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习第90天

13·27 【原文】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 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好喝,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饥饿与口渴的害啊。难道只有口与腹会有饥渴的害?人心也有这一类的损害。人们能够让自己的心不要受到饥渴之类的损害,那么就不会以赶不上别人为忧虑了。”




13·28 【原文_】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①。”

译文:

孟子说:“柳下惠不会因为做了大官,就改变他的操守。”

【注】①介:耿介的操守。




13·29 【原文】孟子曰:“有为者辟(pì)若掘井①,掘井九轫(rèn)而不及泉②,犹为弃井也。”

译文:

孟子说:“有所作为的人就像挖一口井,挖到六七丈深还没有出现泉水,仍然是一口废井。”

【注】①辟:同“譬”。

②轫:同“仞”,七尺曰仞。轫(仞):七尺为一仞,九仞大约六七丈。




13·30 【原文】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译文:

孟子说:“尧、舜是顺着本性去实行仁义的,商汤、周武王是靠着修身去实行仁义的,五霸是利用假借去实行仁义的。假借久了而不归还,怎么知道他们是没有仁义的呢?”




13·31 【原文】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①。’放大(tài)甲于桐,民大悦。大甲贤,又反之②,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译文:

公孙丑说:“伊尹说:‘我不亲近违逆仁义的人’,因此把太甲放逐到桐邑,百姓非常高兴。太甲变好了,又让他回来即位,百姓也非常高兴。贤者作为臣下,君主不好时,本来就可以将他放逐吗?”

孟子说:“有伊尹那样的心思,就可以;没有伊尹那样的心思,就是篡位了。”

【注】①狎:亲近而不庄重。

②反:同“返”。




今日学习:

1、被遗落的圣人:柳下惠

孟子曾经说过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意思是说:柳下惠不以坏君主为羞耻,也不以官职低为卑下。

在这一篇里,孟子又提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三公,是君主以下的最高官职,算是身为臣子的顶端。介可以理解为“操守”,朱熹的《孟子集注》将之解释为“分辨”,赵岐的《孟子章句》则解释为“大”。这三种解释有相通之处。懂得分辨大小,找出核心的、重要的东西并坚持,就是有操守的人。孟子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不管官有多大,柳下惠的操守都不会改变。

如果说前文是在说柳下惠灵活柔软、不拘小节,那这里就是在替柳下惠亮出他的风骨。有血肉、有筋骨,一个鲜活的人就跃然纸上了。也难怪孔子认为他是被遗落的圣人,孟子则称之为“和圣”。

2、不要说“我做了多少事”,要说“我做成了多少事”

挖井的人不会以挖掘深度为目的,只会以能否挖出泉水为目标。如果这个地方就是要挖50米深才能出水,那就花时间去挖;如果这个地方就算挖上100米也出不了水,那同样挖50米,就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职场上也是如此。比工龄、比努力、比加班时长,都没有比业绩来得硬气。花同样的时间,有的项目有一半的几率会成功,有的项目是反商业逻辑的自嗨,你选哪个?

在闷头打磨细节之前,一定要通过广泛学习来丰富自己的见识、提高全局判断的能力。

能干活的人很多,能成事的人却不多。物以稀为贵,总是后者更值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学习第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