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论语品慧–3.23文似看山喜不平,乐如观海求波澜

子语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③也;从④之,纯⑤如也;皦⑥如也;绎⑦如也;以成。”

  ①语(yù):告诉,在这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与之说话。

  ②大(tài)师:乐官名,也有人解释为乐官之长。

  ③翕(xī):翕,从合,从羽,鸟背上的羽毛聚合在一起,与“张”相对,意思是合、聚;如,在词尾,表状态。

  ④从:有两种解释,一种读“zòng”,同“纵”,意思是放纵、展开;另一种读本音“cóng”,意思是接下来、跟随。本解释认同第二种。

  ⑤纯:单一。

  ⑥皦(jiǎo):音节分明。

  ⑦绎(yì):连续不断。

  鲁国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周朝礼仪,宫中的音乐也是如此,从文献、考古、“滥竽充数”的成语看,宫中的音乐应该是大型演奏会的,按照孔子的理论,应该是“和合之美”,这也说明了周代在演奏音乐时,绝对是交响乐,而不太可能是单纯的某一种乐器的演奏。但是在具体的乐曲演奏中,是可以有独奏的,当然更多的还是合奏。在《3.20考证永无止境》中,我们知道演奏乐曲“关雎,哀而不伤”的时候,是分为三个篇章的,也就是说,有个开幕,然后是三章音乐,所以本篇在断句时,在“纯如、皦如、绎如”这三个词中间用的是分号,而分号是孔子省略了“从之”这个词,可以理解为“翕如”是序章,“纯如、皦如、绎如”是第一、二、三章,“以成”是收尾结束。

  孔子与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演奏音乐,其原理是可以讲明的:刚开始的序章是所有的乐器一起合奏,各种声音聚集在一起;接下来是单一乐器逐一演奏,声音单一、悠扬纯净;接下来是音节悦耳、节奏分明的部分;接下来是高潮迭起、连绵不断的部分;最后收尾结束。

  五经中的“乐经”失传了,不知道以后的考古学是否能发现,在留声机发明出来之前,很难将美妙的音乐保存下来,同样摄像技术发明以前,很难将影像留存。在古代,文字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留给后人研究,但是音像却只能在当场欣赏,只能手把手教,一旦没有合适的徒弟,那么就会发出嵇康“广陵散绝矣”的感慨!

  文以载道,乐以载道,这是孔子的教育理念,通过梳理这篇中孔子关于乐理的观点,可以得出,文理亦是如此,写文章也有这样的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这也就是“起承转合”的一种写作方式。不得不说,在古人教育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十分先进的,也使得由于分封制度导致的数代以后的没落的贵族公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使得家中稍微富裕起来的新兴的人家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在当时对促进文化交流、文明碰撞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孔子把官家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整理、带入到自己的私学中、散落在中华大地的各个邦国,也直接促进了春秋战国“士”族的兴盛。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乐器的发明、新思想的发展,各种思念、怀旧、抒情、空灵、宗教、风景、乡村等等等等皆可写入音乐,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曲子、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曲子、不同的乐器组合演奏更加复杂的曲子,都会给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如果后人总是认为孔子的思想好,进而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对新事物打压排挤,这就会变成令人厌恶的“八股文”或者“八股乐”。

  慧言:对于人类的感官来说,接受越来越大的刺激是一种生物本能,比如人类对味觉的刺激追求,如果现在的食物中没有盐,那么生活将是多么寡淡无味?喜欢喝茶的朋友,刚开始可能是觉得苦,接着会喜欢那种清淡的滋味,但是天长日久就会越来越喜欢更重的滋味。视觉、听觉亦是如此,因此“文似看山喜不平,乐如观海求波澜”。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论语品慧–3.23文似看山喜不平,乐如观海求波澜)