时团队协作?
  • 可交付成果或工作衡量标准:这里指的是你的产出,或如何衡量自己的工作。
  • 安全感:关于金钱,月薪、年收入、福利、社保、公积金,工作和薪水的稳定性等等。
  • 无形效益:指你因这份特别的工作而获得的任何东西。比如免费的咖啡、自由出入政府大楼的资格……

你在找工作时,有考虑这么细致吗?

寻找理想职业的利器

寻找命中注定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为我们提供了一组很棒的工具。

1) 重大决策的两个原则

大部分职业和人生际遇,甚至只是值得一试的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你要想尝试改变,就要做选择,此时请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1. 识别危险。知道要发生什么能给你前进的信心,请列出所有可能因潜在的变故、风险或机遇而出错的事情。
  2. 不要因为担心错失良机而做决策。我们往往会基于担心或稀缺感做出决策。比如你参加了 50 场面试,都没收到录用通知,然后在第 51 次面试之后,接到了录用电话,即便条件不理想,你也可能同意,并且可能是马上同意。因为你担心再没有机会了。

2)制定B计划的“如果……那么”方法

在做决策时,要有后备计划。你要执行的是 A 计划,但万一 A 不成了,还要有 B 计划……这个后备计划可以一直到 Z 。

“如果……那么”方法就是用来制订后备计划的。

如果某一特定操作为真,那么另一个操作会被执行。这种“if-else-”的逻辑,我们程序员最熟悉啦。这种逻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演绎推理的基础。

当我们要采取一项有潜在风险的行动时,可以坐下来写出自己的“如果……那么”公式。比如我在开启自由职业之前,是这么写的:

  • 如果写书赚不到维持生活的钱,那么就尝试做在线课程;
  • 如果做在线课程赚不到维持生活的钱,那么就尝试做线下培训或企业内训;
  • 如果做培训赚不到维持生活的钱,那么就接软件项目
  • ……

写出一系列的“如果……那么”语句,你就可以整理出下面的行动方案:

目标:为自己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养活自己

  • A 计划:写书
  • B 计划:线上课程
  • C 计划:线下培训
  • D 计划:企业内训
  • E 计划:承接软件项目
  • ……
  • Z 计划:到某家公司上班

3) 提高正确的技能

技能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两大类。

硬技能是指在专业领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技术性技能。比如软件开发领域,“使用C++进行驱动编程”就是一种硬技能。

硬技能对你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受限于工作环境,不大容易迁移,所以某种硬技能往往不是大多数人都会去学的东西。

与硬技能相对,还有一些技能应用更广泛、普遍,无论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它们都可以帮助你,比如写作、游泳、谈判、演讲、反馈、激励等等,这类技能,我们称之为“软技能”。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要优先提高硬技能,因为你搞定工作必须要用它,你得有足够的硬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硬技能可以让你做到优秀,但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软技能,你才能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才能打开更多的机会之门。

总而言之:

  • 只有边缘技能的专业人员:未来不需要
  • 硬技能强但社交能力差的专业人员:未来短期需要,但长期未必有价值
  • 硬技能和社交能力都很强的专业人员:未来不可或缺

4)每年“辞职”一次

当你停滞不前或只是不确定当前工作是否为最佳选择时,有个办法:每年,在你选定的那一天,自行决定该辞职了。当然,你不一定是真的辞职,只是用“辞职”这个形式,让自己做出必要的改变。

你可以用下面这份声明草稿来对自己做出承诺:

每年 XXXX 日,我将辞职。届时我将评估继续坚持一年对我来说是否为最好的选择。如果是,我将坚定信心、付出一切;如果不是,我就会立刻开始寻找更好的事情。

评估时,可以使用“程序视界”公众号推荐的《远见》一书中的职业价值评估表格。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讲怎么用,参考——“职业价值评估:用一张表格说明一切”。

