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底线在哪

对于人际交往,我其实更喜欢西方人的直接,国人的交往全凭经验来猜测,这一点,其实不奇怪,我们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讲究的就是委婉、含蓄、不伤人。

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高手,说话办事让人觉得很舒服,大家也都喜欢跟他共事、聊天。但也有些人,邯郸学步,做出事情来,跟他年龄、阅历、性格极为不符,画虎不成反类犬。

1
圈中有一朋友H,几年前就经常在一块聊聊天,关系也还可以。H本性好胜,经常三五好友都在的时候吹嘘自己,这无可厚非。而我永远都是静听的那位,我也知道他过的好坏真跟我没有多大关系,我没想过会求他办事,因为我始终坚信:自立自强。

忽然,有一次H对我说:“你要是用钱,从我这拿就行,拿个五万几万的,我也不带要的”。

我心里还挺纳闷,我也没有跟他说过我财务吃紧啊。我也从没有跟圈中的哪个好友借过一分钱啊,现在有银行能借钱,多方便啊,而且不用背负人情债。再说了,“不带要的”是指什么,我就打破砂锅问了一句,他说不带要利息的。

没过多久,H急忙忙的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他一下,十万火急。作为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喽,这一帮的结果就是,我现在每年都有四万块钱陆陆续续地在他那待半年左右,这来来回回的手续费也都快过千了。他总是说请吃饭,但是永远也没有实现过。

其实这些小聪明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而且演技也非常地拙劣。因为是朋友才出手相助,最后心累了,帮着帮着就不想再维系这段关系了。

2
人际交往中,人情是要换的,但是怎么个还法,有非常大的学问在里面,有些人不着急还人情债,而对方会催着你还。

有次出差在外地,有件事咨询了一下朋友D,因为我知道D的朋友曾经历过,简单咨询过后,事情还是顺其自然的发生了,大家也都没有办法扭转。

没过多久,D给我打电话问询事情的进展,我们聊了好久。这里得说一下,D每次找我都是在微信上给我留言:看到后给我回电。现在手机都是包通话、包流量的,也不知为啥他还是会如此,可能是之前留下的习惯吧。他主动给我打电话聊了很多,聊了我出差地方的风土人情,聊了最近圈中的逸闻趣事,话题又转到了我所出差地方的特产。

话都到这了,我欠他的人情也该还了,怎么还呢,这不有提示了嘛。我买了二百多的当地各种特产邮寄给他。

3
朋友之间相处,要懂得珍惜。很多时候一段关系的维系是靠其中一方的长期付出得来的。你若懂得珍惜,这关系会一直存在,你若不懂得,付出的一方会很累。

朋友X喜欢钓鱼。聊天时,我们也会就他的爱好,来进行探讨。他也总夸傲的谈起自己的鱼竿、钓技等。都是朋友,有时闲下来也会同他一块去钓鱼。其实也就是他一个人爱钓鱼,大家都有不同的爱好。

X时常会兴致高昂地打电话给我们,说鱼塘今天放鱼或者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野钓地方,一块去,肯定能有不错的收益。只要答应他了,你就会发现,他的车被老婆开走了,你要去接上他再一块前往钓鱼地点。或者到了钓点,他手机落家里了,你要帮他垫付钓资。又或者到了钓点,你发现他是来赴约的,你的前往仅仅是帮他到达到赴约地点的一个途径而已。

这用看似在维系关系,实则是达成一己私欲的做法,不敢苟同。

人际交往的底线在哪,不能一概而论。朋友、同事、同学、亲戚都在不间断来回互动,这些关系存在的基础是双方博弈的均衡。底线就是看你在这种互动中是否觉得舒服,又或是底线是看你在这种互动中能忍受到什么程度。

人际交往如果没有相互的麻烦、制衡,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我有一个好友,我俩性格相投。后来,彼此在不同的城市,他从来也不麻烦我,我也从没有机会劳烦他。刚开始我们还电话、微信联系,慢慢地彼此都寂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际交往的底线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