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丰第一章家庭教育(1)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

杨一丰:家庭教育、健康育儿,这两个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没有家庭教育,什么教育都没有用。中国文化描述一个人一生努力的方向、生命的意义——格物致知,什么是格物?格物就是身体的实证,致知,有了身体的实证和答案,才能够知行合一。格物就是我们现在教大家的太极拳、站桩、辟谷,包括回到生活中去实践,包括艾灸,这都是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在实践中去了解,这叫格物。格物也可以说是区分、排列,清清楚楚。致知,然后你才能够知,有所知道,有所经验,有所知识,这个知行就是统一的。致知下来是什么?是诚意,学习有没有诚意,对别人有没有诚意,答应别人的事情有没有诚意,跟孩子沟通是不是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诚意就是你是否用心做一件事情,是否用心对待一个人,对待万事万物先是诚意。诚意之后就是正心,有了诚意就有正心,和佛法说的正念是一样的。接下来是修身,前面做的这些都是修身的方法,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人们修心修身的方法。修完身干什么?齐家,然后是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全都是家庭教育。就是说家庭教育搞好了能干什么?能治国、能平天下,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健康是检验家庭教育是否正确的标准。如果把孩子教育得都不健康了,一定是我们父母的责任,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健康不是个道理,孩子生龙活虎,身心健康、热爱生命,那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不是学习成绩。什么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学习好,或者说学习的状态好,能考第一也能考倒数第一,无论考第一和考倒数第一,都不影响他做人的身心正常发展,包括健康,这才是善于学习的孩子,这才是学习状态好的孩子。跟我们吃饭一样,一顿能吃饱、能吃很多,也能连着几天不吃饭、能饿肚子,才叫健康的饮食,健康的身体。

养育孩子是智慧,不是逻辑

学员:为什么我看了很多育儿书,还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

杨一丰:如今网络上、书上有很多育儿知识,平时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会从网上、书上寻求答案,但答案往往太多,我们无从选择。我们阅读、学习了很多知识,当孩子生病时,却无从下手,只好带着孩子频繁地出入药店和医院。大部分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你是否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鉴别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更重要的是,在养育孩子及孩子疾病的发生上缺乏认知。

古人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忍三分寒,吃七分饱”,“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过去人们生活较为简单,物质匮乏,思想单纯,不会胡来,所以在饮食上很容易做到恰如其分。现在的父母懂得比古人更多的道理,可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做不到,所以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也不等于智慧。如今生活的物质基础大幅提升,父母总会感觉孩子缺点什么,担心孩子在身体发育上落后于其他孩子,害怕别人的评价,所以就给孩子补钙、补维生素,甚至给孩子吃许多来自国外的食物,比如鳕鱼、肉泥、果泥等,其本质补的是父母的虚荣、父母的无知。我们内心有缺失,所以我们看待所有的事物都觉得有缺失,会胡乱地帮忙。过去人养育小孩,讲究“忌偏食,忌营养过剩,忌五味太过,忌生冷不洁,忌饮食过量”,如果不注意这些禁忌,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生理变化,那么孩子的脏腑、骨骼都会受到损伤,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疾病。

为什么父母总觉得孩子缺这个缺那个呢?因为现在我们一代代之间缺乏传承,特别是这个时代,我们与父母之间是一个断开的状态,致使我们现在的孩子面对生活没有安全感。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们应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育儿方法,可以从中借鉴到许多生活、育儿的道理。而在养育孩子上,父母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从哪里来呢?从家族的文化连接而来。

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中,积淀着古人关于生活、养生、育儿等各方面的智慧,这是过去人在实际生活中印证过的经验,而不是头脑里的知识和想象,它可以渗透到一代代后来人的生活里。我们学习和运用这些智慧、方法,再把它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了文化的传承,有了指导原则,父母在养育子女的时候就有足够的信念与安全感,内心不会慌乱,孩子也会健康地成长。

如何学习和运用古人的智慧和方法呢?比如前面说的“七分饱”,小孩可以在每餐的量上适当吃少一点,父母怎么把握这个量呢?它不同于西方的计量标准,例如多少克、多少升、一天吃几餐之类。中国人讲“七分饱”,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包含着我们对一个新生命的尊重、爱护和责任。养育孩子,不是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是平日里我们与孩子平等沟通、相互欣赏的结果,这是智慧,不是逻辑。你需要跟随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耳濡目染,用心观察孩子,将老师教给你的方法转化运用到你孩子的身上。

自己活出怎样的生命状态来感染孩子

学员:最近孩子回来了,这一周工作也比较忙,咱们公益晚课是7点半开始,我回来得稍微有点晚,感觉听课没有那么专注,还有孩子也总是会打断。老师一直教的是要把孩子照顾好,要把这个家照顾好,这个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心在变,原来可能会比较在意这些。十一要去终南山,一开始想着让家里人带一下孩子,我好好跟着老师学一下。后来觉得家里人带她的话,可能得12点才能睡觉。所以我就想着要把她带过去。我现在想,只要我把他俩照顾好,顺便让老师指导指导我怎么育儿,我的目的都达到了,见见老师就够了。我现在这种心态是对的,是吧?

杨一丰:对,但是我要把你们带着往高拔一下。你看,你现在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要么听课,要么孩子影响听课。你不知道这两个之间有一个关联,就是无论做哪一个,都是同时把两个做了,它们之间一点都不矛盾。

以前在公益课程里给大家讲过,把孩子照顾好更重要。实际上我们再进入一个更高的维度看,什么才算是把孩子照顾好,什么才算把家照顾好,这个我们要重新学习。举个例子,我现在在做这样的直播课程,我孩子一个人在底下玩。我把这个课讲好,就等同我把孩子照顾好了,它们两个是同时发生的,像量子力学一样,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如果我认为把他照顾好了,就耽搁了这个课,其实我也没照顾好他,将来他就学会做这个事情的同时还担心那个事情。

这两个事是另一个维度连在一起的东西。它在同一个时空下,在你的心里发生,你根本就不需要纠结。你把任何一个做好,另一个都是没问题的,都是同时好的。我在这讲课,谈不上陪我妈,我把这个课讲好,我妈自然就很好。我好了我妈就自然好了,这个不好理解,但它是一个生命的真相,以前我们没有触碰到的一个生命的真相。

