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焦虑的女性如何获取内心的能量——读《力量从哪里来》有感

图片为自己拍摄


前麦肯锡合伙人李一诺的新书《力量从哪里来》,这段时间抽空完整的读完的唯一一本书。

为什么读这本书呢?起因是因为前一段时间正巧碰上自己离职重新择业,这期间自己常常会感到焦虑、迷茫,甚至不知所措,自己的心灵一度无处安放,所以四处寻找抓手。

正巧看到崔催的“为什么是你”这个栏目,预告是和李一诺对话,这天本来很忙,想着挂着听听算了,但是没想到催催和一诺聊得内容非常充实,一诺那稳定的内心和稍快的语气,一下子就吸引我听了下去,越听心里安心,越听心里也越有力量,听完觉得自己身心舒畅,很多问题似乎都能想通了。

后来觉得意犹未尽,索性就把节目中推荐的一诺的新书找来,一有空就读点儿,从她的故事里汲取着养分。


读完之后主要有这几个感受:


1.每个人都有不敢的事情,正视它,直面这些内心的恐惧,才能最快的解决它。


书中一诺说,自己之所以能做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被很多个“不得不”逼出来的。比如,在麦肯锡竞选全球合伙人,再比如,疫情期间带着三个孩子在美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受伤的母亲,一边还要关照家里的各种琐事儿,在这些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面前,她也迷茫过,也崩溃过,但是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呢,和自己对话后,硬着头皮往前走,做着做着,也就成了。

想想自己,之前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有时候还是很有主见,也不会多想,不会考虑这考虑那,就一个字,“干”就完了,很多时候,干着干着,也就慢慢成了。

不过有的时候,思前想后,因为害怕失去,或者是想得太多,反而会让自己止步不前,就比如自己当中学老师的时候,其实自己极其不喜欢当中学老师,但是一想到现在工作很难找,又怕工资低,所以一直都不敢离职。然而自己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所以自己嚷嚷离职嚷嚷了很久,但是始终无法改变,任由自己无限内耗。

后来还是在男盆友的支持下,想通了,相比较“不辞职就这么干一辈子”和“辞了再找自己相对能接受的”之间,不辞一定会后悔,于是牙一咬,心一横,就辞职了。

之后就自己开始备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找新的工作,总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慢慢也找到了现在的工作。现在想想,现在虽然工资低了,但是自己也并不后悔。


2.作为女性,确实在现行社会下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是这是社会的问题,我们不必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自责。社会目前确实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积极应对。


一诺说,麦肯锡的合伙人很多都是男性,特别是,男性同事上个卫生间就有可能聊几句,瞬间拉进和客户的关系,她也会觉得自己很不同,后来她索性接受这个不同,利用这个不同来和客户交流,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接受”的时候,事情流动起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自己常常也能看到很多女生在职场上的不容易,特别是我自己如今也到“而立之年”,找工作的时候,基本上第一句话都会问我“结婚了嘛,有没有男盆友,准备啥时候结婚”,而不是直接考察你的能力,所以我有时候也很无奈,后来很单位都莫名其妙的没有了下文。甚至有的hr就摆明了告诉我,“你这婚也没结,也还没小孩儿,这就是你最大的弊病”。面对这些我也很无奈,确实这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会被放在职场鄙视链底端。

但是一诺的话点醒了我,“首先我们自己要明确,结婚生孩子这是女性再正常不过的需求,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其次,既然社会不能改变,我们就想办法争取”。

以后我就想通了,我坦然接受自己现在三十未婚未育,我也会直接和hr袒露他们的担忧,我将如何应对,我自己先淡化这个年龄问题,慢慢的,虽然难,但也会越来越好。


3.教育的底层逻辑,其实是让孩子内心充盈,充满爱。这就是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抓住了根本,其它的教育行为也很好推行。


这个对于教育小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儿,很多家长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有的孩子真的让人觉得无计可施,不过在这之前,孩子的内心其实多多少少已经不充实了,感受不到爱了,所以做什么都会感觉比较晚。

一诺有三个孩子,她自己看了很多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盲目去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内卷,而是努力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当然,当妈妈的过程并不容易,孩子的某些表现难免让人条件反射的想到怼回去,但是一诺会通过和自己对话,还是会很快做到接纳孩子,然后孩子感受到爱了,安全了,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去锻炼自己。

说来也搞笑,我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我却很关心教育孩子的话题。之前有段时间在中小学工作,一直做着教育工作,也接触了不老少的孩子,一度觉得自己的核心就是要去爱孩子,可是慢慢的,很多为了成绩而进行急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又让我很迷茫,不知道我的内心究竟应该坚持什么,也一度很质疑自己原来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这一度让我自己在做工作的时候非常痛苦,有很大的内耗。

读了一诺的书之后,我想明白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初心,至少将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要努力做到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内心充盈。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尽可能的去爱学生,但是也要看到,毕竟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都非常不同,这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的可塑性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要看到这些不同,改变能改变的,对于实在无法改变的,也要学会放下。


读完这本书,心里还是很有能量的,也让人更有力量,虽然我自己的智力能力经历等各方面远远不如一诺,但是里面提到的很多内心历程,和一些底层的价值观却出奇的一致,所以遇见这本书也真的是一种缘分,就像是听一个很厉害又亲切的大姐姐说知心话一样,又能告诉你很多非常实用的方法和人生智慧。当然,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细致的点,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随手翻翻,也会觉得自己的内心是有依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充满焦虑的女性如何获取内心的能量——读《力量从哪里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