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动漫作品, 围绕"武技" 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剧本非常之多,而且想到流行, 例如北斗神拳 一拳超人 圣斗士 刃牙 拳愿, 一种通俗的评论对此类风格总结为"热血漫画" (香港的"风云"也类似), 当然日本创作者似乎都有一种很喜欢借助旁白或者主角之嘴, 滔滔不绝地宣扬很多道理, 并且结合情节设定, 把这些道理渲染成为一种神奇技能的表演形式, 避免了由于过于神奇而幻化的技能突然出现, 使得读者有一种太生硬脱离合理想象力的滑稽感.
不过日本民族向来有 向强者挑战 失败后 向强者学习的文化传统, 这点是明显不同于儒家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尊帝制, 并以帝为中心,由于封建发展的历史,中国的帝制朝代确实曾经创造了经济上的(或者由于体量巨大原因)第一大国, 但是在生产技术发展与借鉴方面, 这种尊帝的文化, 彻彻底底阻碍了"学习"强者与文明制度的国家与社会环境, 因此后来动则以"崇洋媚外" "卖国求荣" "大逆不道" 为道德批斗招牌的环境形成一种社会环境模式.
扯远了, 回来!
在上述日本"热血"动漫中, 一个强大的武力角色, 往往伴随着传奇和剧作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然后体现一个很现实的借喻, 不过多数动漫作品的中"滔滔不绝"陈述, 从剧本设定看, 很小儿科, 也许作者也不会深喻太多, 例如 在一拳超人中, 埼玉自述强大力量的基础就是每天几千个俯卧撑 百公里跑步等训练, 刃牙与想象中的对手练习格斗, 可以幻化一个巨大的螳螂, 没有人会拿这些荒诞的道理去实践, 相比之下,金庸在自己的武侠中把绝世武功的获得,大部分变成了一本"古书" 或者 神秘的前辈留下的"秘籍", 以及某个门派的特殊技能, 但是金庸缺少日式动漫创作者的"道理阐述", 显得缺少现代知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深度.
不过, 虽然我并不把日本漫画中长篇大论的道理从字面和剧本设定(武功技能)方面去较真, 但是还是喜欢琢磨有这些"荒诞道理"反思的现实意义. 例如我很喜欢看格斗热血漫画之一的"终末的女武神", 这是一篇以历史人物 创奇故事人物 神话人物混杂打斗的作品, 其中第三回合, 是日本传奇剑客 佐佐木小次郎 与 海神波塞冬决斗, 成为人神争斗比赛中, 第一个战胜神的回合, 第一个回合 吕布输给雷神, 第二个回合 亚当输给宙斯,这部作品反正挺扯, 也挺吸引人, 故事娱乐也不错, 这要是在传统文化的我国, 已经被嘲笑为"关公战秦琼"的相声了.
佐佐木小次郎最终打败波塞冬, 我当然认为这里面有日本作者文化自信的倾向, 很不以为然, 不过谁让这个作品是日本作者写的, 要是让张艺谋写, 估计分分钟都是岳飞挑希腊诸神了.
在按照日本演绎风格套路写"佐佐木小次郎"的武技介绍的时候, 旁白介绍他的生平是"从未打败任何对手", 历史上(传说中), 小次郎最终命丧宫本武藏的决斗中. 在这个人神大战中, 我并没有太多留意最后的动画决斗特效与结果, 而是对他"从未打败任何人对手"这个梗, 产生了一些兴趣.
为什么呢?
先看看故事作品中对这个的解释, 大致意思是, 佐佐木小次郎每次与强大的对手比武, 然后输掉比赛, 他便开始分析总结学习实践等一系列励志的正能量行为, 然后, 他去挑战的是比之前更为强大的对手! 这里他没有停留在"之前输给那个对手", 所以, 他一直在"输给对手", 但是, 这里有个隐喻, 那就是, 他挑战更为强大对手的时候, "已经在水平层面赢了之前的对手" 只不过 没有去实际比赛而已, 这是一种对技能痴迷的表现, 而不是计较胜负荣誉的脱俗心态 !!
如果换个我最近比较喜欢琢磨学习数学的例子, 好比我在参加小学数学比赛中惨遭淘汰, 于是我把失败的原因找到, 发奋图强地学习小学数学, 直到掌握之后, 我去参加中学数学比赛, 然后又遭到淘汰, 然后我又开始学习总结中学数学, 再去参加高中数学比赛, 结果还是"淘汰", 于是一次次地"淘汰" 让我一次次地学习失败的内容, 一旦掌握, 就去更高的一层去验证自己的数学知识能力, 这特么就是"高标准"的学习之路啊, 虽然我一路"淘汰"惨败, 颜面扫地, 但是这中"求胜负第一和荣誉" 不是我学习数学的追求和动力, 而我是追求数学范围与知识内容的水平, 如此, 佐佐木小次郎的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声誉地位, 直到他在<终末的女武神中> 战胜 海神波塞冬的时候, 还有意外么?
在故事中, 佐佐木小次郎用他从不战胜对手的风格,超越了神的能力
在现实中, 佐佐木小次郎的风格, 会让一个凡人在自己追求的领域, 以无我的毅力, 达到一个超我的境界.
其实, 境界本身, 没有胜负对错, 没有道德荣辱, 只不过是一个人想要穷尽其生想看到,想知道 想理解 的一种心头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