学员:我现在能理解到的就是我做的事情让家人放心,家人做的事情让我放心,只能理解到这个维度。

杨一丰:它在你能够关联的意识之外。你的生命中所有和你相关联的事是被一根线串起来的,你只要在这根线上,所有的事都会跟着好起来。就像我们给人看病一样,我们肯定不分科的,眼睛、头、脚等都是整体上的一个点。你看咱们的《中医辟谷与食疗养生》班都是一个点,所有的问题一起解决。你想听课就听课,你想照顾孩子就照顾孩子,都对,都没有问题,而且两边互不影响,互不耽搁。只要你的心辐射到的地方,它就会跟着你的心的状态的提升,整个都在提升。

你带孩子来这儿,你就来这儿玩就行了。你想都不用想我会教什么、不教什么,根本就不用想,你到这来,所有的收获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因为人和人在一起,包括孩子和我在一起,到这个地方,只要有一个新的生命进来,它就会起化学反应,生命是未知的。因为生命是未知的,所以生命才充满了趣味和新奇。

我们不需要提前知道未知,我们只要在当下知道就足矣。我们保留未来的那份未知,那我们活着才更有意思。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善”不光是做善事,善也是一种生命状态。《道德经》里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它都是善,这种“善”是一种生命状态,在这种善的状态里面,你无论做什么,与它相关的事都不影响,都会被你带动,孩子的教育也是。孩子教育的根本不是我们为孩子做哪些事情,也不是我们花多长时间陪孩子,也不是我们教会孩子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东西,我们自己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生命状态。这个状态会像电磁波一样,无形地被孩子接收到,会感染孩子,会感染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生命状态,这个才是教育的根本。

学员:我特别认同老师刚才说的这个电磁波的辐射,我觉得我原来的很多问题在老大的身上都能看到。

杨一丰:就说这些吧。

学员:谢谢杨老师,特别期待十一去。

粗养细教

学员:我跟您交流一下养孩子这件事,按我现在生活在北京算,两个孩子读最好的国际幼儿园,一年学费大概20到30万人民币,还不算生活费,幼儿园下午3点就放学了,要么派司机去接,要么孩子妈妈全职在家接送孩子,之后还得送往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滑冰、学网球之类的,一小时几百元都很正常,估计两个孩子一年就得花掉五六十万,还有您酝酿中的三宝、四宝和五宝......

杨一丰:问题是我妈生我们养我们也没花什么钱呀。后来兄弟三个娶媳妇,也没花钱,都是各凭本事。

学员:老师,现在不是您那个时代了,您那个时代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杨一丰:我说说现在这个时代。不管哪个时代,人的心都是一样的,受的都是一样的苦,享的也都是一样的福。所以《黄帝内经》四五千年前的养生方法,现在人也得学。“夏三月,此谓蕃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现在人也得用啊。

我们来看,为什么要读最好的国际幼儿园?家门口哪个学校免费我就挑哪个学校上。我早就跟我媳妇说过,收费的我们都不上,我们住的房子就是学区房,学区房不让上,就在老家上,要交那钱我也没有,我也掏不起,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孩子没上学之前我们的主意就定了,给小不点花那钱不值,花那些钱干什么?一天到晚白吃白喝的。

我没想过读好的学校,也不知道什么叫“好的学校”,什么叫“不好”,就近上就是了。因为学校不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在家庭。学习好的孩子,不上任何补习班,轻轻松松照样学习好。学习不好的,家里花再多钱补这补那,最后补出问题了。他是干这个事的料,他就是这个料。

就跟我教大家这些东西一样,怎么学?我们家孩子一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学期的学费500还是1000块钱,一个月也没什么费用。我家老大现在上小学一年级,零学费,就在我家门口。我有钱也不会在这上面投资和花钱,我可能会给我儿子单独找一个好老师,那也是量力而行。我又是他爸爸又是他老师,我教。

我俩儿子,哪怕我再生老三老四,都是儿子,跟我爸妈对我们的态度一样,我不会给他买房,也不会给他攒一分钱,我现在就教他们怎么挣钱,怎么养活自己,怎么自力更生,时刻培养,不干活就不给吃的。我儿子现在就说“爸爸,你放心,我长大了给你挣钱,给你买这买那”,我说“好,爸爸等着,有出息”。也没什么生活费,就吃得粗点,还健康,也不吃任何营养品,我学医,他们也不存在医药费什么的。放学了就在家门口,我不在家他叔接,有时候他姥姥接,也没上任何兴趣班。他妈是教魔方的,教全脑潜能开发的,跟他妈学。学了个打架子鼓,是他一个姨父开的培训学校,我们买个鼓放在学校,孩子就跟着学。别的吧,现在跟着网上学就可以了,也不想让孩子在电脑跟前待时间太长。

刚才下大暴雨,我让孩子冲到雨里去跑了一圈。小时候的玩具都是什么酱油壶、醋壶、醋瓶子挂在绳子上,玩得也很开心,也把钱省了。我们家孩子3岁之前,全部穿的别人的旧衣服。后来他奶奶、他爷爷、他姥姥实在受不了我这样,过年过节给孩子买个新衣服,孩子才穿新衣服。跟咱有钱没钱没关系,孩子的福报要惜、要省,不能在小时候就给浪费了。孩子小时候知道什么是新衣服,什么是好看不好看?旧衣服没味道、没污染,穿百家衣对身体健康还好。估计他俩赶成家也花不了我五六十万吧,就没打算给他们花那么多,有钱也不给他们花。

你说三宝和四宝,办法早都想好了,大宝学会了教二宝,再教三宝,三宝教四宝,学费什么都省了,培训费都省了,玩具也省了,衣服也省了,一个穿剩下的另外一个穿。孩子越多,成本越低。

学员:生存的环境和压力是不一样的。

杨一丰:压力跟环境没有关系,只跟人的心理认知和选择有关,只跟我们对生命的认知有关。同样经历一个破产,有的人说天都塌下来了,有的人鼻子一摸,大不了从头再来,这就是压力。要说压力大,国家领导人的压力比咱大十万倍,他们也没说压力大。有人欠债2000万没什么压力,有人欠了20万晚上睡不着觉。你说这压力跟外界环境有关系吗?没关系。压力都是自找的。有生病的,有得了癌症的,没压力,想开了,归隐到山林里面种种地,病慢慢地还好了,好不好他也无所谓。他说树上不也长肿瘤吗,不照样活着?人长个肿瘤也能活。有的人得了个小胃病,一天到晚吓得要死,找这个医院那个医院,怎么还不好?你看,这压力跟生病有关系没有?也没什么关系。跟钱多钱少没关系,跟健康、有没有病也没关系,跟孩子多少也没关系,跟上什么学也没关系,只跟自己的心对生命的认知有关。

