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一切皆文件(文件:读写执行(查,增删改查,移动,赋值),权限(用户,用户组,rwx)。系统:(磁盘,进程))
Linux 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 UNIX 操作系统。
Linux 英文解释为 Linux is not Unix。
Linux 是在 1991 由林纳斯·托瓦兹在赫尔辛基大学上学时创立的,主要受到 Minix 和 Unix 思想的启发。
Linux 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
Linux 能运行主要的 UNIX 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Linux 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什么是发行版,发行版简单来说就是== Linux内核+应用软件==
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发行商有:Ubuntu、RedHat、CentOS等
今天各种场合都有使用各种 Linux 发行版,从嵌入式设备到超级计算机,并且在服务器领域确定了地位,通常服务器使用 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或 LNMP(Linux + Nginx+ MySQL + PHP)组合。
目前 Linux 不仅在家庭与企业中使用,并且在政府中也很受欢迎。
对比 | Windows | Linux |
---|---|---|
界面 | 界面统一,外壳程序固定所有 Windows 程序菜单几乎一致,快捷键也几乎相同 | 图形界面风格依发布版不同而不同,可能互不兼容。GNU/Linux 的终端机是从 UNIX 传承下来,基本命令和操作方法也几乎一致。 |
驱动程序 | 驱动程序丰富,版本更新频繁。默认安装程序里面一般包含有该版本发布时流行的硬件驱动程序,之后所出的新硬件驱动依赖于硬件厂商提供。对于一些老硬件,如果没有了原配的驱动有时很难支持。另外,有时硬件厂商未提供所需版本的 Windows 下的驱动,也会比较头痛。 | 由志愿者开发,由 Linux 核心开发小组发布,很多硬件厂商基于版权考虑并未提供驱动程序,尽管多数无需手动安装,但是涉及安装则相对复杂,使得新用户面对驱动程序问题(是否存在和安装方法)会一筹莫展。但是在开源开发模式下,许多老硬件尽管在Windows下很难支持的也容易找到驱动。HP、Intel、AMD 等硬件厂商逐步不同程度支持开源驱动,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
使用 | 使用比较简单,容易入门。图形化界面对没有计算机背景知识的用户使用十分有利。 | 图形界面使用简单,容易入门。文字界面,需要学习才能掌握。 |
学习 | 系统构造复杂、变化频繁,且知识、技能淘汰快,深入学习困难。 | 系统构造简单、稳定,且知识、技能传承性好,深入学习相对容易 |
软件 | 每一种特定功能可能都需要商业软件的支持,需要购买相应的授权。 | 大部分软件都可以自由获取,同样功能的软件选择较少。 |
学者在笔记整理时采用华为云服务器进行学习讲解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自行购买(新人购买也就40-70块钱一年,不是新用户也可以点我的链接领取几百块的优惠券),系统建议选择centos 7
购买云服务器后打开自己的服务器控制台,点击弹性云服务器/云耀服务器,
这里会有自己服务器的公网ip和私网ip地址,和选择的操作系统
之后在更多
里面找到自己的密码,修改密码/重置密码,这里的密码是之后远程登录自己云服务器时的密码
之后在左边的控制台找到安全组选项
点击配置规则
之后点击添加规则,添加自己需要开放的端口,然后回到服务器控制台点击重新启动即可,不会配置规则可以点击旁边的教程
如果需要安装宝塔面板需要开放8888端口,宝塔面板安装教程
下载xshell
这里可以注册个人免费版,
填写姓名和邮箱,然后勾选both按钮,之后邮箱就会收到对应下载链接,下载安装
安装之后点击新建连接,输入填写
在弹出的窗口登录名填写root,再输入刚刚设置密码之后便ssh连接成功了。
开机会启动许多程序。它们在Windows叫做"服务"(service),在Linux就叫做"守护程"(daemon)。
一般来说,用户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命令行登录
ssh登录
图形界面登录
最高权限账户为 root,可以操作一切!
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其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
init程序的类型:
关机指令 shutdown
sync #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shutdown # 关机指令,你可以man shutdown 来看一下帮助文档。例如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机:
shutdown –h 10 # 这个命令告诉大家,计算机将在10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h now # 立马关机
shutdown –h 20:25 # 系统会在今天20:25关机
shutdown –h +10 #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r now # 系统立马重启
shutdown –r +10 # 系统十分钟后重启
reboot # 就是重启,等同于 shutdown –r now
halt # 关闭系统,等同于shutdown –h now 和 poweroff
注意:云服务器关机后需要去对应的云服务器控制台启动,云服务器一般不轻易关机,关机前可以使用sync
命令同步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输入ls /
后就可以看到当前系统盘根目录
以下是对这些目录的解释:
/bin: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dev :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
/lost+found: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proc: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root: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rv: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tmp: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
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个目录是比较重要的,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误删除或者随意更改内部文件。
/etc: 上边也提到了,这个是系统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该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这是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比如 ls 就是在 /bin/ls 目录下的。
值得提出的是 /bin、/usr/bin 是给系统用户使用的指令(除 root 外的通用用户),而/sbin, /usr/sbin 则是给 root 使用的指令。
/va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系统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个程序都会有相应的日志产生,而这些日志就被记录到这个目录下,具体在 /var/log 目录下,另外 mail 的预设放置也是在这里。
在Linux中/
是系统的顶级根目录,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是挂载在它的下面
绝对路径:
路径的写法,由根目录 / 写起,例如:/usr/share/doc 这个目录。
相对路径:
路径的写法,不是由 / 写起,例如由 /usr/share要到 /usr/share/man 底下时,可以写成:cd man
就能进入到该目录了
可以使用 man [命令] 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ls (列出目录)
语法
[root@www ~]# ls 命令参数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参数可以联合起来使用)
将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档)
[root@www ~]# ls -al ~
cd(目录切换)
语法
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使用 mkdir 命令创建 runoob 目录
[root@www ~]# mkdir runoob
#使用绝对路径切换到 runoob 目录
[root@www ~]# cd /root/runoob/
#使用相对路径切换到 runoob 目录
[root@www ~]# cd ./runoob/
# 表示回到自己的家目录,管理员即是 /root 这个目录
[root@www runoob]# cd ~
# 表示去到目前的上一级目录,亦即是 /root 的上一级目录的意思;
[root@www ~]# cd ..
pwd(显示目前位置Print Working Directory )
语法
[root@www ~]# pwd 参数
选项与参数:
[root@www ~]# cd /var/mail <==注意,/var/mail是一个连结挡(链接)
[root@www mail]# pwd
/var/mail <==列出目前的工作目录
[root@www mail]# pwd -P
/var/spool/mail <==怎么回事?有没有加 -P 差很多~
[root@www mail]# ls -ld /var/mai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Sep 4 17:54 /var/mail -> spool/mail
# 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为啥了吧?因为 /var/mail 是连结档,连结到 /var/spool/mail
# 所以,加上 pwd -P 的选项后,会不以连结档的数据显示,而是显示正确的完整路径
mkdir (创建新目录make directory)
语法
mkdir 参数 目录名称
可选参数
实例 创建多层目录
[root@www ~]# cd /tmp
[root@www tmp]# mkdir test <==创建一名为 test 的新目录
[root@www tmp]# mkdir test1/test2/test3/test4
mkdir: cannot create directory `test1/test2/test3/test4':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没办法直接创建此目录
[root@www tmp]# mk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加了这个 -p 的选项,可以自行帮你创建多层目录!
