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1 | 第六十二篇:深度思考的方法

今天看了平井孝至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即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学到了一个新名词:系统动力学。即不深入分析事物的每个要素,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分析。书里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苹果如果深入到细微的要素只是一连串化学符号,对于想要吃它的人来说这些化学符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吃了这个苹果可以提供多少能量,可以带来那些营养素,对身体会有什么好处等等。

系统动力学通过两大要素,来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两大要素即模型动力机制

所谓模型是指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所谓动力机制,是以长远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机会出现怎样的模式。

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模型:
比如孩子买了很多书之后,学习成绩提高了。如果简单的把“买书→成绩提高”联系起来,就忽略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买书→孩子参考书学习→成绩提高”

动力机制: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延长1小时,孩子的成绩就能提高1分。顺着这个逻辑,学习时间延长2小时,成绩就能提高2分。但如果是学习10小时呢?可能反而会造成成绩的下降,因为过长的学习时间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挫败的感觉。

这本书介绍的深度思考的过程,分为以下四步:建立模型→解读动力机制→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

虽然这本书是专门写给职场人士的指导书,但对于任何人来说多动动脑子总没有坏处,毕竟脑子是一个用进废退的器官。在书的最后,作者还提供了几个平时可以用来进行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几条个人感觉还是值得一试的。

比如:
1.多思考,脱离零和游戏。**我们常常本能的陷入非对即错的思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争个你死我活,可以思考下是不是还有双赢的方法?
2.让思维“可视化”。在思考的时候多使用纸笔,把脑子里想的写下来,思路会更清晰,而且也利于不断完善模型。
3. 用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碰撞。碰撞可以实现技巧上质的提升。
4. 磨练历史观。多了解、阅读、思考历史,历史总是不断轮回,虽然科技会进步,但人性和促使历史运动的动力总是相同的。
5. 解决无解的问题。其实还是多思考,即便想不出来,通过思考扩展阅读,也是拓宽思路的一种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61 | 第六十二篇:深度思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