学员:我小的时候,父母就是您这种培养方式。我自己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我穿的衣服就是两个姐姐的,老大穿完,老二穿,传到我这就是三手货了。而且我记得那个时代大家的生活水平没得攀比,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人衣服上都是有补丁的,我记得特别清楚。从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后,就看不见补丁了,全民已经进步到不需要给孩子们补衣服了。那个时候的这种管理方法,好像自己心里还是有遗憾的。长大上班以后自己做主了,有一阵就报复性地买衣服,就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新衣服,但衣柜就是塞得满满的,因为小时候没穿过新衣服。您明白我的意思吧?所以这种管理方法也不是特别地完美。

杨一丰:我跟你说的是两码事。你这样做是对的,你自己自力更生,你挣钱买什么是你的自由,那不一样。

学员:小的时候有一些回忆,回忆自己穿的总是旧衣服,就觉得那个时候很难受,对这事是相当不满意的。但是也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只能忍着。

杨一丰:那跟你身边的环境有关,有人嘲笑你,你心里不舒服。其实一开始,作为一个小孩,还以为那补丁是他妈在上面绣了一朵花呢,还觉得自己受宠呢。这都跟我们的思想教育有关、集体意识有关联。我们家孩子现在还穿补丁,我媳妇比我小两号,还穿我剩下的衣服,也很正常。我和我爸的衣服也换着穿,咱们有的工作人员也穿我的衣服、我的鞋,也没什么,我觉得这挺好。你们谁家有什么剩衣服,用不了的,我家孩子要,只要是纯棉的都要,非纯棉的就算了。我们家孩子说“爸爸,给我买个新衣服”,我说“有得穿就行了,你就适合穿这”,孩子就穿了。

在别的方面不一样。在孩子的心理、思想上,我对他的尊重、看到,让他的内心敞亮,让他没有恐惧,让他所有的疑问在父亲这里都可以得到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让他自由。粗养细教,我也只能这样。

为什么小孩子摔倒了不要扶

学员:为什么说小孩子摔倒了不要扶他?

杨一丰:举个例子,前一阵我带孩子抓知了,山上的知了比较多,一到晚上的时候,知了的翅膀是粘粘的,从蝉蜕里出来,它那个翅膀你别动,让它自己慢慢地往树上爬,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它的翅膀就硬了,就可以飞了。如果人用手一摸,或者用手去帮助知了从蝉蜕里出来,翅膀就长不起来了。

只要我们去帮助自己有能力做事情的人,就一定对对方是一种伤害。无论你用什么“爱”、什么“关心”,结果一定是伤害。除非他在已经尽力的前提下,他自己确实没有这个能力,自己出不来,自己确实做不了这个事情,然后他来请求你帮助他,这个时候的帮助对他也好,对你也好。我们平常打着很多“爱”的名义、“帮助”的名义去伤害我们身边的生命,去削弱我们身边的生命。

小孩子摔倒一定不要扶,哪怕等上两三分钟,一定等他自己起来。关于小孩子摔倒为什么不能扶的原理,扶的坏处是什么,都能讲1个小时,对孩子的筋骨、心理的自立和自信、孩子的正常发育都非常重要。孩子摔倒自己爬起来,还有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吃喝拉撒,这些大人都尽量少参与。

只要孩子犯的错误对他的生命没有致命性的伤害,都尽量等待,让他自己完成。就像蛾子从茧里出来一样,这样它的翅膀才能变硬,它的生命才能拥有天然的独立能力。剖腹产的孩子也一样,剖腹产的孩子就没有自然顺产、靠自己本事出来的孩子免疫力强、抗病能力强,原理是一样的。

不要替孩子做太多

杨一丰:有个学员的孩子,5岁半, 男孩,成天嘀嘀咕咕,(学孩子一直喊)“妈妈,妈妈,妈妈在哪儿?”从来就是这样,干个什么都是这样,然后低着头,手在衣服上搓、摸。

在路上跟他妈说来了要摔跤,要打架,见了杨小敦,上场一下就不打了,再也不打了,死活都不打了,就找妈妈。他不是真打败了,他体重够,什么都够,但在妈妈这里就往回退缩,可以不用面对、不用承担,可以逃,可以装小孩,装得跟3岁一样。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他都往回跑,他就避重就轻。本来那个事没那么可怕,他有能力办,他都往回退,往回缩。结果把他妈妈急着了,你不上,让妈妈上。

(对孩子妈妈)你上没用,恰恰不是你表现你多厉害,是你要经常在他面前示弱,鼓励他厉害,你表现得不厉害。我给很多父母讲过,我们要跟孩子玩游戏,玩什么游戏?让孩子打败我们,就让孩子打,啪啪啪把我打倒了,孩子真厉害,你看爸爸都被你打倒了,你很厉害。孩子知道爸爸让我,但这个对培养孩子自信、迎接困难、面对挫折很重要。妈妈不要替孩子做,你替孩子做得越少,孩子越强大。

我媳妇每次替孩子做孩子能做的事,我都火,我都怒。你越替孩子做,将来孩子越恨你,越讨厌你,越厌恶你,因为他将来会遇到的人生他自己也解决不了,你也帮他解决不了。那个时候他怨天怨地怨人,他只能怨你,因为你从小就没教会他怎么样自信,怎么样问自己,怎么样从自己身上找解决方案,都是你替他在干。他倒了你扶他,替他起来,他吃饭你喂他。

孩子的懂事从母亲的醒悟开始

学员:早晨起来唠叨了几句女儿洗脸刷牙以及是否用黄连水擦脸的事情,离上学时间还早,就让她把自己喝粥的碗洗了,她不愿意,说不是她的责任,由此爆发了冲突,我也不愿意送她上学。用“那我是否只需要承担一半对你的责任”此类比喻回绝了她,她撒泼打滚,哭闹,讲也讲不清楚,我也不想起来送她上学,最终以她对我道歉,请求我送她去上学,迟到收场。请杨老师帮我再清晰一下。

杨一丰:挺清晰的呀。既然有的是时间,让孩子把自己喝粥的碗洗了,洗了就洗了,什么不是她的责任?你给她提供房子,提供食物,提供原材料,让她自己给自己做饭都是应该的。我知道你家孩子比我家孩子大,她能干的事,有时间有精力尽量都让她干,培养她自律和自立的能力。她上学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学习自立吗?难道洗碗就不是自立吗?