实例 创建目录时设置权限(后面会再介绍)
[root@www tmp]# mkdir -m 711 test2
[root@www tmp]# ls -l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上面的权限部分,如果没有加上 -m 来强制配置属性,系统会使用默认属性。
如果我们使用 -m ,如上例我们给予 -m 711 来给予新的目录 drwx–x–x 的权限。
rmdir (删除空的目录)
语法
rmdir 参数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案例 :删除 runoob/目录
[root@www tmp]# rmdir runoob/
案例:递归删除
将 mkdir 实例中创建的目录(/tmp 底下)删除掉!
[root@www tmp]# ls -l <==看看有多少目录存在?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root@www tmp]# rmdir test <==可直接删除掉,没问题
[root@www tmp]# rmdir test1 <==因为尚有内容,所以无法删除!
rmdir: `test1': Directory not empty
[root@www tmp]# rm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root@www tmp]# ls -l <==底下的输出中test与test1不见了!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copy)
语法:
[root@www ~]# cp 参数 源文件(source) 副本文件文件名(destination)
[root@www ~]# cp 参数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a:相当於 -pdr 的意思,至於 pdr 请参考下列说明;(常用)
-d:若来源档为连结档的属性(link file),则复制连结档属性而非文件本身;
-f:为强制(force)的意思,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无法开启,则移除后再尝试一次;
-i:若目标档(destination)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动作的进行(常用)
-l:进行硬式连结(hard link)的连结档创建,而非复制文件本身;
-p: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备份常用);
-r:递归持续复制,用於目录的复制行为;(常用)
-s:复制成为符号连结档 (symbolic link),亦即『捷径』文件;
-u:若 destination 比 source 旧才升级 destination !
案例 用 root 身份,将 root 目录下的 .bashrc 复制到 /tmp 下,并命名为 bashrc
[root@www ~]# cp ~/.bashrc /tmp/bashrc
[root@www ~]# cp -i ~/.bashrc /tmp/bashrc
cp: overwrite `/tmp/bashrc'? n <==输入n不覆盖,输入y为覆盖
rm (remove移除文件或目录)
语法:
rm 参数 需要删除的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案例:将刚刚在 cp 的实例中创建的 bashrc 删除掉!
[root@www tmp]# rm -i bashrc #加上-i 使其主动询问是否删除
rm: remove regular file `bashrc'? y
案例 :强制删除某目录
rm -rf 目录 #这个命令十分危险,不要轻易尝试哦
mv (move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语法:
[root@www ~]# mv 参数 source destination
[root@www ~]# mv 参数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可选参数:
案例:移动文件/目录到某目录中
[root@www tmp]# mv bashrc mvtest 将bashrc文件移动到mvtest目录中
案例:将刚刚的目录名称更名为 mvtest2
[root@www tmp]# mv mvtest mvtest2
Linux 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用户系统,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限。
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Linux 系统对不同的用户访问同一文件(包括目录文件)的权限做了不同的规定。
在 Linux 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两个命令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用户,组与权限:
在Linux中我们可以使用ll
和 ls -l
来查看文件的属性
例如:
[root@ecs-393619 /]# ll
total 7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Jun 22 2021 bin -> usr/bin
dr-xr-xr-x. 5 root root 4096 Jun 1 10:07 boot
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Feb 14 09:05 CloudResetPwdUpdateAgent
drwxr-xr-x 5 root root 4096 Feb 14 09:05 CloudrResetPwdAgent
drwxr-xr-x 19 root root 2960 Jun 21 12:19 dev
drwxr-xr-x. 95 root root 4096 Jun 21 13:07 etc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Jun 19 22:22 home
...
例如以上述的boot文件为例,第一个属性用"d"
表示。"d"
在Linux中代表该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
在 Linux 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d
则是目录-
则是文件;l
则表示为链接文档(link file);b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c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 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其中,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就会出现减号 - 。
每个文件的属性由左边第一部分的 10 个字符来确定(如下图)
从左至右用0-9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0位确定文件类型,第1-3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
第1、4、7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r"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2、5、8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w"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
第3、6、9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x"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Linux文件属主和属组
对于文件来说,它都有一个特定的所有者,也就是对该文件具有所有权的用户。
同时,在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按组分类的,一个用户属于一个或多个组。
文件所有者以外的用户又可以分为文件所有者的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
因此,Linux系统按文件所有者、文件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来规定了不同的文件访问权限。
[root@ecs-393619 /]# ll
total 7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Jun 22 2021 bin -> usr/bin
dr-xr-xr-x. 5 root root 4096 Jun 1 10:07 boot
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Feb 14 09:05 CloudResetPwdUpdateAgent
drwxr-xr-x 5 root root 4096 Feb 14 09:05 CloudrResetPwdAgent
drwxr-xr-x 19 root root 2960 Jun 21 12:19 dev
drwxr-xr-x. 95 root root 4096 Jun 21 13:07 etc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Jun 19 22:22 home
...
