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与假我

学校招聘,多次面试中,当我们的评委问道:“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几乎每一个应聘者都会回答一个“标准”答案:“非常喜欢,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教师。”

有的人说和做是统一的,有的人说和做是分离的,有的人其实是懵懂地还没有认清自己。大浪淘沙,我们尽可能地留下那些让我们感受更真实的年轻人。

从教十六年,年复一年中,新教师变成老教师,新鲜血液也不断输入,但不可否认的,周围很多教师在岁月的消磨中慢慢地迷茫起来了,甚至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到,“我们灰心、泄气,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是每天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确实如此,我们需要面对领导的检阅,我们需要迎接同事的对比,我们需要学生的认同,我们需要家长的配合。内行的外行的都开始了评头论足,这个时候,我们是否有勇气长时间的面对,就成了成长的分水岭。

于是,身边就出现了三种教师。

第一种:撞钟式教师。因为生计走上教师岗位,后期没有自我成长愿望或者自我成长愿望不强烈,每天三点一线的游走在教室、办公室、家之间,几十年如一日。

这类教师往往是带着“鹦鹉”上课,将课本文字用语音复述出来。学舌技能好的,复述的多一些。学舌技能差的,复述的少一些。戴着“假我”的面具,做着知识的搬运工。

第二类:戏精式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一定的认同,后期自我成长愿望也很强烈,在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技能中穿梭着,希望通过某一种杠杆撬动自己飞跃成为新贵。

这类教师总体是勤奋好学的,也是聪明的。深知教学是一种公众性的活动,为了减少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努力扮演着教师这一角色。紧随掌握话语权专家的步伐,扭曲着自己的自我认同和完整,承受着自我解体的痛苦,模仿着导师的教学模式,陷入一种以“脱离我们的自我”为代价,将我们带入“真实”世界的“客观”认识途径中。他们不是自己,而是角色。

第三类:灵魂式教师。进入行业时更多的是兴趣驱使,有少部分是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自我成长愿望强烈。既有投身教学的热情,也有探问自我心灵的勇气。

这类教师基本都经过了自我探索,了解自我的个性,寻求学科和自我相遇的过程。他们也深谙暴露自我的危险,也会开启自我保护系统,但更注重职业生涯的快乐幸福。

这类教师是真实的,他们更接近帕尔默先生笔下的教师,他们也掌握技巧,但更关注学生的灵魂。在他们的教学中,“更多地了解自我独特性,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利用教学技巧将自我天资更好地表现出来,从而产生最优秀的教学”。

教师职业是特殊的,它永远不可能具有私人性和私密性,“教学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合”。公开就意味着无法改变被公众评论的命运,那么,对无法改变的事情进行叫嚣,一定是白费力气。反正要费力气,不如将为难自己的力气用来改善自己。除了抱怨和等待,我们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找回对改变我们教学和生活的内部力量的信念。

帕尔默先生说:“师生就是源远流长共舞的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它每天都给我们提供重返舞池的机会。”也许,今天你还在舞池中迷茫,不要紧,因为舞池天天都在,你一定会用真我跳出曼妙的舞姿。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我与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