我们的老祖先教育孩子把洒扫、应对放在第一位,《弟子规》里讲“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和老一辈人讲“洒扫应对”,讲的就是干家务活,扫地洗碗。什么是“首孝悌”?就是帮父母洗碗,这就是首孝悌,最后有余力才学文。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愿意朝好的方向发展,做一个好孩子,包括学习和帮父母干家务。孩子说不是她的责任,一方面是因为她之前的生活习惯和她对这些事情的认知,有的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被老人养的一些习惯,这样的改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跟孩子说话时的态度,如果她不是很熟悉如何做家务,也不是你们达成默契的日常生活习惯,你又觉得有必要跟她说,想要教她去养成这样好的习惯,那么一开始跟她沟通,你就看着她的眼睛跟她说,不要在这间屋子喊她,你也不知道她正在干什么,就命令或要求她去做,那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不愿意,这跟懂事不懂事没关系,这跟我们表达的态度有关。你可以看着她,温和地跟她说,妈妈希望你做什么,做这些事情对你未来个人自立的培养有帮助。你自己慢慢地长大,它是你学会照顾自己的一项本领。这种态度她就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我们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闹情绪。她不愿意,说不是她的责任,那怎么就能爆发冲突呢?这个时候你可以和她面对面谈谈,问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原因和理由是什么。你们当时还有点时间,你可以给她讲讲,为什么你让她做,让她这么做对她的好处是什么,她这么做妈妈又是什么心情,等等。和她沟通之后无非两种可能,她听进去或者听不进去,显然你们没沟通就爆发了。

你用“我只需要承担一半对你的责任”的方式回绝,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但还是要注意态度。有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我们表达的内容上,而是停留在态度的对峙和僵持上。我们彼此的生命都需要对方的尊重和看到,看到自己的合理和不合理,包括对方看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等等。有时候两个人起冲突甚至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她心里刚好想着另一个别的不开心的事情,就碰到一起了。

孩子哭闹就是需要爱,就是需要温和,需要被看到。无论她的对和错,都需要被看到。她需要拥抱,需要妈妈的靠近。当孩子已经闹了,就不是讲不讲清楚的事情了。你先用爱接纳她,温柔地靠近她,拥抱她,甚至可以抚摸她的小脑袋,亲一亲她,等她平静了,再跟她讲道理。

妈妈永远不要跟孩子较劲,我们看有些爸爸妈妈虽然打孩子,包括批评孩子,但那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在跟孩子较劲。他随时一秒钟可以切换,他可以抱着孩子,他自己的那个情绪就过去了。

最终孩子跟你道歉,不光是她给你道歉,你也应该给她道歉。这种冲突双方都有责任。挺好的,迟到就迟到了,迟到也没什么。起冲突了,晚上回来你们俩可以复盘一下,结合今天老师讲的,看到底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下一次咱们就更清晰。

学员:冲突过程中,整个右肩发凉,颈椎发紧,后脑勺有根筋吊着的感觉,意识到了这个之后不愿意再冲突了,送孩子上学。

杨一丰:一方面是不愿意了,另一方面是你也不敢了。跟任何人起冲突的时候,我们都要觉察我们的身体。我们会发现,缓和冲突和不起冲突是对自己的爱。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好了对方就好了,我们让对方好了自己也就好了。生命就是一个整体,特别是我们的亲人和家人这种亲近的关系。关系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关系,关系就是健康,健康就是关系。

孩子为什么说妈妈偏心

学员:老师,我家老大老说我偏心。她跟她妹妹两个人一直不愿意洗碗,所以有的时候我叫她妹妹洗碗,她妹妹还比较会去洗,她有的时候就会指使她妹妹多干活,我叫她倒垃圾之类的,她就会等半天,一整天都没有去干。她们两个在我叫她们洗碗的时候,她们就争吵,我就很生气,就骂老大,她很不服气,说我偏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说?

杨一丰:跟洗碗这个事没有多大关系。她为什么不愿意洗碗?她说你偏心指的也不是这个事。

学员:但我心里没有这种偏心的,她这样说我就觉得心里有点……她这家伙这样子讲我就……

杨一丰:当你现在说你没有这个意思的时候,你的感受现在不是重要的。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孩子的感受是重要的,你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这样说、这样想?

学员:我不知道。

杨一丰: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不知道,你就去跟孩子沟通,你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妈妈,你可以跟她说妈妈没有这样想,但是为什么你会这样想?是因为什么事?可能有误会、有误解吧?你问我具体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承认这是事出有因的,让她这样想,她有这样的感受。还有就是那些活为什么不干?为什么要拖?她不想干,干点别的可以吗?

学员:我有的时候叫她干活,她就会叫她妹妹来做,然后就给她一点报酬,给她一点零花钱,她妹妹就很愿意干。

杨一丰:那是她们之间的事。

学员:我有的时候就想着这家伙怎么老是自己不干,老是用这种方式,我就很生气。

杨一丰:可能天生当领导的料,生什么气呢?

学员:我就想让她干活,她就不爱动。

杨一丰:不一定,她有别的擅长的事,有别的做得好的事情。

学员:行,我再跟她沟通,我问问她。

杨一丰:生存的本领是孩子自己的,这个不来自于外界的要求。得引导孩子去明白,有些事自己要学会自立。

怎么样能和孩子更好地相处

学员:杨老师提到对大敦和小敦的教育这方面,说要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就能看到他们是不是在说谎,但是老师也说,有一次他是想要什么东西,他说谎了,但是老师也会满足他。满足他以后再跟他说,你没必要骗我,我也会满足你。我觉得这个点我把握不住,我觉得孩子要是说谎或者他做得不对的话,我可能就一直揪着这个点。孩子也特别拧,我们家经常是他拧、我也拧的这种状态,然后就会吵、就会闹。但是我现在想应该是要中和一下,是吗?

杨一丰:你已经尝试了用你的方式效果不太好,效果不好你就要变通,你就要换种方式,多换几种方式,你就会总结出来哪种方式更好一些。

学员:我知道要变通,但是有时候孩子一闹腾,我自己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我觉得在这个点上我需要去学习。怎么在孩子闹的状态下,我不要被他的状态影响,然后还能把控一下他的情绪,经常是我自己的情绪先控制不住了,本来没什么大事,他越闹腾我越烦,然后可能会爆发更激烈的战争。

杨一丰:对。你就是得犯足够多的错,得伤害他足够多次,你这个妈妈才能成长起来。

学员:但是我想有什么方法可以......