在以上实例中,boot 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属主和属组都为 root。
chgrp (更改文件属组属性)
语法:
chgrp 参数 (新)属组名 需要修改的文件名
可选参数
案例 :修改temp目录的数组属性为li
[root@ecs-393619 home]# mkdir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total 20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 修改前
[root@ecs-393619 home]# chgrp li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total 20
drwxr-xr-x 2 root li 4096 Jun 25 15:14 temp #修改后
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改文件属组
语法:
chown 参数 属主名 文件名
chown 参数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
可选参数
案例:修改上述temp文件的属主为jiang
[root@ecs-393619 home]# chown jiang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xr-x 2 jiang li 4096 Jun 25 15:14 temp #修改后
案例:同时修改temp文件的数组和数主属性为 root
[root@ecs-393619 home]# chown root:root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 修改后
chmod:更改文件9个权限属性
Linux文件属性有两种设置方法,一种是数字,一种是符号。
Linux 文件的基本权限就有九个,分别是 owner/group/others(拥有者/组/其他) 三种身份各有自己的 read/write/execute (读写执行)权限。
先复习一下刚刚上面提到的数据:文件的权限字符为:-rwxrwxrwx
, 这九个权限是三个三个一组的!其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各权限的分数对照表如下:
r:4
w:2
x:1
每种身份(owner/group/others)各自的三个权限(r/w/x)分数是需要累加的,例如当权限为: -rwxrwx— 分数则是:
owner = rwx = 4+2+1 = 7
group = rw- = 4+2+0 = 6
others= -w- = 0+2+0 = 2
语法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案例:修改 temp 文件权限为 770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修改前
[root@ecs-393619 home]# chmod 770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w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 修改后
那如果要将权限变成 -rwxr-xr-- 呢?那么权限的分数就成为 [4+2+1][4+0+1][4+0+0]=754
从之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就九个权限分别是:
u
, g
, o
来代表三种身份的权限。a
则代表 all
,即全部的身份。读写的权限可以写成 r
, w
, x
,也就是可以使用下表的格式来执行:指令 | 需要修改的权限 | 变更方式 | 权限 | 文件目录 |
---|---|---|---|---|
chmod | u, g,o,a | +(加入),-(除去),=(设定) | r,w,x | 文件目录 |
如果我们需要将文件权限设置为 -rwxr-xr--
,可以使用 chmod u=rwx,g=rx,o=r 文件名
来设定,没有的权限省略不写,不要写成这样 chmod u=rwx,g=r-x,o=r--
案例修改temp目录的权限为 -rwxr-xr--
[root@ecs-393619 home]# chmod u=rwx,g=rx,o=r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xr--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修改后
[root@ecs-393619 home]# chmod a=rwx temp #使用a复原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chmod u=rwx,g=r-x,o=r-- temp # 错误的使用方式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r--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 非预期结果
[root@ecs-393619 home] # chmod a=rwx temp #再次复原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案例 :使用-
删除权限,同时不改变其他权限
[root@ecs-393619 home]# chmod a-w temp #将所有用户的w权限删除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xr-xr-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案例 :使用+
增加属主和其他用户的w
权限
[root@ecs-393619 home]# chmod u+w,o+w temp
[root@ecs-393619 home]# ll
drwxr-xrwx 2 root root 4096 Jun 25 15:14 temp
Linux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的内容:
q
退出查看文档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语法:
cat [-AbEnTv]
选项与参数:
案例:查看网络配置: 目录地址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ecs-393619 home]#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ecs-393619 network-scripts]# ll
total 20
-rw-r--r--. 1 root root 86 Feb 14 08:50 ifcfg-eth0
-rw-r--r--. 1 root root 86 Feb 14 08:50 ifcfg-eth1
-rw-r--r--. 1 root root 86 Feb 14 08:50 ifcfg-eth2
-rw-r--r--. 1 root root 86 Feb 14 08:50 ifcfg-eth3
-rw-r--r--. 1 root root 86 Feb 14 08:50 ifcfg-eth4
[root@ecs-393619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 #查看ifcfg-eth0文件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TYPE="Ethernet"
PERSISTENT_DHCLIENT="yes"
[root@ecs-393619 network-scripts]# cat -n ifcfg-eth0 #查看ifcfg-eth0文件并显示行号
1 DEVICE="eth0"
2 BOOTPROTO="dhcp"
3 ONBOOT="yes"
4 TYPE="Ethernet"
5 PERSISTENT_DHCLIENT="yes"
tac
tac与cat命令刚好相反,文件内容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如:
[root@ecs-393619 network-scripts]# tac ifcfg-eth0
PERSISTENT_DHCLIENT="yes"
TYPE="Ethernet"
ONBOOT="yes"
BOOTPROTO="dhcp"
DEVICE="eth0"
nl 显示行号
语法:
nl [-bnw] 文件
参数:
-b :指定行号指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n :列出行号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w :行号栏位的占用的位数。
案例:
[root@ecs-393619 network-scripts]# nl ifcfg-eth0
1 DEVICE="eth0"
2 BOOTPROTO="dhcp"
3 ONBOOT="yes"
4 TYPE="Ethernet"
5 PERSISTENT_DHCLIENT="yes"
[root@ecs-393619 network-scripts]#
more 一页一页翻动
案例:查看缓存的登录信息
# more /etc/csh.login
# /etc/csh.login
# System wide environment and startup programs, for login setup
if ( ! ${?PATH} ) then
if ( $uid == 0 ) then
setenv PATH "/usr/local/sbin:/usr/sbin:/usr/local/bin:/usr/bin"
else
setenv PATH "/usr/local/bin:/usr/bin:/usr/local/sbin:/usr/sbin"
endif
else
#add sbin directories to the path
...
在 more 这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你有几个按键可以按的:
less 一页一页翻动
less运行时可以输入的命令有:
/
或 ?
有关!)/
或?
有关!)head 取出文件前面几行
语法:
head [-n number] 文件 (默认10行)
可选参数:
案例 :
[li@ecs-393619 ~]$ head -n 5 /etc/csh.login #显示文件的头5行
# /etc/csh.login
# System wide environment and startup programs, for login setup
if ( ! ${?PATH} ) then
tail 显示文件的后面几行(默认后10行)
语法:
tail [-n number] 文件
参数:
案例
[li@ecs-393619 ~]$ tail -f /etc/csh.login
if ( -r "$i" ) then
if ($?prompt) then
source "$i"
else
source "$i" >& /dev/null
endif
endif
end
unset i nonomatch
endif
^C
Linux 链接分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软链接(Symbolic Link)。
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连接。在 Linux 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 Linux 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比如:A 是 B 的硬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则 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相同,即一个 inode 节点对应两个不同的文件名,两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A 和 B 对文件系统来说是完全平等的。删除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影响另外一个的访问。
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真正删除的条件是与之相关的所有硬连接文件均被删除。
硬链接的概念与C语言中的指针类似
注意点:
另外一种连接称之为符号连接(Symbolic 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比如:A 是 B 的软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不相同,A 和 B 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 inode,继而指向两块不同的数据块。但是 A 的数据块中存放的只是 B 的路径名(可以根据这个找到 B 的目录项)。A 和 B 之间是“主从”关系,如果 B 被删除了,A 仍然存在(因为两个是不同的文件),但指向的是一个无效的链接。
注意点:
ln(link)
语法
ln [参数][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默认情况下,ln
命令产生硬链接。
参数:
必要参数:
选择参数:
[li@ecs-393619 ~]$ cd /home/temp
[li@ecs-393619 temp]$ touch test.txt #使用touch命令创建 test.txt文件
[li@ecs-393619 temp]$ ln test.txt f1 #创建硬链接文件f1
[li@ecs-393619 temp]$ ln -s test.txt f2 #创建软链接文件f2
[li@ecs-393619 temp]$ ls -li #-i参数显示文件的inode节点信息
total 0
790847 -rw-rw-r-- 2 li li 0 Jun 25 18:14 f1 # 硬链接文件
790848 lrwxrwxrwx 1 li li 8 Jun 25 18:23 f2 -> test.txt #软链接文件
790847 -rw-rw-r-- 2 li li 0 Jun 25 18:14 test.txt # 源文件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硬连接文件 f1 与原文件 test.txt 的 inode 节点相同,均为 790847,然而符号连接文件的 inode 节点不同。
案例二:
[li@ecs-393619 temp]$ echo 'l love jiang gege' >>test.txt # 将字符输出到test文件
[li@ecs-393619 temp]$ cat test.txt #查看 test文件
l love jiang gege
[li@ecs-393619 temp]$ cat f1 #通过硬链接查看 test文件
l love jiang gege
[li@ecs-393619 temp]$ cat f2 #通过软链接查看 test文件
l love jiang gege
[li@ecs-393619 temp]$ rm -rf test.txt #删除test文件
[li@ecs-393619 temp]$ cat f1 #通过硬链接查看 test文件
l love jiang gege
[li@ecs-393619 temp]$ cat f2 #通过软链接查看 test文件
cat: f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当删除原始文件test 后,硬连接 f1不受影响,但是符号连接 f2 文件无效;
在一些相关测试后,可以得到以下全部结论:
删除符号连接f2,对test,f1无影响;
删除硬连接f1,对f2,test也无影响;
删除原文件test,对硬连接f1没有影响,导致符号连接f2失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时删除原文件test,硬连接f1,整个文件会真正的被删除。
touch 文件修改指令
语法
touch 文件名 #如果不存在则会创建该文件
echo 向文件中写入字符
语法
echo '字符串' >> 文件
什么是vim编辑器
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代码补完、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
简单的来说, vi 是老式的字处理器,不过功能已经很齐全了,但是还是有可以进步的地方。
vim 则可以说是程序开发者的一项很好用的工具。
所有的 Unix Like 系统都会内建 vi 文书编辑器,其他的文书编辑器则不一定会存在。
连 vim 的官方网站 (http://www.vim.org) 自己也说 vim 是一个程序开发工具而不是文字处理软件。
vim键盘图
vim的三种使用模式
vi/vim 大致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
1、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i
,o
或者a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2、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
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ENTER
,回车键,换行
BACK SPACE
,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DEL
,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方向键
,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HOME/END
,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Page Up/Page Down
,上/下翻页
Insert
,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ESC
,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3、底线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q
退出程序
w
保存文件
ESC
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一般联合使用qw
命令保存并退出
vim 的使用实例
使用vim命令进入test.txt文件,如果没有则创建该文件再进入
[root@ecs-393619 temp]# vim test.txt
在一般模式之中,只要按下 i
, o
, a
等字符就可以进入输入模式了!
