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Slack 上市看 Lark 问题和机会在哪里?

image.png

随着最近 Slack 上市,Slack 的神话也正式打开的一扇窗户,Slack 20 日的纽交所上市并没有路演,而是直接 IPO,对于自己的信心是非常足够的,看着自己自己庞大的用户群和生态,Slack 当然是非常笃定这一点的。

企业即时通讯这个领域有很多的追随者,财大气粗的微软 Team、主打隐私的 Symphony、国内新巨头字节跳动的飞书 Lark,加上以前不计其数的国内外追随者,从不同领域细分、从不同功能点细分、甚至从产品体验细分,为什么只有 Slack 跑了出来呢?

大家都知道 Slack 宣传自己是“杀死邮件”的推动者,也是企业即时通讯的改革者。到目前为止 Slack 拥有 1000 W用户 57 W企业,付费占比 25%,19年一季度营收在 1.38 亿美金左右,有超过 500 用户每年支付 10W 美金的费用,占总营收 40%,从收入比例的角度来看,不会把营收交到部分大企业手里,收入结构就会比较稳妥。

Slack 目前整合的应用有数千个,可以支撑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应用的场景,甚至还有不少基于 Slack 的创业项目,从生态这点上妥妥的掐在自己手里,作为趋势的推动者,所有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具备才有足够的可能性。

image.png

作为国内 Slack 的竞争对手,而且产品体验做得很棒,还有下一个千亿市值字节跳动撑腰的 Lark 能否有机会挑战呢?

Lark 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国内 SaaS 市场的问题

Lark 要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很重要一点,说明了张一鸣应该是看明白了国内 SaaS 的问题,所以才会转战国外。国内 SaaS 的生态并没有效率和体验可以生存的环境,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社会形态,直接原因是国内的 SaaS 还处于资源型市场。国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市场,而效率是做脑力密集型的市场,所以从根本上这不匹配。中国有 15 亿人口,人均收入只有3-4W人民币,而美国市场有 3 亿人口,人均收入有 3-4W 美金,所以这么看下来,美国人力成本太高,自然需要效率来优化人力支撑,而国内反而需要人力来支撑。

曾经一个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组装的小盒子,里面放上FTP和SMB等标准协议作为文件服务器,就组装成了企业一个内部的文件共享产品,而且靠着当地的人脉,这样的产品还卖得不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国内就是这样的市场,大家对于产品的要求实在是低的可怕。

国外的生态问题?

Lark 本身提供了强大的文档、日历等功能,可以让你不需要去对接任何产品即可很爽快的使用,和去过头条的朋友聊过,都觉得这非常不错。但是,对于没有 Gsuite 的国内,这是相对合适的(还有微软三件套),但是国外不光有 G Suite 的庞大用户基础,还有 Office 庞大的时长,还有 Zoho 等一系列企业套件。如果让用户再去使用一个新的东西来管理自己企业的所有文档,成本有多高呢?国外的 SaaS 非常讲究生态,大家只做自己最专注做的核心功能,在一个点做到极致,比如刚上市的 Zoom,刚上市短短一个月市值就增加了 150%,达到 250 亿美金,单点发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在开放生态下,如何“交朋友”显得格外重要。

中西方产品体验问题?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开,其实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止是体验问题,而是习惯的原因。中英文本身是完全不一样的习惯,美国的用户是所见即所得,而中文用户会面临输入法选字的问题,这个过程所带来的习惯差异是很大的,这也是中国用户更多是要UI化去操作,而不能通过输入去完成交互的问题。所以中文用户输入是存在障碍的,而西文用户输入不会有什么障碍。所以这就促成了国外很多IM有一些指令模式,可以输入一段指令,比如 "schedule a meeting at tomrrom 2pm",会议就会安排在明天下午,创建一个日历。但是国内这样的输入是不可能的,中文的博大精深已经把无需再说,所以表达方法太多造成国内靠输入的方式是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国外的产品更多的注重解决问题,国内的产品更多注重形式是必然,归根到底这都是使用路径的快慢问题,这两者是否可以有很好的结合是一个问题。

对 Lark 有什么机会呢?

