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有些困难容易解决,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能够应对了,有些困难也许会一次又一次掉进去,为什么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呢?
这时候就要反思我们的思维方式,很有可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中,讲了三种常见的思维陷阱,了解、认识它们有助于我们避开生活中各种困境。
第一种:单一化思维陷阱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悬崖有一个养鸡场,有一天养鸡场里的鸡看到山崖下竖起了一块巨大的招牌,上面写道:“如果你不飞,怎么知道你是不是一只雄鹰?”看到这块牌子,很多鸡觉得讲得有道理:“对啊,如果不试一试,我怎么知道我会不会是一只雄鹰呢?”于是它们走到悬崖边,一跃而下,想要展翅翱翔。
但结果你大概也猜到了,这些“试飞”的鸡最后落到了悬崖下面,成为了一头狼的美餐。不错,悬崖下那块招牌,就是这只狼竖起来的。
有人开玩笑讲,这个笑话说明,大部分鸡汤都是狼炖的。
在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其实有很多,比如有人讲,你不去试试炒股,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股神?或者你不试试创业,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下一个马云?
这样的鸡汤听上去很是鼓舞人心,其实它有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
这个句式讲“你不做A就不知道B”,在逻辑上等价于“你必须做A才能知道B”,也就是说,狼竖起来的这块招牌其实是构造了一个假逻辑:“必须通过飞才能检验自己是不是鹰。”然而要检验鸡是不是鹰,其实有很多种安全的方法。
狼的狡猾之处在于,它把两件不同的事情——“能不能飞”和“是不是鹰”,简单地等同起来了。
当然,如果山上的鸡懂得认知开放的重要性,懂得独立思考,在做出危险的决定之前,先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就不会被狼的陷阱绕进去。最危险的就是接受了狼的逻辑之后,一头扎进单一化思维的怪圈里出不来,认定只有这样才是对的。
第二种:沉没成本的陷阱
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种现象
比如张三找工作,拿到了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第一家公司他过五关斩六将,先后面了四五轮才拿到录用机会;第二家公司很轻松就通过了。两家公司开出的条件可能差不多,张三会去哪一家呢?
大概率张三会去第一家,而且还会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因为觉得来之不易。
实际上,这两份工作对于张三的真正价值,和他是如何进入公司的,很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人在心理上总会把“获取难度”和“事物的价值”挂钩。
在个人的角度上,很多人会因为觉得“当初进这家公司不容易”,即使后来发现岗位不适合,工作不喜欢,也舍不得放弃。实际上外面更好的工作有得是,而很多人就这样在纠结中荒废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如果你知道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就知道上面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在提高你的沉没成本;而在理性的决策中,是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的。如果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容易被这种陷阱绕住了。
第三种:承诺升级的陷阱
很多人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除了觉得来之不易之外,还有一大类原因就是得到了一些未来升级的承诺。
比如张三可能得到过领导的鼓励,说“小张,好好干,将来就看你了”;同事被提拔之后领导可能也会讲,“你们看小李,刚来三年就被提拔了,大家好好干,将来都有机会”。接下来,张三每前进一步,都会得到一些肯定和鼓励,他很容易把这些当成是对于未来的承诺,而这里面就藏着陷阱。
这种不断前进、得到肯定、憧憬未来的过程中,除了沉没成本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有些情况下,离目标越近其实阻力越大。
假设未来承诺给你的那个目标是100%,当你达到90%的时候,多半会觉得只差一点点了,再坚持努力一下就好,但实际情况却可能不是这样。
谷歌有一道这样的面试题:
一家餐厅搞了一个收集十二生肖卡的活动,每天随机派发一种生肖的卡片,只要在餐厅吃饭,结账后就能得到当天的卡片。如果凑齐了全部12种生肖卡片,就能获得一次免单。问要获得一次免单机会要花多少天,这个数学期望是多少?
答案大约要37天。
之所以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要获得1张新卡片很容易,比如第一天你是100%获得1张新卡片;但越往后你获得新卡片的概率就会越低,比如当你收集到11张卡片之后,来餐厅吃一次饭,获得新卡片的概率只有1/12,需要很多天才能拿到最后一张,甚至比你前面获得六七张新卡片的天数总和还要长。
可是人的心理却正好相反,手上的卡越多,他越觉得自己集齐所有的卡片是很快的事情了。这就是承诺升级陷阱误导人的地方,手握8张卡的人觉得自己比当初手握3张卡的时候获得了更多的承诺,离目标已经很近了。结果,很多人一辈子就这样被牵着鼻子走了。
有些事情,是该坚持的,有些则未必。重要的是,不论是过去的沉没成本,还是不断得到的对未来的承诺,和那个目标本身的价值都没有关系,也不应该影响你要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