在编辑模式当中,你可以发现在左下角状态栏中会出现 –INSERT- 的字样,那就是可以输入任意字符的提示。
这个时候,键盘上除了 Esc 这个按键之外,其他的按键都可以视作为一般的输入按钮了,所以你可以进行任何的编辑。
按下ESC
按钮后就退出输入模式了
在一般/命令模式中按下 :
进入底线命令模式再输入wq
后点击回车就可以保存退出了
除了上述示例的i
,wq
, esc
命令外,vim还有很多命令可以使用,
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的光标移动,复制,粘贴等命令
光标移动命令 | 描述 |
---|---|
h 或 向左箭头键(←) |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
j 或 向下箭头键(↓) | 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 |
k 或 向上箭头键(↑) 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 | |
l 或 向右箭头键(→) |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
如果你将右手放在键盘上的话,你会发现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因此可以使用这四个按钮来移动光标。 如果想要进行多次移动的话,例如向下移动 30 行,可以使用 “30j” 或 “30↓” 的组合按键, 亦即加上想要进行的次数(数字)后,按下动作即可! | |
[Ctrl] + [f] | 屏幕『向下』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Down]按键 (常用) |
[Ctrl] + [b] | 屏幕『向上』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Up] 按键 (常用) |
[Ctrl] + [d] | 屏幕『向下』移动半页 |
[Ctrl] + [u] | 屏幕『向上』移动半页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行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行 |
n+space(n+空格) | 那个 n 表示『数字』,例如 20 。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例如 20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 20 个字符距离。 |
0 或功能键[Home] | 这是数字『 0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常用) |
$ 或功能键[End] |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常用) |
H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M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L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常用) |
nG |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
g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相当于 1G ! (常用) |
n Enter(n+回车键) | n 为数字。光标向下移动 n 行(常用) |
搜索替换命令 | 描述 |
---|---|
/word |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就输入 /vbird 即可! (常用) |
?word |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代表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next)。举例来说,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则按下 n 后,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执行 ?vbird 的话,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与 n 刚好相反,为『反向』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 例如 /vbird 后,按下 N 则表示『向上』搜寻 vbird 。 |
使用 /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让你重复的找到一些你搜寻的关键词! | |
:n1,n2s/word1/word2/g | n1 与 n2 为数字。在第 n1 与 n2 行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举例来说,在 100 到 200 行之间搜寻 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
:1,$s/word1/word2/g 或 :%s/word1/word2/g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常用) |
:1,$s/word1/word2/gc 或 :%s/word1/word2/gc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用户确认 (confirm) 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
删除,复制,粘贴 | 描述 |
---|---|
x, X | 在一行字当中,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相当于 [del] 按键),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键) (常用) |
nx | n 为数字,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举例来说,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 『10x』。 |
dd | 剪切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用 p/P 可以粘贴。 |
ndd | n 为数字。剪切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则是剪切 20 行(常用),用 p/P 可以粘贴。 |
d1G | 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
dG | 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
d$ |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
d0 | 那个是数字的 0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 |
yy |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
nyy | n 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常用) |
y1G |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
yG |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
y0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 |
y$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 |
p, P |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 举例来说,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则按下 p 后,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但如果是按下 P 呢? 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 (常用) |
J | 将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 |
c |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 10cj ] |
u |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 |
[Ctrl]+r | 重做上一个动作。(常用) |
这个 u 与 [Ctrl]+r 是很常用的指令!一个是复原,另一个则是重做一次~ 利用这两个功能按键,你的编辑,嘿嘿!很快乐的啦! | |
.(小数点) | 不要怀疑!这就是小数点!意思是重复前一个动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重复删除、重复贴上等等动作,按下小数点『.』就好了! (常用) |
命令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时使用的命令
进入编辑时的命令 | 描述 |
---|---|
i, I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i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 I 为『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输入』。 (常用) |
a, A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a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 A 为『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常用) |
o, O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上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常用) |
r, R | 进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为止;(常用) |
上面这些按键中,在 vi 画面的左下角处会出现『–INSERT–』或『–REPLACE–』的字样。 由名称就知道该动作了吧!!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上面也提过了,你想要在档案里面输入字符时, 一定要在左下角处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输入喔! | |
[Esc] | 退出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
底线命令模式命令
指令行的储存、离开等指令 | 描述 |
---|---|
:w |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 |
:w! |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不过,到底能不能写入,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 |
:q | 离开 vi (常用) |
:q! | 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 |
注意一下啊,那个惊叹号 ! 在 vi 当中,常常具有『强制』的意思,而: 在进入底线命令时已经存在,不需要再次输入 |
|
:wq | 储存后离开,若为 :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常用) |
ZZ | 这是大写的 Z 喔!如果修改过,保存当前文件,然后退出!效果等同于(保存并退出) |
ZQ | 不保存,强制退出。效果等同于 :q!。 |
:w [filename] |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类似另存新档) |
:r [filename] | 在编辑的数据中,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亦即将 『filename』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 |
:n1,n2 w [filename] | 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 |
:! command | 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行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ls /home』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 |
vim 环境的变更 | |
:set nu |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
:set nonu |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
特别注意,在 vi/vim 中,数字是很有意义的!数字通常代表重复做几次的意思! 也有可能是代表去到第几个什么什么的意思。
举例来说,要删除 50 行,则是用 『50dd』 对吧! 数字加在动作之前,如我要向下移动 20 行呢?那就是『20j』或者是『20↓』即可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
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
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用户账号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用户账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添加用户账号就是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然后为新账号分配用户号、用户组、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刚添加的账号是被锁定的,无法使用。
1.添加用户
语法:
useradd 参数 用户名
参数:
-c
comment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
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g
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G
用户组,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用户名:
案例:
useradd –d /home/sam -m sam
此命令创建了一个用户sam,其中-d和-m选项用来为登录名sam产生一个主目录 /home/sam(/home为默认的用户主目录所在的父目录)
案例二:
useradd -s /bin/sh -g group –G adm,root gem
此命令新建了一个用户gem,该用户的登录Shell是 /bin/sh,它属于group用户组,同时又属于adm和root用户组,其中group用户组是其主组。如果group和adm组不存在则会新建
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etc/shadow, /etc/group**等。
Linux提供了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userconf,它可以用来对用户账号进行统一管理。
2.删除用户
如果一个用户的账号不再使用,可以从系统中删除。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etc/passwd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命令语法:
userdel 参数 用户名