国内的机会?

其实我认为国内时长资源型打法是完全可以占领大部分用户的,就像阿里的钉钉能占据目前这么大的市场,主要一个原因就是阿里系的庞大,阿里所牵扯的B端产业是非常庞大的,从集团分公司、到战略合作伙伴、再到投资和收购企业、再到庞大的阿里批发商、再到淘宝天猫的卖家,这些都是阿里自有的资源优势。所以如果回头来说字节的资源是在哪里?主流非主流的媒体公司、MCN机构、庞大的自媒体。如果基于头条的自有优势再提供这些人一些便利,我觉得没必要不用Lark,如果这么庞大的人群都在用Lark沟通工作,那机会自然是如何发觉增值点。(在国内,SaaS产品本身收费是很难通过售卖来盈利的,除非是私有化方式,这个就不展开更多了)。

国外的机会?

1、剥离自有的产品,不要再做 all in one,把使用场景扩大。主动整合国外主流的服务,在一些生态的思路上走上开放这一步是最容易的, 比如去主动整合一些像 G Suite 全家桶、Office 全家桶、Zoom、Salesforce、Workday、Zendesk、Intercom、Markto、技术链条上等主流的 SaaS 产品。但是可以获得对于更多场景的支撑,如果只是依靠开发者来建议,这个机会已经很小了,这么多年来,Slack 已经把市场做大,就像微信做了公众号,你再做一个试试。

3、收购一家整合服务商,快速从数量上和 Slack 生态齐头并进。国外的主要整合服务商比如 IFTTT、Zepto 等年收入只有几千万美金,花个几亿美金收购对于头条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快速和 Slack 齐头并进是一个很大的步伐,从根本上把场景可以快速建立起来,依靠于这些整合服务商还能聚合大量的开发者进来,何乐而不为。

4、注重安全和隐私,作为一家中国的公司,对于美国的企业来说,必定是不好接受的,但是在美国市场是信用、能力和资金的多重保障所决定。如果刚开始没有建立起信用,那么就要靠资金和能力来支撑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市场,让大家明白Lark是可以在安全和隐私上给到足够的保障,并且数据是相对独立的,不会作为他用。其实参考下 Telegram 也很有意义。

5、调整付费模型。我从没见过一个SaaS产品会以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作为售卖点,也没见过如此复杂的付费模型设置,最好的模型是让用户可以快速理解,其他都是一些附加项,而最核心的付费点用户是很容易记住的,比如 Slack 的 10000 条消息,Zoom 的 1 Host,这都是一个清晰的付费点,而且是符合免费和付费用户都各取所需的一个坎儿。


image.png

6、打造一个大的差异点定位,无缝的 Slack 迁移。Slack API 是很强大的,做到这一点非常容易,如何快速迁移是用户如何开始使用的基础,这就不多废话了。但是差异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学习 Slack 的那么多产品,现在只有 Discord、Mattermost 还有一席之地了,一个是做游戏,一个是开源,非常大的差异。要知道在美国每天这么多新东西创造出来,如果没有一点真正的大的定位是很难让用户去使用的,产品体验绝对不会是竞争优势,只是用户的好感度而已。但要创造一些东西,必然要毁灭一些东西。

写在最后

其实如果没有新的创业我很有可能会加入头条,我比较相信一个技术人可以做出一些能改变的东西,当今日头条刚刚出来的时候,我认为这就是杀手,但Lark没有这种感觉,当然公司的核心定位也很重要,如果字节跳动一直在赚钱,赚钱也是股东的诉求,不赚钱的东西势必是需要大的力量去推动的,SaaS 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机会,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只是打法很不一样。所以我对Lark还是抱有期待,但是要解决的问题确实很多,继续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 Slack 上市看 Lark 问题和机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