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感动——我所知道的刘明沐主任

我被他感动了

——我所知道的刘明沐主任

张范津

——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同志,直接投入轰轰烈烈的社会建设事业显然已力不从心,难言再有改天换地的豪情,更难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我们面对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面对社会各界的关心,却可尽力之所及,以自身的优势、自身的特长、自身的余热给予回馈,即使只有羸羸之火、荧荧之光也要温暖世界,照亮他人。

——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动我们的家人,感动我们的邻居,感动我们的同事,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激荡,心灵得到洗礼,道德得到升华。

以上是2009年初春南宫市26位老有所为模范个人发起的《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做感动身边人的事”活动的倡议书》中的两段话,其首倡者就是刘明沐主任。

记得那是2009年春节前,在和刘主任闲谈时得知,他所领导的老年太极拳学会正在开展一个“做感动身边人的事”的活动,我感到很有新意,于是在征得时任主管老干部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张凤磊同志同意后,便将此创意移植到全市离退休老干部中间,并在2009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市老干部工作会暨总结表彰大会上,正式发出了倡议。这26位老有所为模范个人中当然就有刘明沐主任。

为什么称刘明沐同志为主任,我说不清,但仔细分析,可能是在他身上主任头衔相对比较多的缘故。他参加工作后除了任过小学校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文史处处长外,曾经4次肩扛主任头衔。当教师时做过班主任,之后调县文教组、文教局任过教研室主任,在体委任主持全面工作的副主任(主任由县级领导兼任),期间还曾兼任创业立功办公室副主任。这也许就是人们都习惯称他刘主任的原因吧。

我与刘主任是名副其实的忘年交,对于这一点,我们双方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都相互认可,并且可有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李志杭和人社局原副局长谢强同志作证。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善交往因此朋友圈极窄的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性格内向,怵头与人谈天说地的神聊。此处必须申明,对于“神聊”我并非不屑,而是不能,关键是谈资匮乏,往往是说了上句没下句,更何况自知自己还没有清高到“无友”的境地。另一方面,爱好单一,最爱者不过几本古旧书籍,打麻将、下象棋一概不会,健身项目除了步行百无一能。没有交友的载体,朋友圈自然就窄了。古语云,遇贤者不可交臂失之,我庆幸遇到了一位和自己年龄大近30岁的贤者,不但没有交臂失之,而且还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更深层次的分析,其实我是被他感动了。

    我被他做事的认真态度感动了。与刘明沐主任相识具体时间我无法判定,大体在2002年我调市委办任职前后应该是没问题的。那时市委经常就某项决策组织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刘主任则是被通知参会次数最多那部分的人。每次会上他都认真发言,条分缕析,言之有据,足见会前功课的认真。于是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产生了见贤思齐的想法,于是我们走到了一起。

其实认真是有两种形态的,一种是外压式,一种是内省式。外压式的认真,是靠约束、惩处形成的,是压力下不得已的行为,因为不认真就会付出代价。而内省式认真,则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内在认知,是一种自觉行动。我以为刘主任的认真就属于内省式的那种,是熔铸到下意识、潜意识中的能动的认真,因此不论是否有人评鉴、监督,他都一如既往,不折不扣。2007年为纪念中印文化使者摄摩腾、竺法兰驻锡南宫暨普彤塔、普彤寺肇建1940周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拟与河北省佛协、河北师大联合举办一个大型学术研讨会。此时,刘主任尽管已年逾古稀,也早已与时事无干了,但作为一位资深文史工作者,他不忘初心,积极投身研讨会的编外筹备工作,跑图书馆、档案馆,钻故纸堆,戴着老花镜,清笔正楷的抄录了数万字的笔记资料,分类交给大会筹备组,以备参考。尽管每提及此,他都笑一笑说句“只是力所能及”,但其耗费心血、精力之巨大,非设身处地者无法体会。2009年,受老年太极拳学会学练太极拳的启发,老干部局决定全员学练太极拳,以期在指导老年体育活动时发挥更大的作用。请谁当教练?大家未加思索便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个名字——刘明沐主任。对我们提出的这个请求,刘主任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但当提到报酬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我们约定一、三、五下午5点开始学练,刘主任总是5点以前到岗,耐心的等着我们这些“学生”结束了手头的工作,才开始教练。特别是第一课,他把一张自己亲手抄写亲自复印的24式太极拳招式名称明白纸发给每个人,使同志们一看便了然于胸,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别看他平日里有说有笑,从不与人挣峰,但教起功夫来却判若两人,眉里眼里都显露着那种审视、挑剔的神态,一招一式不容半点马虎,发现动作姿势丁点不到位,马上纠正,不厌其烦。而一旦结束教练,随即便恢复了他慈眉善目的形象,那种认真和较真劲也就跑到九霄云外了。正事正办,乐事乐办。我想这也许就是他那种内省式认真的真谛,是智者所追求的境界吧。

