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银行的云原生架构解密》读书笔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及近年来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离开银行柜台涌向互联网端。银行的客户分为两类:对公客户和对私客户。对公客户一般体量较大,业务笔数相对少。对私客户体量小,但笔数多。尤其是在互联网便捷的情况下,业务量更是指数级递增。
  这种情况下,原有的银行系统已无法支持业务的蓬勃发展。引入分布式架构、微服务、云计算成了大势所趋。这些技术虽然在银行业尚未实践很久,但是电商行业已经在这些技术领域浸淫多年。
  网商银行架构的优势就在于,依托于阿里巴巴现有的各种成熟技术,没有存量业务苦恼,可以直接一步到位的熟练的运用新技术。劣势在于,可靠性、稳定性及数据一致方面可能之前要求没有那么高,容灾方面也是。因此我们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学习数字银行云原生架构来了解其架构等方面的运用。
  首先是容灾方面,客户的数据是企业的宝贵资产,各种灾害的发生导致业务无法持续开展或长期无法使用都会降低客户信心。因此我国的条例也有规定银行的容灾级别。书中指出为了满足这种容灾级别可以建立两地三中心的升级版——多活中心。与两地三中心的典型区别在于,两地三中心,地域二是数据异步赋值;多活中心不同地域、不同中心之间的数据均是实时复制。这个也许银行目前已经满足。但是银行的劣势在于可能没有上云、基于pass平台进行部署或者构建为分布式架构。
书中提出分布式架构基于云计算,与之前相比可以节约成本,用pc机器代替小型机,在负载均衡的层级下增加软负载。这样原本1个小型机的位置放多1台至多台pc机,便于动态调整容量。
  数据库方面,文中也有一些建议,比如1 建议读写分离,这样可以减少对写库的操作,降低负担。2 数据水平层面分片,比如10个客户为1组,将这10个客户的所有交易都放在1个数据库。这样的好处在于,分布式架构时,可以让某台服务器只方位这个数据库,而不需要所有服务器都访问同一台数据库。可以减小单台机器的压力。至于分片以后,数据的协同,可以采用分布式id,将id变化均记录在一个数据库中,然后利用中间件等技术,在调用的时候分配给每个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起来读书呀,云原生,架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