常用参数
-r
:连同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案例:删除之前创建的sam用户
userdel -r sam
此命令删除用户sam在系统文件中(主要是/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的记录,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3.修改用户/账号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语法格式:
usermod 参数 用户名
常用的选项包括-c
, -d
, -m
, -g
, -G
, -s
, -u
以及-o
等,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另外,有些系统可以使用选项:-l
新用户名
这个选项指定一个新的账号,即将原来的用户名改为新的用户名。
案例:
usermod -s /bin/ksh -d /home/z –g developer sam
此命令将用户sam的登录Shell修改为ksh,主目录改为/home/z,用户组改为developer。
4.用户口令修改
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但是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指定空口令。
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
命令格式:
passwd 参数 用户名
可选参数:
-l
: 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lock)-u
:口令解锁。(unlock)-d
: 使账号无口令。(delete)-f
: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force)如果默认用户名,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
案例1:修改当前用户口令
$ passwd
Old password:******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案例2:超级用户 li 修改他人口令
# passwd li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时,passwd命令会先询问原口令,验证后再要求用户输入两遍新口令,如果两次输入的口令一致,则将这个口令指定给用户;而超级用户为用户指定口令时,就不需要知道原口令。
为了系统安全起见,用户应该选择比较复杂的口令,例如最好使用8位长的口令,口令中包含有大写、小写字母和数字,并且应该与姓名、生日等不相同。
为用户指定空口令时,执行下列形式的命令:
passwd -d li
此命令将用户 li 的口令删除,这样用户 sam 下一次登录时,系统就不再允许该用户登录了。
passwd 命令还可以用 -l(lock) 选项锁定某一用户,使其不能登录,例如:
passwd -l sam
5.用户切换
切换用户的命令格式:
su username
案例 切换到用户 li
su li
注意:
1.超级用户可以随意切换到其他用户,而普通用户则在输入切换命令后需要输入切换用户的密码/口令
2.从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还可以使用命令:sudo su
3.在终端输入exit或logout或使用快捷方式ctrl+d,可以退回到原来用户,其实ctrl+d也是执行的exit命令
4.在切换用户时,如果想在切换用户之后使用新用户的工作环境,可以在su和username之间加-
例如:
su - root
$
表示普通用户
#
表示超级用户,也就是root用户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1、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
语法格式
groupadd 参数 用户组
可选参数:
-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o
一般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案例一:
groupadd jiang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 jiang ,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
案例二:
groupadd -g 101 jiang1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jiang1,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
2.删除已有的用户组
语法:
groupdel 用户组
3、修改用户组的属性
语法:
groupmod 参数 用户组
可选参数:
-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o
与-g选项同时使用,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n
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案例一: 将组 jiang 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
groupmod -g 102 jiang
案例二:此命令将组 jiang 的标识号改为 10000 ,组名修改为jiang2
groupmod -g 10000 -n jiang2 jiang
4。用户组切换
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之间切换,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
用户可以在登录后,使用命令newgrp
切换到其他用户组,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
语法:
newgrp root
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组,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类似于用户账号的管理,用户组的管理也可以通过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来完成。
完成用户管理的工作有许多种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有关的系统文件进行修改。
与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这些文件包括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文件的内容。
1./etc/passwd文件
/etc/passwd
文件是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etc/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它的内容类似下面的例子:
# cat /etc/passwd
root:x:0:0:Superuser:/:
daemon:x:1:1:System daemons:/etc:
bin:x:2:2:Owner of system commands:/bin:
sys:x:3:3:Owner of system files:/usr/sys:
adm:x:4:4:System accounting:/usr/adm:
uucp:x:5:5:UUCP administrator:/usr/lib/uucp:
auth:x:7:21:Authentication administrator:/tcb/files/auth:
cron:x:9:16:Cron daemon:/usr/spool/cron:
listen:x:37:4:Network daemon:/usr/net/nls:
lp:x:71:18:Printer administrator:/usr/spool/lp:
sam:x:200:50:Sam san:/home/sam:/bin/sh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etc/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1)"用户名"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
,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
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
,并且不使用连字符-
和加号+
打头。
2)“口令”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
文件中,而在/etc/passwd
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3)“用户标识号”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
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 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4)“组标识号”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它对应着/etc/group
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5)“注释性描述”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
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
6)“主目录”,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
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7)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 Shell), csh(C Shell), ksh(Korn Shell), tcsh(TENEX/TOPS-20 type C Shell), bash(Bourne Again Shell)等。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
。
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 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8)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pseudo users)。
这些用户在/etc/passwd
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它们的登录Shell为空。它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
伪 用 户 含 义
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sys
拥有系统文件adm
拥有帐户文件uuc
p UUCP使用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nobody
NFS使用/etc/shadow
1、除了上面列出的伪用户外,还有许多标准的伪用户,例如:audit, cron, mail, usenet等,它们也都各自为相关的进程和文件所需要。
由于/etc/passwd
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很容易地将它破解,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etc/shadow
文件。 有超级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这就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2、/etc/shadow
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
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
命令根据/etc/passwd
中的数据自动产生
# cat /etc/shadow
root:Dnakfw28zf38w:8764:0:168:7:::
daemon:*::0:0::::
bin:*::0:0::::
sys:*::0:0::::
adm:*::0:0::::
uucp:*::0:0::::
nuucp:*::0:0::::
auth:*::0:0::::
cron:*::0:0::::
listen:*::0:0::::
lp:*::0:0::::
sam:EkdiSECLWPdSa:9740:0:0::::
它的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etc/group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
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newgrp
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
文件中。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
文件,由冒号:
隔开若干个字段.
/etc/group文件的一个例子如下
root::0:root
bin::2:root,bin
sys::3:root,uucp
adm::4:root,adm
daemon::5:root,daemon
lp::7:root,lp
users::20:root,sam
在这些字段中的含义是
这些字段有: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etc/passwd
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
分隔。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也可能是附加组。Linux 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
Linux 磁盘管理常用三个命令为 df
、du
和 fdisk
。
df
(英文全称:disk free):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
(英文全称:disk used):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fdisk
:用于磁盘分区
df
df命令参数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语法: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可选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h
: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例如 ext3) 也列出;-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案例一:将系统内所有的文件系统列出来!
[root@lijiang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914228 0 914228 0% /dev
tmpfs 930056 8 930048 1% /dev/shm
tmpfs 930056 57880 872176 7% /run
tmpfs 930056 0 930056 0% /sys/fs/cgroup
/dev/vda1 41021664 6448844 32459336 17% /
tmpfs 186008 0 186008 0% /run/user/0
注意:在 Linux 底下如果 df 没有加任何选项,那么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 (不含特殊内存内的文件系统与 swap) 都以 1 Kbytes 的容量来列出来!