我被他的执着和坚持感动了。刘主任不但干事认真,非常要好,而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项工作中都透露着一股不易察觉但又无处不在的执着和坚韧。1952年高小毕业年仅15岁,现在看来还是个小毛孩子的他,便登上讲台当起了小学教师,面对家里人的反对,周围人的小视,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横下一条心,学习教法,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就是靠着一种认真劲,执着坚持,久久为功,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进入了全县优秀教师行列。1964年1月5日南宫县委以【64】第6号文件做出《关于在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开展学习模范教师、优秀辅导员刘明沐运动的决定》,并于当年推荐出席了共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每每谈起这段历史,他都流露出一种幸福和自豪。1981年11月调任文化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主持全面工作。此时正是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由摧残文化向尊重文化的转型期。他亲力亲为,对南宫碑、宋君碑、姜登选碑实施全面保护。他带领文化局一班人硬是从无到有,在乡村两级建起了27个文化站,35个文化点,邢台地区两次在南宫召开现场会推广这里的经验。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没有一股韧劲,没有不懈的坚持,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以想象的。他的坚持更表现在学习传播武术和太极文化上。1984年初,他调任县体委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到任后,他根据南宫群众体育发展实际,亲自起草了《南宫县关于春节期间在全县开展武术月活动的意见》,并以县政府文件印发执行。他发挥自身优势,把在文化局工作期间建设的文化站点,全部进行升级改造,建成文体站点,突出武术训练,为南宫“全国武术之乡”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他从济南请来徐英台老先生教练太极拳、剑,很快被太极文化的魅力所倾倒,于是由学练到教练,再到有组织训练,成了他年年、月月、天天,永不停歇的一门功课。特别是退休后,在体育场专辟一块场地,收学生,教徒弟。且不说他作为组织者,领导一个松散群体的辛劳,单说场地卫生清扫一件事的坚持,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春夏锄杂草,秋冬扫落叶,雨季排积水,寒天铲冰雪,他不但总是第一个到场,而且还经常独立完成,从没一声怨言,一做就是20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呀!”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讲过的一句名言,放到这里来评价此事不也非常合适吗?为更好的普及太极文化,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2006年他又提议创办了老年太极拳学会,至今已吸纳会员近200人。不管是文体局还是老干部局组织的群众文体活动或曰老年文体活动、节日庆典,都有他们的身影。进一步彰显了刘主任老有所为的个人魅力和老年太极拳学会的作用,而这不正是他在执着的坚持和坚守中锻造形成的吗?

我被他的良善心态、乐观情调感动了。在前面的行文中,我多次提到他乐乐呵呵,慈眉善目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他始终是这样一个人,不仅表现在外表,更表现在内心,一个阳光、乐观,与世无争、与名利无染,大彻大悟的老者。他主动为社会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退休后既不是履行职责,又非法定义务,但他把哪件事也没当做负担累赘,哪件事也没潜入沽名钓誉的构思,他就是这样乐乐呵呵的干着,并享受着。似乎为了什么,但又不为什么。

他1998年退休,时年已62岁。对于退休,他常说“退”只是个手续问题,而“休”字也只是针对公职而言,总不能因退休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按月拿退休金的废人吧。他为自己做了“不找事,不惹事,想点事,做点事”的“四事”规划,我以为,此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的通俗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不停地奔波忙碌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缓释着浓浓的“正能量”。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尽管他阳光、乐观,但何尝又是一帆风顺?最让他无奈和无助的是始于1967年初的那段噩梦般的经历,“造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打入黑帮之列,于是便进入了关押、揭批、揪斗循环往复的魔圈。但是,两年多的摧残、折磨和屈辱,两年多的非人待遇,非但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和信念,反到使他更清醒的思考了社会,提升了对人生的感悟。他常说,以释然的态度对待过去,并不是证明我们健忘,而只是说明我们选择了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他退休前愉快认真的工作,退休后所做的“四事”规划,无疑正是他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的具体体现。他倡导开展“做感动身边人的事”的活动。他义务教练太极,把太极文化传播到了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他关注教育工作,呼吁师德建设、学生减负,为小学教材中卢沟桥狮子个数的统计挑错。他把宣传南宫,宣传南宫的优秀人物,歌颂新时代,作为“做点事”的重要目标,关注发现现实闪光点,潜心南宫文史,研究南宫历史名人白圭(明英宗、宪宗朝工部、兵部尚书)、王助(波音之父,中国近代航空工业主要奠基人之一)、刘珍年(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有胶东王之称)、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等等。且不说退休前的创作,仅退休后至2007年的9年间就发表了各种长篇通讯、报告文学19篇,累计15万多字。

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他这么做,不为名利为什么?不是作秀干什么?然而对此我却从未质疑过。试想有作秀便一作不醒、一致乐而忘返的吗?如果因作秀而弄假成真、入戏而不出,不也同样可以成就一种新的更加靓丽的道德风景吗?再进一步分析,五十即已知天命,六七十岁还有什么看不开吗?在一个小县城,一个在职时就职权不大的退休老人,即便想图名利,又能图得多大名、获得多少利?更何况他在做这些事情,特别是在所谓“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调查采访时,对自己还有个“三不”的约法三章,即:不吃请,不接送,不要感谢。不吃请、不接送,挡住或失去了排场,哪有“名”的炫耀?不要感谢、不要回报,又何来“利”的收获?去十多里路的市郊生物化工厂采访,一天两趟,连续六天,都是往返骑自行车,厂内准备好了饭菜,他婉言谢绝。这样做又何止一次。当细究其内心想法时,他总是淡然一笑,欲辨已忘言。其实,他这么做是为了“秀”自己的所谓清高吗?他即便就是吃了那顿饭,就真的有辱其清名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这样做无非是想不违初心,通过释放自身的余热,证明自己仍可见用于社会,通过放下、放弃,从而得到一个心理上的安顿而已。若他真的把目标定在名利上,定在作秀上,当一头名利的“黄牛”,还会有“老有所乐”的收获吗?正如现在很多人叹息“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有的甚至走向了目的地的反面。正因为他未忘初心,始终记着出发的目的,所以才以慈眉善目外化与形,以达观、乐观内化与心,永远保持着一种良善的心态。我想这也许就是被他感动的内在原因,这才应该是我们学习、仿效的根本吧!

仁者寿。德者寿。

                      2016年8月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被感动——我所知道的刘明沐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