杨一丰:没有。你自己养孩子你就知道了,我更尊敬那些不懂家庭教育但是把孩子一点一滴拉扯大的父母。他们身上流露出那种带过孩子、受过养孩子的煎熬、曾在煎熬里边褪了几层皮、自己成长出来的味道。

学员:这样不会导致我们关系更紧张了?

杨一丰:不会的。孩子跟这样的父母长大,孩子将来才会更有出息。因为他提前在家里受了在社会上要受的挫折和伤害,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更皮实。

学员:我觉得是应该让他受点挫折。现在我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能够改变我自己,不要受他的情绪影响,本来没有什么事,可能他越说我越烦,我自己烦躁的这种状态就......

杨一丰:你要承认你的水平确实就是这么次,你必须承认这一点,然后慢慢地成长。你现在已经有心去改变、去成长,有时候就是要受足够的伤害,犯过足够的错,我们才能进步。所以生活真的是不容易,人生最大的修行就在夫妻之间和孩子之间。

学员:不行,总感觉自己的悟性没那么高。

杨一丰:没有一个方法能让我和孩子之间怎么样,那都是骗人的。

学员:是,我就是觉得这样的话,我悟性太慢,孩子一点点地都已经长大了。

杨一丰:因为孩子投胎到你们家的时候,你是个什么水平的母亲,他都选好了,你就是他最好的妈妈,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你更好的妈妈。

学员:好。

杨一丰:你越是能够接受你自己这样,你就越能够理解你的母亲,你就能够理解天下所有的母亲,你就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你就能够理解平凡的伟大,你就能够踏踏实实地过平常的生活,在平常的生活里发现生命了不起的地方,包括我们自己犯过的错误,而不是你想的“妈妈就一定要多么好或者怎么样”,没有。我不见得比你做得好,你要有机会去问我媳妇,真的,我觉得我可能还不如我爸做得好,不如我爸我妈。

学员:嗯,好,我再慢慢摸索跟他们两个的相处。

杨一丰:对,都一样,就是沉下去,它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你就跳进去。

学员:就是在快窒息的时候就有方法了,是吗?

杨一丰:没有窒息的时候,问题里就有答案。我觉得这个比什么更好的方法、怎么跟孩子相处更重要。

如果有人要问我怎么跟孩子相处,我可能会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给他一个建议:如果有孩子,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无论你们之间是冲突还是美好,珍惜这样的时光。如果没有孩子,我建议生个孩子,就知道了。

当你不试图去找一个方法“怎么样能和孩子更好相处”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地看到孩子、听到孩子和触摸到孩子,你才真正地作为一个妈妈和你的孩子一起共同经历人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会有你们之间的答案,也会有你们之间可能谁都想象不到的问题、你们要经历的议题,因为无论妈妈和孩子真的都是老天爷给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做的。

学员:好。

杨一丰:它没有可比较性。这个很重要,这个是最重要的。其次,显然对于你来说,现在需要这个东西比需要谁告诉你一个什么方法更重要。

学员:是不是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就属于那种看到问题就要找方法的。

杨一丰:我妈说过非常经典的话语:“无论你这个人有多么牛逼,有多么地认为自己了不起,有多么大的成就,或者有多么大的脾气,有什么个性,当你生娃的时候,当你面对你娃的时候,你就被你娃折腾得没脾气了,什么本事也没有了,他就把你拿捏得死死的,把你整得服服的”,这是养过孩子的人说的真心话。所以,你别说你什么性格,你现在照看孩子,将来你还要照看孙子,一轮接着一轮,但是这里面就有生命最大的意义和人生最美好的幸福。它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一天一天过过来的日子,所以你说你什么性格没用,你就说你养不养你娃?

学员:养,肯定养。

杨一丰:你希不希望你娃好?如果你这两个问题回答“是的”,那就把你所谓的性格全部放下,你放下不放下都由不了你,你的孩子自然而然会收拾你。面对你娃的时候,你就没性格也没脾气,而且一辈子当牛当马你都心甘情愿,这才是我们的人生。而且我觉得这是最有成就的人生。

学员:听老师讲完,我释怀了,接受我现在。

杨一丰:当你的内在真正释怀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因为你而释怀。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的、需要我们甚至可能用一生才能明白的道理,或者花很长时间,看着孩子长大,将来有一天感觉到时间都去哪了,我们才能明白的东西,我觉得比我们现在知道一个什么方法,怎么对待孩子,处理一个什么问题,更重要。

继续跟他干吧,干着干着睡不着觉,干着干着抓狂,干着干着你就会想起你小时候,你就会想起你的妈妈,你就会读懂很多父母,然后在把你的意识认知撕碎之后、拉宽之后、扩展之后,再回到你和孩子身边,你就会有你自己的答案,就能真正地看见你的孩子。不是说要看着他的眼睛,是你用你的心,透过你的眼睛,透过他的眼睛,看见他的心。这个需要学习,我也一直在学习。

今年我家老大7岁多,老二6岁。我想不到他们10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所以要等。所以这一生我们到死都在学习,到老都在学习,和孩子之间,我现在肯定有很多我不理解我爸和我妈的地方,肯定有。还没有经历人生,还有很多事情我们还没有经历。我们做不好、犯错,不知道答案,正常,但是这种不知道比知道,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更重要。

学员:继续跟他们这种磨合。

杨一丰:继续战斗吧。

学员:估计可能真的就得磨到老了。好,谢谢杨老师。

通过教育折射出父母自己内在的小孩

学员:您陪伴孩子一般和孩子互动什么?看到您的孩子虎头虎脑的,壮实有灵气,想问问您的育儿经。

杨一丰:你放暑假把孩子带到我这来,我给你带。我没有刻意和孩子互动,我们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有时候我还揍他们。壮实肯定壮实,因为他们没去过医院,没吃过一片西药,更别提抗生素了。他们会的穴位可能比你们都多,他们会自己给自己扎针,自己给自己艾灸,自己给自己拔罐。

有时候我和孩子会像狗一样相互咬着玩,孩子有时候跟我睡一张床,日常的早上叫他们起床,先伸7个懒腰。吃东西不劝他们,今天早上老大就说他不饿、他辟谷,我说那你去学校吧。孩子不喝牛奶,不喝酸奶,也不担心。你愿意的事你就做,你不愿意的事你就别做。