案例二: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root@lijiang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893M 0 893M 0% /dev
tmpfs 909M 8.0K 909M 1% /dev/shm
tmpfs 909M 57M 852M 7% /run
tmpfs 909M 0 909M 0% /sys/fs/cgroup
/dev/vda1 40G 6.2G 31G 17% /
tmpfs 182M 0 182M 0% /run/user/0
案例三: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称都列出来
root@lijiang ~]# df -aTh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sysfs sysfs 0 0 0 - /sys
proc proc 0 0 0 - /proc
devtmpfs devtmpfs 893M 0 893M 0% /dev
securityfs securityfs 0 0 0 - /sys/kernel/security
tmpfs tmpfs 909M 8.0K 909M 1% /dev/shm
devpts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tmpfs 909M 57M 852M 7% /run
tmpfs tmpfs 909M 0 909M 0% /sys/fs/cgroup
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systemd
pstore pstore 0 0 0 - /sys/fs/pstore
bpf bpf 0 0 0 - /sys/fs/bpf
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net_cls,net_prio
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memory
cgroup cgroup 0 0 0 - /sys/fs/cgroup/cpuset
...
案例四:将 /etc 底下的可用的磁盘容量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root@lijiang ~]# df -h /etc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vda1 40G 6.2G 31G 17% /
du
Linux du 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但是与 df 命令不同的是 Linux du 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还是和df命令有一些区别的,这里介绍 Linux du 命令。
语法:
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k
·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案例一:只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夹容量(包括隐藏文件夹):
[root@lijiang ~]# du
8 ./.pip
4 ./.ssh
8 ./.cache/pip/selfcheck <==每个目录都会列出来,包括隐藏文件的目录
...省略...
1496 ./.cache
1608 . <==这个目录(.)所占用的总量
案例二:将文件的容量也列出来
[root@lijiang ~]# du -a
4 ./.cshrc
4 ./.mysql_history
0 ./.history
4 ./.bash_logout <==有文件的列表了
...省略...
4 ./.lesshst
1608 .
案例三:检查根目录底下每个目录所占用的容量
[root@lijiang ~]# du -sm /*
0 /bin
212 /boot
...省略...
1 /tmp
3033 /usr <==系统初期最大就是他了啦!
284 /var
2272 /www
通配符 *
来代表每个目录。
与 df 不一样的是,du 这个命令其实会直接到文件系统内去搜寻所有的文件数据。
fdisk
fdisk 是 Linux 的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
语法:
fdisk 参数 装置名称
参数:
-l
:输出后面接的装置所有的分区内容。若仅有 fdisk -l 时, 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到的装置的分区均列出来。案例一:列出所有分区信息
[root@lijiang ~]# fdisk -l
Disk /dev/vda: 40 GiB, 42949672960 bytes, 83886080 sectors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70b978ed
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
/dev/vda1 * 2048 83886079 83884032 40G 83 Linux
案例二:找出你系统中的根目录所在磁盘,并查阅该硬盘内的相关信息
[root@lijiang ~]# df / <==找出磁盘文件名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vda1 41021664 6449028 32459152 17% /
[root@lijiang ~]# fdisk /dev/vda <==注意不要加上数字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32.1).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Command (m for help): <==等待输入
输入 m 后,就会看到底下这些命令介绍
Command (m for help): m <== 输入 m 后,就会看到底下这些命令介绍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一个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新增一个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在屏幕上显示分割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储存离开fdisk程序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将刚刚的动作写入分割表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按下 q
时离开fdisk
,那么所有的动作都不会生效!相反的, 按下w
就是动作生效的意思。
输入p
Command (m for help): p <== 这里可以输出目前磁盘的状态
Disk /dev/vda: 40 GiB, 42949672960 bytes, 83886080 sectors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70b978ed
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
/dev/vda1 * 2048 83886079 83884032 40G 83 Linux
# 装置文件名 启动区否 开始磁柱 结束磁柱 1K大小容量 磁盘分区槽内的系统
想要不储存离开吗?按下 q 就对了!不要随便按 w 啊!
使用 p 可以列出目前这颗磁盘的分割表信息,这个信息的上半部在显示整体磁盘的状态。
磁盘格式化(了解)
磁盘分割完毕后自然就是要进行文件系统的格式化,格式化的命令非常的简单,使用 mkfs
(make filesystem) 命令。
语法:
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 装置文件名
参数:
-t
:可以接文件系统格式,例如 ext3, ext2, vfat 等(系统有支持才会生效)案例:查看 mkfs 支持的文件格式
[root@lijiang ~]# mkfs [TAB][TAB]
mkfs mkfs.ext2 mkfs.ext4 mkfs.xfs
mkfs.cramfs mkfs.ext3 mkfs.minix
按下两个[tab],会发现 mkfs 支持的文件格式如上所示。
磁盘检验(了解)
fsck
(file system check)用来检查和维护不一致的文件系统。
若系统掉电或磁盘发生问题,可利用fsck命令对文件系统进行检查。
语法:
fsck [-t 文件系统] [-ACay] 装置名称
选项与参数: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义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则不需加上此参数-s
: 依序一个一个地执行 fsck 的指令来检查-A
: 对/etc/fstab 中所有列出来的 分区(partition)做检查-C
: 显示完整的检查进度-d
: 打印出 e2fsck 的 debug 结果-p
: 同时有 -A 条件时,同时有多个 fsck 的检查一起执行-R
: 同时有 -A 条件时,省略 / 不检查-V
: 详细显示模式-a
: 如果检查有错则自动修复-r
: 如果检查有错则由使用者回答是否修复-y
: 选项指定检测每个文件是自动输入yes,在不确定那些是不正常的时候,可以执行 fsck -y
全部检查修复。[root@lijiang ~]# fsck [TAB][TAB]
fsck fsck.ext2 fsck.ext4 fsck.xfs
fsck.cramfs fsck.ext3 fsck.minix
磁盘挂载与卸除
Linux 的磁盘挂载使用mount 命令
,卸载使用 umount
命令。
磁盘挂载命令mount
语法:
mount [-t 文件系统] [-L Label名] [-o 额外选项] [-n]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
案例: 将 /dev/hdc6 挂载到 /mnt/hdc6 上面!
[root@www ~]# mkdir /mnt/hdc6
[root@www ~]# mount /dev/hdc6 /mnt/hdc6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c6 1976312 42072 1833836 3% /mnt/hdc6
磁盘卸载命令 umount
语法:
umount [-fn]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
参数:
-f
:强制卸除!可用在类似网络文件系统 (NFS) 无法读取到的情况下;-n
:不升级 /etc/mtab 情况下卸除。案例:卸载/dev/hdc6
[root@www ~]# umount /dev/hdc6
防火墙
防火墙操作常用指令: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查看防火墙状态service firewalld start
:开启防火墙service firewalld restart
:重启防火墙service firewalld stop
:关闭防火墙查看防火墙规则:
firewall-cmd --list-all
: 查看全部信息firewall-cmd --list-ports
:只看端口信息注意此处是firewall-cmd
,而不是firewalld-cmd
!!
