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并不都是完美无暇的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并不都是完美无暇的

         卢晓倩 李士金 陈冉 陈鹏 刘裕琦 吴丽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云:“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秦汉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二段。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2]当时根本不存在袁编所云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秦王朝实行的不仅仅是“文化专制政策”,游编云:在箝制思想、摧残文化和刑法统治之下,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大体不错。袁编文学史集中了全国最著名的文科高校的著名专家编写,出现了很多问题,出现许多常识性错误,这并不意味着专家水平差,而是有复杂因素,体现这个时代学术研究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张富春撰文指出袁编:一、引文讹误或欠妥;二、叙述前后不一;三、用字或标点显误。[3]

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

还记得那一次我们班就十几个人上课,我们十几个人在一起讨论红楼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以前不喜欢看红楼梦,那节课后我们宿舍人就开始迷上红楼梦,经常谈论里面的人物,我还是对史湘云这个人很感兴趣,我觉得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史湘云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一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虽然大学语文课很快要结课了,但是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上老师您的课,一起讨论语文。(美术学院1301班陈冉学号081303001)《大学语文》课在我看来是除专业课以外,与我们学习衔接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我对语文的热爱。李老师的文学水平是极高的,他矫正了我们多年以来的错误思想,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并不都是完美无暇的,哪怕是其生活作风也并不名副其实,而一些名牌大学的权威教授,恐怕也深陷名利场,不再那么用心做学问了。我们访问了他的博客,并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了他的一部著作《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因其博大精深,因而有些方面显得难以理解,但李老师的思想已准确的传达给了我们,让我们深有感触。《大学语文》更像是一门艺术课,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明白了如何用艺术的眼光来学习语文。我们从他的身上更多的学习到的是学习方法,而非把课本内容放在第一位。给一个穷人一笔钱,不如教他赚钱的方法。这便是我对李老师授课的认识,这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产生影响。感谢李士金老师,给我们的《大学语文》课以充实的过程、完美的句点。(美术学院1301陈鹏081305001)本学期在李士金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了大学语文的学习,共分为九个单元:乡土与自然;信仰与幸福;仁爱与敬畏;怀旧与感恩;励志与修身;苦难与梦想;优雅与闲适;科学与艺术;审美与时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书本上的文章只能代表作者的意志,并不代表真理,我们可以在书中寻找错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大家在课堂上积极交流讨论,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与见识。在老师的讲解中,挖掘了更多对文章的理解,更学到了老师给我们拓展的课外知识。李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培养我们关于语文的素养,也会在课后利用网络平台与我们交流,给我们更多的机会了解文学。在本学期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受益匪浅。(1302吴丽 081309069)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李士金教授在课堂上引用了许多经典名言,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温良恭俭让。司马光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家败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恶之大也。”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外物者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李士金教授课堂引用经典名言: 叶圣陶先生云:“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美院1301班刘裕琦 081305013)我们的大学语文老师是一位留着一撮长胡子的智者,他总是站在高处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或批评,或称颂,时而高赞,时而低叹,完全将自己身临其境,让我们能更亲切的感受语文的魅力。这一节课,老师逐个的点了每个人的名字,希望在结课之际,相处了一个学期了,能再次加深印象吧(100多人的大课堂,不容易啊)。记得最深的是老师在点到其中一个人名字的时候,其中一个多音字不符合学生名字实际读音,他当场道了歉,还说了一句自嘲的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无知便是明明不知道却自以为是对的,就如现在的我。我觉得学会自嘲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并且能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无知之处。之后,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孟子的两句名言,其一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自我者也。”其二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外物者也。”老师用孟子的这两句话告诫我们,要用圣贤之道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他说道,求自我者也,不难,但很难做到。的确,圣贤的话简单直白,却很少有人能做到。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便是时刻用圣贤之语来约束自己,告诫自己,提升自我。 最后,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宇宙与社会人生的一切,语文反映的是所有一切世界。并谆谆告诫我们,不要局限于课本,世间一切皆语文,我们要用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欣赏语文的美丽之处。(美术学院1301班卢晓倩081205045)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中国的思想家在处理外交关系问题上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汉代就有至少三种观点:1.威制四夷。(王舜、刘歆等人)2.怀柔四夷。(公孙弘等人)3.以夷制夷。(晁错等人)中国人历来以自我为中心,有华夏文明第一的自信心,本来是好事,但这种观念在长期的传承中走到了极端,使国民的性格中积淀了无形而有实的狂妄自大的心态。尤其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朝廷,更是如此。当领导人的明智起作用时,外交关系往往处理较好,当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时,就会判断失误。三国以后的中国历史,尤其是宋元明清,汉族人的统治地位与外族交替进行,证明了妄自尊大而无知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但汉文化的同化力量使元朝和清朝一样以自己为中国的代表者而自居天朝第一的位置。发展到后来,就又有媚外的外交倾向。只要是错误的方针政策,就可能或左或右,而没有科学的中道路线。其根源仍在于人性的病态作用。[4]


人并不是完美无瑕

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35页。 

[3]参见张富春:关于袁编《中国文学史》一、二卷几个问题的商榷,《新乡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 

[4]参见李士金著《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290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并不都是完美无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