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略说《中国净土宗》二

(第六十段)中国净土宗大师:昙鸾

昙鸾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即公元(476年),出生地在今山西大同的雁门,因家离五台山近,从小就听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见到了很多圣人遗迹,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决心出家,出家后广学内外经典,博通三藏,深入佛海,成就非凡。


昙鸾学识渊博,见解独特,是早期将儒、释、道三学融会于净土思想中的一位净土宗大师,是一位在佛教中国化的变革中有重大贡献的佛教学者,他一贯提倡念佛法门,以此法门教人脱离生死苦海,使各种根性的人,无不受益,他的德行,也因此而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魏孝静帝称他“神鸾”、梁武帝称他“肉身菩萨”。

他学习儒、道、佛各家著作,尤其对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译的《百论》这四论有精深的研究,成为了一位非常有见地的大乘空宗学者。

昙鸾认为昙无谶译的《大乘方等大觉经》词义深密,难以开悟,于是就着手为此经作注。由于他从小常在庙里观看圣迹,多有感触,善于思考,因念世寿短促,想求仙术以得长寿,后渡江南行,参访修仙道的陶隐居,却在南朝梁都建康今南京见到了梁武帝,在交谈中,梁武帝被昙鸾惊人的记忆和大乘空宗思想的敏识所折服,对他礼敬赞叹,于是他为梁武帝讲说了性空之学。

辞别梁武帝后,昙鸾在茅山见到了陶弘景,得到了陶隐居送的十卷长寿仙方、修仙之法,在回洛阳途中,偶然遇见了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大师,又请问大师长生之道。


留支大师说:“中土那有不死之法,纵使修成仙道,最后仍要轮回。”便以《观无量寿经》授给他,并说:“这才是真正的不死妙法。”昙鸾大师即将所有的仙书都烧掉了,而专修十六观妙法,作了《往生论注》二卷,有很高的实证价值。

昙鸾大师是龙树菩萨、天亲菩萨净土教的继承者,对净土教理有深刻的理解,他在作《往生论注》解释天亲菩萨所著《往生论》时,一开篇就引用龙树菩萨写的《易行品》<难易二道判>之文,并加以解释,谨按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中所说: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这里说的“阿毗跋致”又称为阿惟越致,义译不退转。不退转是指:既然听闻到了有关极乐世界的事情,此世界依正庄严,非常美好,从而生起信心,应引导这种生起信心的人,坚定信心,发愿求生极乐国,以获得出世无上殊胜因缘,如此则可横超三界,圆证“三不退”,永断生死,毕竟成佛。“三不退”指的是:

1、位不退:此位断见思惑。见思惑是见惑与思惑的并称,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这些是迷于界内事理的见惑与思惑。此惑有见修、四住、染污无知、取相惑、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等七种异名。以见思是见道所断的见惑及修道所断的修惑,故又称为见修。

“见”是见一处住地的惑、“思”为欲爱等三住地的惑,故又称为四住。相对于无明等不染污无知,见思是染污,故又称染污无知。此处所说位不退是指断了见思惑,永离生死烦恼,所得果位不再退转于二乘以下。


2、行不退:此位断尘沙惑。尘沙惑是菩萨的迷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沙那么多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断尘沙惑就能证得行不退,行不退是大乘菩萨道,入大乘菩萨道表示在普度众生时,能随心所欲,为法自在,于自度度他中,一定能圆成佛果。

3、念不退:此位断无明惑。无明惑是指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是一切生死烦恼之根本、是法界之微细烦恼、是法性之障。此无明惑,声闻、缘觉不知其义,仅菩萨能了知、断尽,故又称别惑。

此惑由于受三界外变异生死而有烦恼,故属界外之惑。别教菩萨从初地起渐断此惑,共有十二品;而圆教菩萨则从初住起渐断之,共有四十二品,断尽即证中道实相之理。证念不退者不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能成佛了。

此三不退需经多生累劫的修行,证得圆教住地菩萨位后方可得,而极乐则不然,虽犯有五逆十恶者,若肯回心发愿念佛,就能带业往生,虽居下下品,也可得三不退。这若非弥陀大愿洪名奇勋所成就,岂能有这么好的事!

在十方诸佛的国土中、没有如此方便的阶位;在诸教法门中、也没有如此胜妙的法门!而《净土十疑论》中说:凡是往生到了极乐国,就会有有五种因缘故得不退,即:

一、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念念增长,故得不退。三、水鸟,树林,风声,自然乐响,皆能演妙法音,使闻者常念三宝,故得不退。四、纯粹是诸菩萨众成为其最好的朋友,故得不退。五、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得不退。


由此可见,《净土十疑论》中所说只要到了极乐世界,不论品位高低,即会在五种因缘中得三不退,这是何等的殊胜!所以,在修学净土法门之前,首先就应当分清,什么是难行道?什么是易行道?才好依易行道修,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得非常难得的三不退。现将二道简述于下,供实修者选择:

1、难行道:是指在五浊恶世中,没有佛出世的时代,如果想求得阿毗跋致,非常难。此难粗说有五种原因,即: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这五种原因形成了恶劣的环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要想证得三不退,比登天还难,故名难行道。

2、易行道:是指以信佛为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极乐世界清净国土,由此而得佛力加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仅凭一念净信,发愿往生极乐国土,专心念佛,即可成就,此名易行道。

这难易二道在净土宗教理上有二个贡献:一判自他二力、二标愿力为宗。也就是说,昙鸾大师凭借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的指引,明白看出天亲菩萨《往生论》是弥陀愿力之教、称名易行之道,故开宗明义点出“乘佛愿力”,以“弥陀本愿力”为眼目、为核心,来解读《往生论》及展开整个净土教说。

昙鸾大师一心致力于净土经典的研究和净土思想的弘扬,孝静帝令他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今山西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昙鸾在太原、交城、介休、平遥等地宣传净土思想,教民众简便易行的念佛方法,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爱戴和敬重,平遥讲经之地被称为变红岩。玄中寺因弘扬净土念佛,名声大噪,后来有僧人道绰、善导等相继来礼敬昙鸾。道绰、善导受昙鸾大师的教化,先后成为隋唐时期著名的净土大师。


昙鸾大师不仅对中国净土宗贡献大,还被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推崇为始祖。他一生弘扬净土思想,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是一位杰出的净土宗大师。大师世寿八十岁,圆寂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即公元(542年);还有一说是圆寂于北齐天保五年即公元554年以后。大师专修净土,往生时便现了华盖幢幡,高映庭宇,并有异香纷郁,天乐盈空,在场的人都得以见闻,故知大师往生净土的品位很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07略说《中国净土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