firwall-cmd
:是Linux提供的操作firewall的一个工具
演示案例一:查看防火墙状态,按q
退出查看
演示案例二:关闭防火墙
端口操作
firewall-cmd --query-port=8080/tcp
:查询端口是否开放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开端口命令firewall-cmd --permanent --remove-port=8080/tcp
:关闭端口命令命令含义:
--zone #作用域
--add/remove-port=80/tcp #添加/移除端口,格式为:端口/通讯协议
--permanent #永久生效,没有此参数重启后失效
注意:修改端口配置后需要重启防火墙
进程的基本概念
进程命令 ps
ps
(英文全拼:process status)命令用于显示当前进程的状态,类似于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
ps
查看当前系统中正在执行的各种进程信息
语法
ps 参数
可选参数
-a
:显示当前终端运行的所有进程信息-u
:以用户的信息显示进程-x
:显示后台运行进程的参数-A
:列出所有的进程-w
:显示加宽可以显示较多的资讯ps -aux
命令输出格式:
USER PID %CPU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案例一 :查找关于与某程序相关的指定所有进程
ps -aux|grep mysql #查找关于mysql的进程
ps -aux|grep ridis
ps -aux|grep java
# | 在linux中称为管道符 A|B 将A的输出作为B的输入
# grep 查找文件中符合条件的字符串 ,用于过滤不需要信息
案例二:显示所有进程信息,连同命令行及父进程信息(PPID)
[root@lijiang java]# ps -ef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MD
root 1 0 0 Jun21 ? 00:00:09 /usr/lib/systemd/systemd --switched-root --system --deserialize 18
root 2 0 0 Jun21 ? 00:00:00 [kthreadd]
root 3 2 0 Jun21 ? 00:00:00 [rcu_gp]
root 4 2 0 Jun21 ? 00:00:00 [rcu_par_gp]
root 6 2 0 Jun21 ? 00:00:00 [kworker/0:0H-events_highpri]
root 9 2 0 Jun21 ? 00:00:00 [mm_percpu_wq]
root 10 2 0 Jun21 ? 00:00:00 [ksoftirqd/0]
root 11 2 0 Jun21 ? 00:02:04 [rcu_sched]
....
案例三:显示指定用户信息
[root@lijiang java]# ps -u root
PID TTY TIME CMD
1 ? 00:00:09 systemd
2 ? 00:00:00 kthreadd
3 ? 00:00:00 rcu_gp
4 ? 00:00:00 rcu_par_gp
...
pstree 查看进程关系树
语法
pstree 参数
可选参数
-p
:显示父id-u
:显示当前用户组案例四:查看进程关系树:
[root@lijiang java]# pstree -pu
systemd(1)─┬─BT-Panel(1248)─┬─{BT-Panel}(1255)
│ └─{BT-Panel}(3049)
├─BT-Task(967)─┬─python(188840)
│ ├─{BT-Task}(1698)
│ ├─{BT-Task}(1701)
│ ├─{BT-Task}(1702)
│ ├─{BT-Task}(1708)
│ ├─{BT-Task}(1716)
│ ├─{BT-Task}(1723)
│ ├─{BT-Task}(1731)
│ ├─{BT-Task}(1734)
│ ├─{BT-Task}(1746)
│ └─{BT-Task}(1748)
├─NetworkManager(970)─┬─{NetworkManager}(976)
│ └─{NetworkManager}(977)
├─agetty(2045)
├─agetty(2046)
├─atd(2032)
├─auditd(650)───{auditd}(651)
├─chronyd(780,chrony)
├─containerd(7566)─┬─{containerd}(7569)
│ ├─{containerd}(7570)
│ ├─{containerd}(7571)
│ ├─{containerd}(7572)
│ ├─{containerd}(7573)
│ ├─{containerd}(7574)
│ ├─{containerd}(7577)
│ └─{containerd}(8311)
├─crond(2029)
├─dbus-daemon(737,dbus)
.....
kill 关闭进程
结束进程, 相当于window中的结束任务
语法
kill 参数 进程id
可选参数
-9
:强制执行一般在云服务器中不轻易杀死进程,除非是执行java等代码死循环或需要停止时
yum(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个在 Fedora 和 RedHat 以及 SUSE 中的 Shell 前端软件包管理器。
基于 RPM 包管理,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 RPM 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
yum 提供了查找、安装、删除某一个、一组甚至全部软件包的命令,而且命令简洁而又好记。
yum语法:
yum [options] [command] [package ...]
-h
(帮助),-y
(当安装过程提示选择全部为 “yes”),-q
(不显示安装的过程)等等。yum常用命令
列出所有可更新的软件清单命令:yum check-update
更新所有软件命令:yum update
仅安装指定的软件命令:yum install
仅更新指定的软件命令:yum update
列出所有可安裝的软件清单命令:yum list
删除软件包命令:yum remove
查找软件包命令:yum search
清除缓存命令:
yum clean packages
: 清除缓存目录下的软件包
yum clean headers
: 清除缓存目录下的 headers
yum clean oldheaders
: 清除缓存目录下旧的 headers
yum clean, yum clean all
(= yum clean packages; yum clean oldheaders
) :清除缓存目录下的软件包及旧的 - headers
步骤:
1,下载java rpm包 下载地址
2、检查java环境,如果有自带的或者yum安装的Open-JDK需要先卸载
注意:yum安装的得用yum卸载,普通rpm安装的得用rpm卸载,当然yum安装的也可以使用rpm命令进行卸载,但是使用yum卸载比较方便,yum相当于一个一键卸载
[root@lijiang ~]# java -version 检查java环境
java version "1.8.0_333"
Java(TM) 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8.0_333-b02)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build 25.333-b02, mixed mode)
[root@lijiang ~]# which java 查看java安装路径
/usr/bin/java
[root@lijiang ~]# rm -rf /usr/bin/java 删除java文件
然后 进入配置文件
[root@lijiang ~]# vim /etc/profile
然后删除这几行配置
删除配置的环境变量,至此JDK卸载完毕
之后检查自带的java环境
命令:
rpm -qa |grep java
rpm -qa |grep jdk
rpm -qa |grep gcj
如果又安装可以使用rpm -qa | grep java | xargs rpm -e --nodeps
批量卸载所有带有Java的文件 这句命令的关键字是java
参数说明
-e
:卸载--nodeps
: 强制删除|
:连通符,将第一个参数的输出作为第二个参数的输入3、将下载的jdk上传到linux中 这边建议上传到/home/source/java/jdk
下
上传后在该目录下执行下列命令
rpm -ivh jdk-8u221-linux-x64.rpm #jdk-8u221-linux-x64.rpm 是自己下载的rpm包
4、安装完成后配置java环境(rpm安装的可以不用配,配置后将rpm安装的jdk环境路径覆盖)
vim /etc/profile
在文件最后添加如下几行配置
# rpm 安装java可以不配置该该环境变量 保险起见可以进行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333-amd64
#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jre/lib(写法二)
CLASSPATH=.:$JAV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jar
PATH=$PATH:$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export PATH CLASSPATH JAVA_HOME
注意是使用冒号:
间隔
最后保存退出后执行 source /etc/profile
命令让配置文件生效
这里配置环境时命令行崩掉了可以使用 export PATH=/bin:/usr/bin:$PATH
命令重置配置文件的路径配置以恢复
5、检查java的环境是否生效
whereis java
which java
java -version
javac
执行这些命令做简单的环境配置测试
1.下载对应的tomcat安装包
下载地址
然后使用xftp将其上传到linux的 /usr目录
2.解压缩
使用下面的命令解压缩
tar -zxvf apache-tomcat-9.0.64.tar.gz
之后将其重命名为tomcat
