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学案例(小学科学)

图片发自微博

案例1:

二年级科学测评题目

选择题,

1.以下哪些动植物不会出现在土壤里?

A.落叶;B.蚯蚓;C.金鱼;D.小鸟

    2年级某班50位同学,选A的2位男女都有,选B的2位,女生,选C的1位,男生;选D的2位,男生。与有错的孩子面谈,选A的孩子说校门那块草坪上没看见过落叶;选B的女生说没见到蚯蚓;选C的男生说学校校门土里有鱼的雕像,见附图1;选D的孩子说小鸟是在树上,在土地上,没有在土里。

    根据孩子的回答,我对测评的结果做如下反馈:

    1.根据《教参》的本课教学目标有:科学概念目标-1.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生活着许多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上生活的动物植物进行有顺序、细致、全面地观察和记录。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那么本题测评内容可以包含“土壤上生长得多种植物和生活的多种动物”。因此本题是可以测评学生关于《土壤——动植物的乐园》学习效果的。

    2.将“土壤”改为“你去观察过的那块土壤”。原因:当问及选错答案的孩子,我们观察过的那块土地周围里出现的动植物时,孩子能选出本测评题的答案。同时,这样的修改也能指导教师在课堂内设计“学生到对应的土壤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教学环节。

    3.将“小鸟”修改为“蚂蚁”、“蜗牛”等学生在课堂内观察到过的小动物。正如孩子的回答,“小鸟出现在树上”,课堂内观察土壤时,小鸟出现在学生观察活动中的机率小,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堂内学生的观察记录将题目修改为“蚂蚁”、“蜗牛”等学生记录的内容。

    4.为“不可能出现”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原因:我认为2年级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训练得都是观察到什么记录什么,而题干要求选择“不可能出现”,有让孩子根据观察所得来进行“逻辑推理”的要求。因此,根据此测评内容,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内设计“推理”的思维训练环节。

    5.修改题目类型。原因:第一次期末测评就题型考虑,选用的是单选题目,然而就测评内容来说,还可以将本测评内容修改为多选题,也可以根据活动手册修改为画圈题。

图片发自微博


    具体修改后的题目如下:

1.多选题:

在你观察过的土壤周围,你观察到的动植物有:(。    )

A.小花;B.蚂蚁;C.小鱼;D.石头

2.圈画题:

在你观察过的土壤周围,把你观察到动植物圈起来。

小花,小草、栅栏、蚂蚁

小鱼、石头、花盆、蜗牛

      引发后续思考:1.什么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数据反馈修改题目?2.什么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数据反馈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教学案例(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