5)发现你最有市场的技能

当你不确定你想要的是什么时,当你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能带给你快乐、心流和高收入的工作时,每天与你交谈的人可以帮你找到它。

你可以观察你的收件箱、微信、QQ,或者回顾你与身边人的对话、电话,如果你仔细观察,可能就会发现人们会反复向你征询某些类型的建议。无论是书籍和电影推荐、投资建议,还是你对最新上市的小玩意儿的看法,人们从你那里征求的意见是一个重要提示,告诉你你的哪项技能和专长最抢手,从而最可能有市场。

如果没能从这种方式中发现什么,还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 当你在学校或公司被分到一个小组完成一项任务时,你的角色通常是什么?你是天生的发言人、细节关注者、记录员,还是别的角色?
  • 你喜欢教别人或告诉别人做什么吗?教学不必在教室中进行,教学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关键在于你喜欢用什么方式和别人分享。
  •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的孩子们会让你帮忙做什么?

注意,我们越专注于解决他人的问题,就越会成功。我们要努力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解决专家。

6)百人项目

百人项目是一个实验,指的是与 100 个普通人交谈,了解他们的问题,用自己的技能帮他们找到解决方案。

百人项目能够帮助你弄清楚你的哪项技能和天赋最有价值,甚至可以测试出你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会有多大需求。

遵循下面的步骤来创建自己的百人项目:

  1. 列出你能帮忙解决的5个问题
  2. 敲定你的15分钟百人谈话项目名称
  3. 为你的谈话创建一个简短的描述及目标
  4. 创建一个方便快捷的注册流程,然后邀请人们注册
  5. 打电话
  6. 通话之后一定要跟进

每一步都有更详尽的解释,请参考《这才是我要的工作》P81 ~ P83 。

作者说,为获得最佳效果,请重复100次。o(╥﹏╥)o

7)扩大选择范围,然后限制选项

当你面临艰难的职业选择时,有个方法万无一失,尤其在事业初期乃至以后你打算重新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先扩大选择范围,然后限制选项。

首先列出尽可能多的选项,形成包含如下选择的清单:

  • 继续做现在的事
  • 与雇主协商改变职位、职责或日程安排
  • 在相同领域找一份新工作
  • 在完全不同的领域找一份新工作
  • 回到学校或参加培训去学一项新技能
  • 开始做副业
  • 和朋友一起经商
  • 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起乘游艇巡游地中海

根据你所处的人生阶段,清单内的选项会大大不同。

有了清单之后,可以用“快乐-金钱-心流”模型排除一些选项。这么做:

  1. 首先,排除那些不能带给你快乐的想法
  2. 其次,排除那些没有创收潜力的想法
  3. 最后,排除那些你不是特别擅长或你使用的技能并不独特的想法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但找到你的理想职业不在于你能做什么,而在于你应该做什么。

这里还提到了沃伦·巴菲特的“5个人生目标”法:

  1. 首先,列出你一生中想做的25件事
  2. 然后,从列表中圈出最想做的5件事。要慎重选择!
  3. 放弃其余的20件事,只做和那5件事相关的工作。

8)创建一份来自未来的简历

如果你无法找到快乐、金钱和心流的独特组合,就花几分钟想想你希望几年后你的简历看起来是什么样。作者将这成为“来自未来的简历”。

当你憧憬想象中的未来时,就可以利用当下采取行动,让梦想成真。

邹小强的《只管去做》中“写给5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也是类似的做法。

《远见》中的职场路径向导工具,也是类似的。

行动清单

作者用将近二分之一的篇幅讨论了如下行动:

  • 开创副业
  • 建立属于你的公司
  • 自我雇佣
  • 做个 DIY 明星
  • 开启斜杠人生
  • 学会放弃

这里只介绍开创副业和学会放弃这两部分,其他的请去看书哇。

1)开创副业

2014 年我还在上班,出版了第一本书《Qt on Android核心编程》,拿到第一笔版税时,特别开心,感觉很棒——有成就感,还有钱!