我家老大上二年级,上次语文老师请假,布置的作业比较多,他说这要写6页,我说你准时9点半睡觉,明天老师说你,你就跟老师说,我要写我爸不让我写,我爸非逼着我睡觉,不然我爸揍我。作为家长不要把孩子夹在中间为难,如果学校老师松一点,你可以严厉一点,如果学校老师严厉得让孩子觉得不太信任,你就要给孩子一个依靠。因为咱的目的是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学习,去做作业。

我们家现在每天的运动时间也就是一个小时,他们每天会带着狗出去,我们家的狗放开就冲出去了。俩孩子每天一定要到室外跑步,首先眼睛不容易近视,其次孩子的肌肉、身体需要开阔的空间,需要锻炼。不要老待在屋子里,一定要到开阔的室外,这个非常重要,大人小孩都一样。他们每天跑步3公里到5公里,兄弟俩PK着跑,看谁跑得快,跳得远,小的更有运动天赋,所以他们俩还挺难分上下的。

教育男孩我还是挺狠的,男孩确实需要爸爸教育,揍的时候也挺狠的。我还是赞同郭德纲教育孩子的方式,你们可以看看郭德纲讲所有关于孩子的教育视频。孩子一定要养结实,而且孩子要有心理素质。

你想学,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带上孩子来,我会看着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问题在哪,我会指导你,我会70%的指导你,30%的指导孩子,因为孩子其实好教,大人难教。还是要到我身边来,我当面来看。然后孩子身体哪里有问题,我再教你怎么给他调理,关于吃、关于喝,关于孩子身上的、情绪的一些习性。孩子跟成年人一样。我们这的孩子拳击、摔跤是必须的,挨打也是必须的,自力更生是必须的。我每次讲题我们家孩子眼睛都发亮、都发光,也逗孩子,我比较喜欢跟孩子在一起。所以你们谁有孩子开春就往山上送,你们别光送孩子过来,必须跟一个大人过来。

教育像一面镜子,透过教育这个事能折射出我们自己内在的小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

透过孩子来反省自己

学员:我这两三年有专门去学过关于孩子的教育,比如经典情商、情绪情感的调节、国学,也学习了静坐,情绪比以前好了很多,但很多时侯看到孩子有些事情没做好,还是忍不住对他发火,搞得孩子也很着急。跟他讲道理,讲到后面,他都不想听了,捂着耳朵不听。我不讲,他就越玩越嗨,收不住。孩子现在也在旁边,上次老师也见过他,请教老师我该怎么办?有时候我知道该怎么办,但我做不到,怎么办?

杨一丰:因为你学的太多了,知道的太多了,把根本给丢了。跟孩子讲道理,那是你以为的道理。把你学的那些东西全部扔掉,你就能看见孩子了,就能感知到孩子的心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你就会跟孩子的心产生连接了。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就会教你应该怎么跟他沟通和交流。

学员:有时候他跟小朋友一起玩,很容易跟小朋友生气,自己也气得不得了。事情做着做着就冒火,不做了。大多数时候,他不做了冒火,我就在旁边待着,过一会儿,他也会平静下来。

杨一丰:孩子像谁?

学员:着急的话就像我,他爸爸脾气还是蛮好的,性格也非常好。

杨一丰:你还知道他着急的样子像你呀!

学员:对,性格蛮像我的。

杨一丰:那你还拿那些道理骗他?你是原件,他是复印件。老在复印件上改什么,还忽悠人家复印件这样做得不对,那样做得不对。你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孩子被你养成这样,你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改变孩子是没用的,你自己变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变了,因为孩子爱你。他喜欢成为妈妈的样子,这是他表达爱和对妈妈忠诚的方式。把所有的道理都扔了,带着一颗心,心甘情愿地陪在孩子身边,去感受孩子想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和你互动,他需要什么。我们课程中不教大家什么道理,只教大家感受的能力。

学员:我就发现我感受的能力比较弱,包括对自己的身体。

杨一丰:脑子越发达的人感受能力越弱,知识越多的人感受能力越弱。知道的越多、懂很多道理的人,在我们的课程里面收获越小。不是说有文化没有用,所有的文化、所有的知识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谈应用。现在大家都是拿起来放不下,拿起来放不下就是障碍和执着。

学员:是,确实有很多时候都是执着。

杨一丰:不用去改变孩子,只管改变自己。孩子哪有什么对错好坏?

学员:我自己觉得如果不那样的话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杨一丰:那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不自信,心里有恐惧、有担忧,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担心孩子将来也是这样。当你活得自信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照顾好的时候,当你相信生活、生命的时候,就不会担心孩子了。问题是我们现在连给孩子做一个基本的榜样都做不到,学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学育儿、静坐有什么用?就像我们没有资格选择要生男孩还是女孩一样,也没有资格去选择能不能生下孩子,都是老天说了算、家族果报说了算。孩子有他的命运,他的性格,不管是什么,我们都一样愿意接受和喜欢,孩子完全就是生命意外的礼物。我们只管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喜欢自己。让孩子学会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怎么样。凡是希望孩子怎么样的人都是不接受自己的人。最后一定会把孩子也教成一个不接受自己的人。那样活着的人能幸福吗?

表面上看是我们教孩子,其实孩子每天都在教我们。孩子用一颗纯净的心灵给我们展示生命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命的成长、创造和对妈妈无条件的爱。我们更应该透过孩子来反省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自己人生走过的路。

学员:我这两年经常在反省。

杨一丰:孩子没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要经常反思我们自己。

害怕孩子跟自己一样的母亲-孩子不想上学

学员:我想请教您,昨天晚上我们家老大发烧,积食引起的,烧到快39℃了。今天早上我给他量的时候已经36.8℃,基本上降下来了,我看他也没什么事,但是他不太想上学,比较闹腾,最终是没上学。我想请教的问题是我从内心上并不是很接纳他这种不想上学的状态。我的想法是万一上学了在学校又发烧了或者说在学校吐了,因为在疫情期间,有发烧或者呕吐的现象,学校可能会让你去做核酸检测,比较麻烦,所以我就同意让他请假。

杨一丰:首先,让他自己承担请假的后果,就是自己找老师说明下原因,然后跟老师请假。第二,在家自己复习、做作业。

学员:他是自己找老师请假的。我并不是从内心去接受他想请假就请假的这种状态,或者说他偶尔真的是没事、就想放松一天,我接受不了这种状态。怎么能够接纳孩子这种偶尔的放纵?

