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不期望,不依赖

1.我们小时候所受的痛苦,大都由于需求不足。

孩提时代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有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造成的痛苦非常深重,让我们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好像会死掉,或受到重大的伤害。

2.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心碎,我们会采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把没有满足我们需求的人拒于千里之外。

我们把痛苦丢进地下室——也就是潜意识里。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当初对自己造成创伤的人、事、时、地,以及原因,往往存有错误的记忆。人类的心智似乎有自我保护的机制,让我们不会再一次感受过去的创痛。保护自己的两个方法是:麻醉自己和遗忘。我们把痛苦深埋在潜意识里,然后把发生过的事忘记。往往创伤愈深,我们“健忘”的倾向就愈严重。

3.不管我们受到多重的责打,身体所受的痛总是比不上心理的痛。

感觉自己不被爱是最伤人的,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潜力——开创快乐的、自我实现未来的潜力。

4.我们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而曾经感受到的不被爱的伤痛又开始浮现。

这样的互动,往往会让双方都产生错误的观感——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行为造成了自己的不快。妻子可能会经常忘记丈夫不喜欢她的某一种香水,而继续使用它;丈夫可能会把袜子和内裤到处乱丢,因而造成妻子的不便。两个人都认为对方的行为是造成自己痛苦的原因,于是争吵不休。他们都不了解,其实对方的行为只是让自己的旧痛浮现的催化剂。

5.当旧痛浮现,我们又会像从前一样,想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

我们会展开权力斗争,使自己和对方保持距离。权力斗争在这时具有多重功能:

我们企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因为我们认为那是造成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我们会采取跟对方相反的立场,让两人保持安全距离,这样一来,就不会感到痛苦。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因而觉得握有力量。

分散双方的注意力,让两人都不必面对痛苦、沮丧的真正原因。

6.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不怪罪对方,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上台面,可以选择爱自己。

痛苦一旦浮上了台面,两人就可以选择平静地去体验它,用爱来支持彼此,一起度过。要做到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对方沟通。

7.期望是错的,不该有期望

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之后,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期望呢?”

我愿不愿意不再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

我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呢?

我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我快乐的源泉,而不再把伴侣当成予取予求的对象?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该如何放手。你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交给你的灵魂去处理。

怎样才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放手了呢?看看你的伴侣就会明白。

如果你感到爱在你们之间交流,你就知道你已做到了。如果你没有感到轻松,那么你可能还没有完全放手;或者,如果你真的已经放手了,却发现在第一个期望的背后,还有另一项更强的期望等着浮现,那么,不论你的情形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请再重复一次上述的练习。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意向。如果你愿意放手,就有机会发现,你所需要的一切,其实都存在于你的心里,不假外求。

最后附上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

① 我想要什么?

②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③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④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⑤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⑥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⑦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⑧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关系》~不期望,不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