mv apache-tomcat-9.0.64 tomcat
之后只要jdk的环境配好了,tomcat的内部文件的配置基本不用动,如果需要改端口号可以找到下面对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如果tomcat配置和使用有不懂的小伙伴可以看我写的tomcat配置及使用
3.检查端口
如果是云服务器首先要在自己的云服务器安全组规则中开放端口。
firewall-cmd --list-ports #查看对应的端口是否开放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80/tcp --permanent #如果没有开放则执行该命令开放8080端口
4.进入tomcat的bin目录,和我们在window下一样
# 执行:./startup.sh -->启动tomcat
# 执行:./shutdown.sh -->关闭tomcat
启动tomcat
关闭tomcat
注意:启动是执行的路径要找对,tomcat启动,并且服务器端口开放后即可访问。如果是虚拟机,首先要确保虚拟机联网
本教程基于contos7及以上版本安装,其他版本可参考官网教程:docker官网安装教程
1.检查自己的contos版本在7以上
[root@lijiang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8.5.2111
2.yum安装gcc(虚拟机要确保联网)
#一次执行这两个命令安装gcc和gcc-c++
yum -y install gcc
yum -y install gcc-c++
3.卸载旧版本(以前没有安装过docker可以跳过)
如果以前安装过可以执行以下命令进行卸载
yum remove docker \
docker-client \
docker-client-latest \
docker-common \
docker-latest \
docker-latest-logrotate \
docker-logrotate \
docker-selinux \
docker-engine-selinux \
docker-engine \
docker-ce
4.安装yum工具
yum install -y yum-utils device-mapper-persistent-data lvm2
5.设置阿里云镜像
yum-config-manager --add-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centos/docker-ce.repo
6.更新yum软件包索引
yum makecache fast
7.安装Docker CE
yum -y install docker-ce docker-ce-cli containerd.io
8.启动Docker
systemctl start docker
9.测试安装是否成功
docker version
docker run hello-world
docker images
1.准备工作
本教程使用华为云服务器,centos 8.2 x64 yum安装为例进行演示
2.删除内置的MariaDB
MariaDB为mysql的分支,可以与mysql无缝衔接的代替使用,为避免mysql因为收购而闭源所开发,centos7以上的linux系统一般会内置MariaDB数据库。
使用下面命令进行查看MariaDB的安装包
rpm -qa |grep mariadb
或
yum list installed | grep mariadb
然后使用下面命令依次卸载所查询出来的安装包
rpm -e --nodeps mariadb-libs-5.5.65-1.el7.x86_64 #读者根据自己显示的包进行修改
或
yum -y remove mariadb-libs.x86_64
yum安装mysql时会自行卸载
3.添加MySQL Yum Repository
将MySQL Yum Repository 添加到系统的 repository 列表中
rpm -ivh https://repo.mysql.com//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rpm
验证是否添加成功
yum repolist enabled | grep "mysql.*-community.*"
yum repolist all | grep mysql
如要安装其他的版本的话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例如要安装mysql56版本的话
yum -y install yum-utils #下载需要的工具包
yum-config-manager --disable mysql57-community #关闭mysql57版本
yum-config-manager --enable mysql56-community #开启mysql56版本
注意:要确保只有一个版本属于开启状态
当然也可以修改 /etc/yum.repos.d/mysql-community.repo
文件的enable属性进行修改,enabled=1表示开启,enabled=0表示关闭
3.安装mysql
导入公钥到rpm中
rpm --import https://repo.mysql.com/RPM-GPG-KEY-mysql-2022
不导入的话安装时可能会报错
mysql-Invalid GPG Key from file:/etc/pki/rpm-gpg/RPM-GPG-K...
安装mysql
yum -y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如果安装时报错Error: Unable to find a match
则先执行下面命令再尝试安装
yum module disable mysql #禁用默认的mysql安装模块
4.修改文件权限
分别执行下面两条命令
chown -R mysql:mysql /var/lib/mysql/
#5.7版本以前是
chmod -R 777 /usr/local/mysql/data/
#5.7版本以后是
chmod -R 777 /var/lib/mysql
再初始化mysql
mysqld --initialize
5.启动以及验证
与mysql服务相关命令
## 启动服务
systemctl start mysqld.service
## 重启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关闭
systemctl stop mysqld.service
## 查看mysql版本
mysqladmin --version
## 查看服务状态
systemctl status mysqld.service (按q退出查看)
启动后输入systemctl status mysqld.service
显示下图则表示启动成功
6.登录mysql
mysql5.7安装后有默认的密码,输入一下命令查看密码
grep 'temporary password' /var/log/mysqld.log
得知默认密码之后使用命令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先输入默认密码,和新密码后一路y
进行修改。
注意:Yum或RPM包安装MySQL5.7版本时,默认安装并启用了密码安全检查插件(validate_password),默认密码检查策略要求密码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并且长度不能少于8位。
则可以尝试重置密码
首先执行 vim /etc/my.cnf
命令进入mysql配置文件,
如下图所示位置添加skip-grant-tables
后保存退出
添加完毕后重启mysql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之后就输入mysql
或者mysql -uroot -p
进入mysql系统,
然后执行下面命令就行修改密码
update mysql.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password('新密码') where user='root' ;
然后输入exit
退出mysql,在将vim /etc/my.cnf
中的skip-grant-tables
文本注释或删掉,重启MySQL服务即可。
7.注册新的mysql成员
为确保mysql,root管理员权限的安全性,root用户一般设置为只能本地登录
为了我们能远程连接云服务器中的mysql数据库,我们需要添加而外的mysql用户.
登录mysql后
use mysql;
CREATE USER '用户名'@'登录地址' IDENTIFIED BY '密码'; //创建用户
GRANT 执行权限 PRIVILEGES ON *授予访问的数据库* TO '需要修改的用户名'@'新的登录地址' IDENTIFIED BY "密码" WITH GRANT OPTION; //修改用户信息
FLUSH PRIVILEGES; //刷新权限,修改用户权限后一定要刷新
注意事项:
登录地址 :
%
: 所有IP 都能登陆
localhost
: 只有本机能够登陆
192.168.0.112
: 指定192.168.0.11
ip的才能访问
password : 默认密码检查策略要求密码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并且长度不能少于8位。
执行权限 :
all
代表对授权数据的全部操作,除此之外还有select
, update
,delete
,insert
…
8.默认的安装路径以及文件如下
如果安装失败,可以删除这些文件,并卸载mysql后多尝试几次,为了整理和测试此次mysql的安装作者花了近6个小时
在安全组中开放8888端口和22端口之后,可以使用宝塔面板进行进行快速安装,
本案例以云服务器安装为例
宝塔面板安装官方教程
1.点击上方安装连接进入官网
输入linux的登录密码和地址之后即可快速安装
安装成功后会给用户一个登录地址和账号密码,在浏览器输入并登录
进入面板设置修改登录名和密码
向下找到安全设置
面板端口不建议修改,安全入口可以修改为/baota
,/bt
等.
如果忘记密码,安全入口等信息可以在xshell中输入bt
指令进行重置操作
创作不易,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可以点赞支持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