杨一丰:他不是放纵。

学员:但是他真的没事,因为他请完假以后,老师同意了就特别开心,没有任何不舒服。

杨一丰:他有没有事,你不过是拿一个温度计来判定。只要是疾病,一定关乎心理,关乎身体,关乎行,关乎气,关乎神。我觉得健康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你得同意他不想上学的这个状态,他才会有真正轻松去面对学习这件事的状态出来。如果你觉得任何时候上学都是第一位,就必须去学校,那孩子反而会有逆反心理,会有对抗。如果偶尔他觉得上学这件事我可以上可以不上,这是一种相互的尊重,反而更有利于他去学习。

学员:嗯。感觉自己还是没那么放得开,只不过是自己想了想,如果他这种状态去学校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比较麻烦的事,我才同意的,并不是我内心真的同意他。怎么能够让我更接纳他?

杨一丰:即便是孩子没有病,有一天孩子忽然跟你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你也要去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想上?”给他创造条件,让他把他心里不想上学的原因说出来,这个原因比上学还是不上学都重要。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让孩子学本领,学生存的能力,学会做一个人。那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哪都可以。借由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完成这样的教育,而不是固定在某一种形式上。那是表面的工作,就做出来看看的。

学员:嗯,好。刚才我也想了一下,估计有一天他没有任何原因或者是说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原因的时候说我就不想上学,我可能不太能接受,所以找老师请教一下,我怎么能够转换下这个心理。

杨一丰:你为什么会是这个状态?不是你放不开,是因为在你的骨子里,你根本就不愿意上学。你害怕他和你一样。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爱上学、爱学习的家长,你根本就不担心这一点,你就知道他有一天不上也是正常的,一点都不影响他学习的状态。你就是这样捆绑自己,然后现在再这样捆绑孩子。最后你会把孩子逼成一个不爱上学的孩子。

学员:嗯,大概了解了。老师刚才说的这个,我大概了解,确实是,学习都是逼自己学。

让孩子犯错的结果发生,他自己承担

学员:我想问一个关于我儿子的问题。

学员儿子:我自己老爱揪自己的头发。

学员:我发现他这两天在写作业的时候爱揪头发,今天发现他在玩iPad的时候,也在揪自己头发。问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揪。

杨一丰:怎么揪的?揪一下,我看看。

学员儿子:就这样子(学员儿子演示揪自己的头发),如果有揪的感觉,我会用很大的力气来揪断那个东西。

学员:他能把头发揪下来十几根,过一会看桌上有十几根头发。

杨一丰:在写作业和干什么的时候?

学员:玩iPad。我以前觉得是不是作业难或者是不想写作业,但今天看他玩iPad,这么开心的事情,他也在揪。

杨一丰:挺好的,自己给自己按摩,这应该属于他自创的一种自然疗法,叫揪发疗法,往上拔一拔,揪一揪。我有一段时间也爱揪,揪一揪比较舒服。他长了那么多根头发,每天揪下来十几根不算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他就这样促进新陈代谢。小伙子不错,挺好的,这不是问题。

学员:没事啊?我以为他有什么心理问题呢。

杨一丰:没什么。

学员儿子:(对妈妈)别把我想得那么差行吗?

杨一丰:对,这才是关键。

学员:平时都挺开心的。还有其实他学习挺努力的,他还说想当科学家,想读博士,但他成绩老提不高。(对儿子)你着急吗?

学员儿子:不是特别着急。

学员:那也不是特别着急。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

杨一丰:他比你聪明多了。

学员:对,他特别聪明,我觉得他比我和他爸都聪明。

杨一丰:人家就是大器晚成。

学员:对,我也感觉是。

杨一丰:人家劲在后面使,前面不需要,不掉队就行了。你见过哪个长跑的一开始跑第一名?

学员:(对儿子)杨老师夸你呢。

杨一丰:我也没夸,我说的是事实而已。

学员:好。

杨一丰:不要乱夸孩子,就说事实就行了。

学员:那他没事啊?

杨一丰:都很好。小心别把一条龙养成一条虫了。如果你自己不成长,如果你自己活成一条虫,你一定会把一条龙养成一条虫。

学员:我最近开始打他了。他写作业的时候偷偷玩iPad,我就会用棍子打他屁股。我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跟我儿子在上学的路上他磨磨唧唧的,我也不忍心使劲去催他,结果导致他丢三落四的,书包都没背。然后我就给他准备了书包、装了书,结果他匆匆忙忙地又背了一个空书包去学校。我在反省,是不是我对娃的管教有点太松了,让他以后要独立起来的时候,或许会没有做好准备。最近两天他表现特别不好,明确给他说了,写完作业才可以玩iPad。我不在的时候他就偷偷玩,被我发现了,我就会打他。我这样做合适吗?会不会太暴力了?

杨一丰:你觉得合适就合适,你觉得不合适就不合适。孩子几岁了?

学员:7岁,二年级。

杨一丰:7岁,二年级,我觉得不太合适。我们家孩子有时候也会偷偷玩游戏,我看一下他,我就笑了,我说“爸爸小时候也偷偷地玩”,这是第一句话。我说“你想玩你就跟爸爸说,玩要注意时间,不需要偷偷地,就堂堂正正地玩”,玩个游戏有什么?

学员:他是在写作业的中间,在那偷偷玩。

杨一丰:作业没写完,所以人家中间给自己调节一下,劳逸结合。

学员:他作业写得好慢,他下午3:30放学,有时候要拖到晚上9点多、10点多才写完。

杨一丰:这不单单是一个玩游戏的事,iPad为什么在旁边?你要跟孩子沟通,他写不完就要承担这个结果,你不用管他,到点睡觉就行了。第二天老师自然会批评他,老师批评他,大不了念不了就不念了,不念了你还当什么科学家?你自己的作业你写成那样。让结果发生,让他承受这个结果,不光是道理,道理要结合结果。iPad不需要偷偷摸摸地玩。打他干什么?都这么大了,都7岁多了,你越打他越想玩。你现在打他,等到10来岁,他一住校就上瘾,他就要弥补自己小时候没玩够。让他玩,让他学着计划和安排。你教他他不会,他想怎么坏就按照怎么坏的来,咱还要锻炼身体。下午3:30放学,吃晚饭得40分钟,锻炼身体得1个小时,9:30以前睡觉,剩下的时间你自己写作业,写不了就别写了,身体健康比学习好重要。别写了,到学校老师自然会收拾他,他也无所谓面子,老师收拾他,那就带着他一块承担这个结果,他自己就会做出一个选择。我知道你也不太清楚,就先给你这些建议。我看他比你清楚,他心里不太服你,估计就是表面跟你说一套,背后能糊弄你就糊弄你。

