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养,是父母摆脱自己的成长轨迹。

育儿的最高境界,不是改变或纠正某个具体的行为,最主要的是为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奠定好精神基础。

我们都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养育孩子方面,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独立特征的灵魂。

我们时不时都会用自己的成长模式,用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不经意的拿来教育孩子,因为那是最省力最熟悉的行为。尽管很多时候你会意识到这种方式是在重走老路,而且很多行为习惯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还是控制不了自己,不经意的就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最近这段时间,小A常常跟同事出去约饭。回来的时候,她3岁的儿子就问她:“妈妈你去哪里啦?你是不是去外面吃大餐啦?”小A看到儿子小眼神里面的渴望,知道他很想跟自己一起去。

于是她跟孩子说:“是的呀,妈妈是跟阿姨她们出去吃饭了。”然后她儿子就说:“那下次你去的话,要带我一起去呀。”她爽快地答应了儿子说:“好啊,那妈妈下次带你去。”这是第一次,她跟儿子谈论这个问题。

不久,同事又约她出去吃饭,因为是下班后直接从公司出发,所以她并没有带上儿子一起去。吃完饭回到家的时候,她儿子又眼巴巴的问“妈妈你是不是又去外面吃饭了呀?你怎么都没带我去呢?”说完用渴望又带点失望的眼神看着她,当她看到儿子仰起来的小脸,小A突然就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而她随便答应儿子又随意失信的样子,正是当年她父亲的模样!

小时候的小A就是因为父亲常常会跟她说:“你只要帮妈妈把家务干好了,作业做好了,下一次我就会带你去镇上,我带你去上街,买好吃的,买新衣服,买好玩的给你!”小A当时信以为真,所以干活特别卖力,将所有的任务都认真去完成了,然后满心期盼她的爸爸会兑现承诺,等着下一次她会坐上了爸爸的自行车,跟他一起去镇上。

但结果是,她的父亲从来都没有带她去过!每一次她看到自己的爸爸骑着自行车,风一般的离家而去,却似乎把她给忘了。她只能站在家门口的门槛上看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然后特别委屈地默默抹眼泪,直到父亲的背影消失。这种失望难受的感觉,直到她成年以后,依然在心里面特别强烈。

而成人后的小A,遇到别人向她承诺的时候,她总是不确定别人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的。到了拍拖结婚的时候,她的亲密爱人给她承诺时,她的反应竟然是嗤之以鼻。

现在自己当了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她轻车熟路地沿用了父亲当年对她的养育模式。而儿子的不满让她觉醒,知道自己一定要调整过来,不能再沿用父亲当年的那一套来对待自己的儿子了。

她意识到,自己随口答应孩子的事情,孩子就真的当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父母就得兑现承诺,而不是敷衍孩子。如果实在是带不了他去,就不能随便答应孩子或要明确告诉孩子原因是什么,“我可以怎么样来补偿你,而且就算妈妈没带你去,妈妈也很爱你。”

要成为觉醒的父母,意味着我们在同儿女的互动中要勤于自问:我是否在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我是否受到过去经历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不经意间就继承了父母的教养模式,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从家庭背景中继承了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是因为我们继承了一种情感“签名”,在我们的角色意识和情感特征的背后,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情感烙印,这是由于在幼儿时期,我们的自我意识尚未发展起来,自我防卫机制也没形成,所以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我们会积极的同父母的情绪状态相互作用,吸收他们的情感烙印,直到将它们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烙印,除非到了生命的某个阶段,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能量来源于父母,否则我们注定会将这种烙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想想看,你的哪些行为,以及思想模式,是继承了父母的,而今天你还在用它对你的孩子进行影响,也许内观自己你就会发现。

小C2岁半的女儿白天由爷爷奶奶带,她要到晚上下班后才能陪伴孩子,而陪伴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小C想陪女儿睡的时候,孩子并不买账,跟她嚷嚷她要跟爷爷奶奶一起睡。小C知道孩子跟老人家睡并不好,所以坚决让孩子留在自己的房间,于是起了争执。

看着女儿杀猪般的嚎叫与坚决,小C很着急却又无奈,孩子毕竟跟自己不亲啊。她只得跟孩子说:“你如果一定要跟爷爷奶奶睡,不想要妈妈陪,那我每天就不回来了,因为妈妈回来你都不要妈妈啊!”果然,女儿不闹了,但还是嘟嘟囔囔小声地说“我要跟奶奶睡……”孩子好不容易睡着了,却心有不甘。

小C想了想,自己为什么要跟老人家争夺陪孩子的睡觉的权利呢?她感到很可笑似乎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妥。

第二天晚上,她在给女儿读睡前故事的时候,就问她:“你待会是跟妈妈睡还是跟奶奶睡?”女儿很爽快的说:“跟妈妈睡。”小C很诧异:“为什么呀?”女儿说:“因为我跟奶奶睡,怕我睡着之后,你就走了呀。”小C心中一惊,这正是小时候妈妈要挟过自己的话!妈妈常常跟她说:“你要是不乖,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成绩不好,你不要读书了!”“你要是……就……”

她回忆自己的父母给了太多类似的威胁,以至于自己一直缺乏安全感。她从小表现出来的乖巧懂事,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通过威胁培养出来的。

于是她马上跟女儿说:“宝贝,你想跟谁睡,你就跟谁睡,妈妈不强求你了。你去跟奶奶睡,妈妈也不会走掉,就算妈妈走,也会带上你,妈妈很爱你!”

女儿瞬间放松下来并且非常开心地搂着她说:“妈妈,我也爱你,我就要跟你睡。”

有太多诸如此类的细节,比如很多父母信奉棍棒教育,因为自己从小就是被父母这样教的。有些孩子爱说谎或者喜欢胡说八道,父母都要找找自己的原因。

也许你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所谓的成年儿童,无法同真实的自我相互吻合,比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父母同他们的本真是割裂开来的,那么当我们凝视着他们的脸,希望能看到自己的真实映像,事实上只能看到空洞的瞪视或是同我们无关的情绪,因为我们从父母眼中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反应,所以我们也就感受不到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明白,孩子不仅会看到我们怎样处理和应对生活,而且会把我们的为人处事之道看作意义丰富的参考,我们的过去会在当下重现,我们的每一个当下也会延续到孩子,我们有多大能力摆脱过去的阴影,就能替未来争取多少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的教养,是父母摆脱自己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