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还是最差?

看到一篇文章,是一篇知微见著亦或说是小题大做的文章。

我发现,似乎很多自以为饱读诗书的家伙都有这个通病。就是,本来很简单一个事,明明三两句话就交代清楚了,可他不,他非得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那些名人里揪出那么三个两个来,引经据典,不,应该说是胡说八道胡扯八砍一番,才肯把那句话说出来。

很有种怀春少妇见到了心仪的男子的感觉,春心荡漾,欲言又止,搔首弄姿,浪态百出。

我严重怀疑,这些家伙就跟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一样,东扯葫芦西扯瓢半天,就是为了用上我在某本书或某篇文章里看到的某句话。

一开始写作,我还觉得这种玩法还很有意思,我称其为“装骚”。我若是不动不动的引用句诗,或者时不时的摘上几句话,怎么能体现出我博学多识,博览群书来。

可是,时间长了我就觉得没意思了。我何必跟那些萍水相逢的读者玩高深装文雅,我这么装有何意义。况且,还有可能出现的另外一个严重的情况是,我费尽心思的抖了半天机灵,却一个观众也没有。

So,后来,我就越来越不喜欢开始那种挖空心思死乎赖命端着的写法了。

除了情书,写作,最应该取悦的人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人,而是你自己。

那种非要在一篇文章里引用几句名言,几句诗的做法,要么是作者对自己的表达或者论点的不自信,要么是作者过于追求读者认同,要么就是过分想要炫耀自己的博学多识。

个人审美观不同,就跟人穿的衣服风格相似,有的人就是喜欢那种花花绿绿,花里胡哨,前卫新潮,与众不同的衣服。

而有的人,如我,就喜欢那种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的感觉。

我之所以属于后者,还因为我比较懒,懒得去费功夫找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装点自己。

不好意思,又习惯性跑题了。

开始说到的那篇文章属于前者,就为了说明一句话,前前后后引用了好几位哲学家的理论。很有种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感觉。

他想说明的一句话是啥呢?

“搓澡行业的荣衰与经济情况成反相关关系,经济情况越差,搓澡的越忙。今年最忙。”,就是这句话。类似于口红效应。

这句话,是作者听搓澡的师傅说的。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下笔如有神般,转为这句话写了好几千字的一篇文章里。

一开始,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可是,我很快就对这句话中产生了怀疑。不是怀疑搓澡行业的荣衰跟经济情况的关系,而是怀疑搓澡师傅暗示的今年的经济下行情况史无前例的说法。

因为,我周围,有很多人都在今年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比如,我前段时间说的那位卖水疗的张姐,她在今年卖出的机器就特别多,现在已经升格为一级店了。

按照文章里说的那句话来说,男人搓澡就跟女人买口红差不多,都是因为经济下行,买不起大价钱的物品了,只好相对价格低的商品来满足自己。

可水疗机可不是这样,一台水疗机最低配置的也在两万块钱左右,绝不属于价低的商品。可就是这种价格高昂的水疗机,张姐今年照样比往年卖出的多的多。

今天上午,见了一个做机械设备的客户,他也说,今年的业务量是他从业一来最好的一年。

所以,所谓的经济下行,根本就无从谈起。

任何时候都有人食不果腹,任何时候也总有人锦衣玉食。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还是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