这就是副业给我们的感觉!

常见的有 5 种副业可以选择。

  • 卖东西

可以卖别人的货,衣服、土特产、美妆类,平台很多,淘宝、微信、大V店……想卖,总是有地方适合你的。

也可以卖自己的货,比如你自己的书、课、手工艺品……

  • 提供咨询服务

我从 2015 年开始,通过在行App提供与程序员的职业规划相关的咨询服务(在行App内搜索“安晓辉”可以找到我哦)。

咨询的种类很多,我有个同事,特别会在淘宝买东西,总是能花比别人少的钱买到同样或更好的东西,这样的本领,就可以转化为咨询,既帮助别人,又能挣点咨询费哦。记住,只要是你擅长同时对别人有价值的,都可以变成咨询服务。

  • 联盟营销

这个指的是代表别人出售东西并从中挣钱(赚取佣金)。托国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机会很多。

荔枝微课这个平台,就有大量的课程,支持“卖课赚佣金”这种形式。

类似的,GitChat ,千聊,喜马拉雅,腾讯课堂,都有这种方式。

  • 作为服务提供者加入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给我们了很多机会……

比如你有车,就可以注册滴滴顺风车,上下班路上捎个人,赚个油费。我做过一段时间,后来被我老婆叫停了,因为没有那么“顺”的顾客,你总要绕一点点路……

比如你有房子,可以加入 Airbnb 或者国内的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等。

比如你有体力和时间,可以注册到 UU跑腿或人人跑腿上,帮人买东西、送东西……

  • 持有数字资产

介个,类似各种基于区块链的币,就是数字资产,不过币圈太乱,容易出问题,不说也罢。

2)何时该放弃,何时该坚持

想分辨一件事何时该放弃何时该坚持,是非常困难的事,但作者提供了 4 个清晰的策略可以让你增加优势。

  1. 风险很低时,迅速改变或放弃。比如大一时换专业,风险就很低;比如刚工作一两年换行业或职能,风险就比较低……
  2. 克服你的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比如你比喜欢当下的工作啦,想要换,可是又因为担心失去马上可能会有的加薪、升职的机会而犹豫不决。我写过一篇“最懂选择的人用这4种策略避免纠结”,可以看看。
  3. 尽可能忽略沉没成本。这一点太重要啦!太重要啦!太重要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举个排队买旅游门票的例子,你在A窗口排了30分钟,前面还有10个人,这时忽然新开了一个Z窗口,一个人没有,你去不去Z窗口?大部分人都会迅速跑过去,因为Z会更快达成“买票”这个目的。这种选择就忽略了你花在A窗口的30分钟沉默成本。然而放到职业上,我们往往会因为沉没成本而固守在毫无希望只剩假稳定及真煎熬的当前工作上,难以做出改变。你已经投入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选择能够更好的走向你的理想职业!
  4. 用两个问题的答案来引导你做出决定。这两个问题是“进展顺利吗?”、“你还喜欢吗?”。请在这两个问题上忠于自己,这样,从长远来看,你将会成功得多。作者画了张图,简洁明了,我贴到下面给大家看。
image

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快乐-金钱-心流”模型为我们指明了寻找命中注定的工作的方向,然而改变依然是很困难的事。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稳定的惯性”,害怕损失,哪怕是只能“勉强活着”的所谓稳定,也会让我们在做出改变时产生“万一那么做之后连这点稳定也没了怎么办”的想法,进而导致选择固守在泥沼之中无望的挣扎,因为我们习惯了“挣扎一下就能多活一会儿”。

在我们坐而论道时,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是零,当我们起而行之时,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会因为我们去做而迅速接近 100% 。

多去尝试,多给自己一点可能性,未来会更美好。


相关阅读:

  • 最懂选择的人用这4种策略避免纠结
  • 只管去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才是我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