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第77篇《郑风 叔于田》(全)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77篇《郑风 叔于田》

【原文阅读】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

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

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

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译文参考】

三哥打猎出了门,巷里空空不见人。

并非真的没住人,能比三哥有几人?

他真英俊又仁慈。

三哥出去冬猎了,巷里无人在饮酒。

并非无人在饮酒,三哥样样比人高,

他真漂亮又和好。

三哥打猎到田野,巷里不见人驾马。

并非别人不会驾,而是技术不如他,

英俊威武人人夸。

【字词注释】

(1)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

(2)于:去,往。

(3)田:同“畋(tián)”,打猎。

(4)巷:居里中的小路。

(5)洵(xún):真正的,的确。

(6)仁:指温厚,慈爱。

(7)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

(8)饮酒:这里指燕饮。

(9)好:指品质好,性格和善。

(10)适:往。野:郊外。

(11)服马:骑马之人。一说用马驾车。

(12)武:勇敢英武。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青年猎人的诗,赞美他“美且仁”、“美且武”。

        《诗经》中常用伯、仲、叔、季的表字;特别是女子,多半用它称其情人或丈夫。这是当时的习俗。这首诗,可能出自女子的口吻。诗中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

          在《诗经》三百篇中,《郑风·叔于田》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论其艺术成就,此诗当可与那些最优秀之作相颉颃。

        诗分三章,纯用赋法,但流畅谐美中有起伏转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它的成功之处,除了运用《诗经》中常见的章段复沓的布局外,还在于运用设问自答、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

  章段复沓,是《诗经》中最重要的结构特点。《郑风·叔于田》三章句式结构全同,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因为复沓而起到了一种加深印象的效果。而这种复沓是有变化的复沓,各章各句替换几个字,既保持韵律感,又深化了主题。实际上,拿现代音乐术语来解说,此诗正是一首分节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则是唯一的一句副歌歌词。

  《郑风·叔于田》独具个性的特色在于,设问自答、对比夸张。各章第二句“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第三句“岂无居人”“岂无饮酒”“岂无服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相互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诘,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过自问自答,将“洵美……”“不如……”“巷无……”(真的既英俊又……,人们都不如他,因此巷里没有人……)这样的正常顺序作一转换,顿觉奇峰突起,余味曲包。吴闿生《诗义会通》说:“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对此妙笔青眼有加。

        这一设问自答的手法,实际上源出周人对商人占卜贞问的甲骨刻辞的着意摹仿。在甲骨卜辞中,因求问神灵需将正反两种结果都记刻于龟甲上,请决于神判,便产生了此类句法的滥觞。

        此诗中,一正一反,直陈与疑问并举,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陈震语)的笔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这一结论。而“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的夸张描写,则将众人“不如叔也”的平庸与“叔”“洵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两者间的反差强调到极致。而通过居里、喝酒、骑马这样的生活细节来表现“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较强的煽情作用。

        诗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将主要内容交代完毕之后逸出一笔,不仅使主题更为充实,也使对“叔”的夸张描写显得有据可信。

【《叔于田》的反思探讨】

夸张表达,引人难忘

          “巷无居人”的表达非常夸张,让人印象深刻。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这男人是他们国家的超级明星,就像今天的天王巨星出行一样,这男人去打猎,万人空巷都去追星,去欣赏这男人的英雄风采了;二是女子爱极了这男子,男人去打猎了,里巷中人虽多,只是他们和“叔”比起来不值一提,她就目无一人。我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

        作者对“叔”的夸奖,虽然有些煽情,却显得真挚,让人感觉到发自内心的爱慕。这人不用说,必然是“叔”的“铁粉”了。可见,相貌、气质俱佳的男人在任何时代都像今天的明星一样受人追捧,拥有很多的“粉丝”。

        “叔”到底帅在哪里?诗中没有具体描述,只表达了自己对“叔”的热烈情感。这不免引起了读者们强烈的好奇心——“叔”到底是谁?我们也想见见“叔”啊,英俊勇武的男子谁不喜欢呢?下一篇《大叔于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郑庄公与公叔段的故事

      《毛诗序》认为,《叔于田》和下一首诗《大叔于田》所歌唱的都是同一个人,就是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

          这还要从郑武公说起。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扩张了郑国版图,而后又推行“武公之略”:释放商奴,发展工商;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加固京城,扩建城邑。这为郑国四百多年的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武公娶了申侯之女武姜为妻,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

庄公因出生时难产,所以他母亲很不喜欢他,给他起名叫“寤生”。

        “寤生”是难产的意思。历史上恐怕只有郑庄公一个人的名字叫“难产”吧?这名字一定从小就给他带来了无数尴尬与难堪。女人的通病是最爱小儿子和大孙子。武姜十分喜欢公叔段,武公在位时,她就曾几次建议武公立公叔段为太子。武公耳根子不软,没有听老婆的。武公死后,年仅十五岁的寤生即位,称郑庄公。

        郑庄公即位后,母亲武姜马上就请庄公给公叔段封地,两番周旋之后,庄公把公叔段封在了京地。公叔段少年英俊,很有勇力,京城臣民都很爱戴他,称他为“京城大叔”。公叔段在京地经营多年,一日日骄纵起来。

          庄公明知弟弟扩张势力,有违礼制,却一次次缄口不言,直到公叔段与母亲武姜勾结,出兵反叛,想取庄公而代之,庄公才出手痛击他,将他赶到了共地。这就是《左传》所记《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左传》的作者并未偏袒他们兄弟中的任何一个。因为母爱的失衡,才使得庄公深以为恨,积怨至深。但庄公对弟弟确实不善,当公叔段有不当行为时,他从未提醒、规劝,而是一步步促成弟弟走向了绝路。

          庄公虽是个不善的兄长,却是个英明的君主。历史上的圣明君主大抵如此!郑庄公治理郑国时,是郑国的极盛时期。武公和庄公的统治,为《诗经·郑风》中一篇篇优美诗歌的诞生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叔于田》和《大叔于田》都反复谈到了“叔”不仅有极致的阳刚美,还有非常可贵的“仁”的品德。诗中对大叔段的赞美集中在“美且仁”“美且好”“美且武”三个方面,这样的男子汉在当时可不多见。

        《毛诗序》的说法是否可信,我们无法证明。不过,这样一个英武的男子汉形象却留在了中华文化的历史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学习第77篇《郑风 叔于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