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79:洪水肆虐老成都

【文章:张义奇;配图: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冯水木、无名作者】

成都平原因为有都江堰的惠泽而成为“天府之国”。人们视这片土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人间乐土。但古时候,成都平原也常常有天不遂人愿的时候。民间曾留下了一则《鳌鱼眨眼地翻身》的神话传说:远古时,成都本是个大海子,海中有个大鳌鱼经常出来兴风作浪,给岸边的人们造成无尽的灾难。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见了,便施法术将它翻了个四脚朝天,又派了四只金鸡守在四方,鳌鱼一扭动,就要遭金鸡啄。但不甘寂寞的鳌鱼总是趁着金鸡打瞌睡的时候扭动。它一动,成都就不得了啦,甚至它眨一下眼睛,成都也会山崩地裂,洪水滔天……这则神话也许表明,在远古时,成都先民就遭遇过了地震和洪水的袭击。

20世纪40年代九眼桥下的贫民窟(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洪灾1947

然而,直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波及成都以前,成都记忆的最大灾难还是洪水。从都江堰建成后的两千多年间,成都的特大洪水每隔数十年就有一次,而大洪水则是几年来一次。从公元952年至1223年的271年中,发特大洪水8次,平均34年一次;从1914年至1949年的35年中,特大洪水和大洪水发生了10次之多,平均三年半一次。至今60岁以上的成都人都还深刻地记得1947年惨痛的水灾。这次百年不遇的大灾害,使老成都人至今还把“水打棒”(漂浮的死尸)一词当作口头禅。   

据1947年望江楼水文站的记录,从6月30日起,成都连续7天降雨都在366毫米以上。城区80多条街被淹成汪洋,城内外被冲毁的桥梁有60多座,著名的万福桥、复兴桥、十二桥、安顺桥、东门大桥尽皆遭冲毁;万里桥、九眼桥虽得以幸存,但洪水已封洞,不敢再过行人;最掺的是安顺桥,在冲毁前,有许多人在桥上观水,突然一声轰响,人群全部落入江中;万福桥在被冲毁时,将陈麻婆豆腐饭店也带走了。与这些桥梁命运相同的,还有沿江两岸的民房,还有1000多不幸的居民也被卷进了鱼腹。《新新新闻》7月6 日报道:“前日,本市淫雨为灾,江水暴涨,为近百年所未有。沿河居民、房屋、财产冲毁者不计其数。”7月9日又报道:“川西平原空前水灾,系暴雨所致。此次降雨量为233公厘,乃数十年所罕见……”从7月到8月,洪水一直在蓉城肆虐,大半城区皆淹为泽国,致使百业停顿,一片肃杀。城中繁华的春熙路、总府街、祠堂街、东城根街、羊市街、东马栅街、青龙街、南纱帽街、西糠市街、盐道街、布后街、庆云南街、东桂街、惜字宫街、贵州馆街等,水深都达到—米以上。《新中国日报》称:“东较场被淹没,自城墙上视之,与大劫无异。”   

我父亲当年10多岁,住在城边街一大杂院,亲历了洪灾的痛苦。一天之内他们就搬了三次家,先到文庙前街,还没歇脚,水就撵拢了;赶紧又搬到纯化街,歇了不多会儿,水又跟来了;最后搬到延庆寺,才总算暂时歇稳当。所谓搬家,不过是慌乱中收拾几件换洗的旧衣服。大水退后,沿江两岸一片狼藉,离河近的民房被冲毁殆尽,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门板、木条、家具及尸体。雨后气温骤升,死尸经太阳一晒,恶臭熏天。

洪水漫进南巷子(摄于1981年 摄影者不详)


霍乱夺命

许多人逃过了洪水,却没躲过洪水后的瘟疫,霍乱吞噬的生命远远大于洪水。霍乱来势之凶,只要一出现拉肚子,两三个小时就没人了;有一个拉黄包车的人,跑着跑着一头栽倒在地就死了。霍乱传染的速度惊人,一人发病,几天之内就全家死绝。父亲所住的院坝里,有两家人就这样遭了灭门之灾。我奶奶去经佑(编者注:即照顾)她母亲,也染了病,好在她遇到—位修女,给她吃了两片西药,才使她免遭劫难,曾祖母却因此而丧生。我奶奶虽然幸存,但还是没躲过霍乱的再次流行。从1947年至1949年,连续三年发洪水,也就连续三年流行瘟疫。我奶奶最终在1950年被霍乱夺命,那年她才28岁。

由于死人太多,每天送葬的人成串成线。成都南门曾被认为是喜神方,本是严禁从此门出丧的,但霍乱一来,这个禁忌也就打破了。先死的人还有棺材,后死的人则连火匣子都找不到了,只好用席子一裹,草草安埋了事;甚至埋死尸的人在挖坑时,自己就—个跟斗栽了进去。洪水与瘟疫夺去了许多生命,当年成都城内棺材告罄,城外官山重重叠叠埋着死人。

如此大的洪灾,当时的政府没有组织有效防范,更遑论灾后的疫情控制了。洪灾过后,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下发的救灾款不过区区急剧贬值的—亿元法币,而这笔钱的总价值只能够弥补北门大桥茶铺损失的桌椅和茶碗。政府年年征税,疏浚河道的款项却进了贪官的腰包。大灾后,参与救灾的多是民间慈善机构,施粥是当时主要的方式,我父亲就在南大街领过稀饭;还有一些传教士向穷人发药,这多少缓解了瘟疫的蔓延。但这些毕竟是杯水车薪,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灾民根本不可能得到有效安置。水灾刚过,成都就因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发生了抢米风潮,两年之后,国民政府败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947年的成都洪灾震惊了全国。《申报》在7月12日的新闻中这样描述:“由于天灾人祸,患害频来,使悠闲的成都社会,变成了一幅哀鸿遍野的流民图。”

(下篇:《成都茶馆聚贤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锦江街巷》79:洪水肆虐老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