学员:这个我倒还没有感觉,我感觉他还可以,有时候撒点小谎。小孩表现不好,他们老师就会在群里面给家长点名。

杨一丰:你就跟你家孩子说“你看,又批评妈妈了,妈妈心里挺难受的,妈妈一难受就不想做饭了,你就饿肚子吧”。这不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吗?饿一顿不行明天继续饿,明天早上起来妈妈心情还没好,还是不想做饭。你看他能不能想出办法来,他那么聪明,他什么办法都有。

学员:我还没想着不给他吃饭。

杨一丰:对。

学员:那我没什么问题了,谢谢杨老师。

父母和孩子“犯错”的意义

学员:老师好,我想让你批评我一下,我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好。

杨一丰:我还想多活两天,我批评你干什么?你觉得一个动不动批评别人的人能活时间长吗?我也想养生,想消停一下,高高兴兴、安安稳稳、安安心心地给你们讲个课。别逼我了,我没力气批评你。我一天到晚批评人,那我都活不下去了,我怕过两天得脑梗。

学员:这两天因为我家二女儿的事情很苦恼。晚上我陪她逛街、吃火锅,本想要给她买衣服,结果在整个商场逛了大半天,也没买到适合她的衣服。然后她心情不好,说一定要买双鞋子,来慰藉一下心情。她看上了一双300多元的鞋子,如果按照以前的话我会买给她,但今天我没给她买。后面我们就又多逛了一下,看到一双打折的鞋子还可以,就给她姐姐买了,结果她就一直闹着。今天晚上她又偷偷地从我手机里转了20元过去,我火大了,就在她手掌心打了几下。

杨一丰:好,不说了,停一下。我不是批评你,你确实做错了。根据我带孩子的经验和自己成长的经验,我觉得你确实做错了。你买的不是鞋,你买的是孩子对你的信任、孩子的心情。100元的鞋可能穿的时间并不长,300元的鞋可能她穿的时间更长一些。

学员:没有,她前两天刚买了一双鞋子,所以这次没想给她买。平常她想要买什么东西,我一般都会满足她。

杨一丰:我刚才说的不对,你没做错,我也有说错话的时候。跟鞋子没多大关系,重点是她的心情,她为什么要鞋子?

学员:就是没买到衣服,心情沮丧,白逛了几个小时。

杨一丰:反正是你们之间沟通的问题。

学员:我最近发觉自己好像很容易生气。今天跟二女儿沟通了一下,她说:“妈妈,你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我做到,你说话声音非常大,可以好好跟我说话”。后来我仔细想想,确实是,我一生气,就很火大,说话非常大声。这样被女儿指出来,感觉自己妈妈当得有些羞愧。

杨一丰:你已经意识到你有问题了,那就别急着要一个答案出来。你带着这种难受熬一熬,挺好的。晚上慢慢想一想,也可能要想一天、两天、三天、一周,也可能想一年、两年、三年,虽然就这样一个小事。

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不一定会比你做得更好,真的不一定。作为父亲,有时候我也会犯错,我发火的时候可能会踹我们家孩子几脚,但事后也会觉得我错了,我也很难过,我也会向孩子道歉,有的事甚至我悔恨好几年。那就是这样的,生活就是这样。错就反省吧。

学员:我刚才反省后跟她讲,“可能确实妈妈说话声音大,态度不好,以后即便你做错了,我也要心平气和、声音小一点地跟你说话”。

杨一丰: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还不仅仅是这些。这不仅仅是态度的问题,态度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应该是即便是喊了,也有它的合理性,为什么喊?而不是不喊,也不是一味地态度和气,都不是。

我觉得不够,深度不够。为什么她要去买衣服?没买着,为什么非得买一双鞋?又不缺鞋。为什么会烦躁?你们俩慢慢聊,好好聊一聊,看哪个环节有问题。只要双方都有意愿去反省,我觉得就可以深入。

学员:不过我现在会跟孩子沟通一下,当她说我做错的时候,我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可还会觉得我是她妈妈,要向她道歉自己很放不下这个身段来。

杨一丰:不用她说,正因为你是她妈妈,你要意识到你几乎天天在犯错,而且是她给了你机会让你犯错,从错误当中来成长、来完善自己,做一个好妈妈。有机会做一个好妈妈,这都是孩子给你的机会。

学员:老师说的是。

杨一丰:没有谁会像孩子那样去原谅我们犯过的错误,不光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孩子对我们同样是。

学员:是我做得不好,谢谢老师。

杨一丰:每个父母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这个还用人家提醒呀?这有什么面子?有面子的地方,从来都没有爱,只有伤害。在爱里面是没有面子,甚至没有尊严的。为了生活,哪一个父母养孩子,心里想过尊严和面子?没有一个生命会像孩子那样对我们所犯的错误无限宽容地对待,包括信任。孩子们无条件地、百分百地接受和承受了我们这一生,从生下他们到我们老去,犯下的所有错误,给了我们几乎所有犯错误的机会。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骂孩子、打孩子,失信于孩子,用自以为对的方式对待孩子。我自己犯的错误太多太多了,但是从孩子的眼神里,我丝毫感觉不到、也看不到孩子对我的不满或怨,孩子依然是百分百地信任和爱。

其实,我们有太多太多关于生命的答案要向孩子学习,所以大家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这是一个生命和生命从紧密的相连到一步一步分离的过程。生命与生命的相遇都是一个分离的过程,没有对和错。借由你们之间的冲突,父母去反省,孩子也会反省,父母成长了,孩子也成长了。你不一定会比孩子做得优秀,但至少你可以有一个态度,主动地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沿着什么样的人生方向走,可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犯错不要紧,生命生来就是给我们机会犯错的,让我们成长的,对待错误的态度才是关键。能不能去直面错误,去从错误当中反省,去从错误当中、从伤害当中发现爱,发现珍贵的爱,然后一点点地去学会守护这份爱、珍惜这份爱,那错误是不是又变得意义不同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一丰第一章家庭教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